综合能源服务的业务发展趋势分析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8期   作者:王法意 陈慧显
[导读] 摘要:现如今,我国能源发展已进入从总量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的全新阶段,用户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传统单一的供能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能源服务化、产销一体化、消费智能化的趋势,综合能源服务是实现能源生产消费全过程相互协调、优化调度,实现低碳清洁发展的重要手段。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呼和浩特  010000
        摘要:现如今,我国能源发展已进入从总量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的全新阶段,用户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传统单一的供能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能源服务化、产销一体化、消费智能化的趋势,综合能源服务是实现能源生产消费全过程相互协调、优化调度,实现低碳清洁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电力改革背景下,行业内外企业纷纷吹响号角进军综合能源服务市场。
        关键词: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发展趋势
        引言
        综合能源服务作为一种满足终端客户多元化能源消费的新型能源服务方式,力图实现供需匹配、多能互补、能源梯级利用,进而大幅降低用能成本,成为各能源企业打造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增长极。自2017年国家电网正式提出这一概念至今,吸引了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带动电网公司、发电企业、油气、热力公司、节能服务公司、设备制造商、互联网企业等各类企业纷纷跨界转型。当前,综合能源服务业务也逐步从示范试点阶段向商业化阶段过渡,然而,新业态的发展必然伴随阶段性阵痛,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此,我们站在客观的立场观察其演进形态,透过杂像丛生的现实困境,以审视的眼光看待并寻求破局之道,希望能给参与综合能源服务的市场主体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些思考和启发。
        1电力企业面临的问题
        (1)电网企业运行复杂性逐步提高,传统运营机制适应性较差。由于能源转型需求不断加大,源端、网端复杂性逐步加强。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多数新能源具有波动性、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特点,大规模的接入对电网的可靠性要求极高,电网的源端输入控制面临挑战。同时新能源的优化配置工作难度大,成本高,增加了电网结构运行的复杂程度,带来诸多挑战。(2)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目前,互联网公司通过新产品、新服务,在传统能源价值链外抢先争夺市场;民营企业积极布局综合能源业务,电网企业原有电量和潜在新增电量用户部分流失,市场竞争形势日益严峻。(3)政府对能源服务要求加强。政府对能源服务的要求逐渐加强。独立的电力交易中心成立,该交易中心按照政府规定的章程和市场规则,提供电力交易服务,电力交易运作透明化、公开化。(4)客户的用能需求逐步提高。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用户的用能模式趋于多样化、个性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互联网行业逐步渗透到电网行业中,电网企业应以市场为主体,需求为导向,客户为中心提供产品和服务。
        2综合能源服务的演进形态
        2017年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被国家电网文件首次明确提出,以此为起点,能源企业纷纷提出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的口号,抢先布局这一新利润增长点,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国家电网2019年综合能源服务实现业务营收110亿元,同比增长125%。南方电网综合能源有限公司也在2019年开展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积极筹备上市。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中国华电也在2019年发布了《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综合能源服务业务行动计划》,明确将重点开展统筹布局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区域多能供应等11项业务,并提出了三个阶段目标。国家电投集团也积极布局,提出了“综合智慧能源”并定位为最重要的“未来牌”。
        在综合能源服务发展初期,由于缺乏经验,各企业均在摸索中前行,导致综合能源领域呈现了新的业务趋同,也逐渐形成了两大方阵。
        一是国有企业以重资产投资为主的模式仍在延续。其示范项目中通常配置了供电、供冷、供热的元素,诸如风光储、光储充,以及各种热泵、蓄冷装置等构成的供能系统,以及综合能源管控平台作为监测和控制系统。国企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可以承受一定的战略性投资风险,做一些示范项目,用于试验新业态,为抢占该领域的先机积攒经验,等利好政策,待时机成熟,再进行大规模扩张。
        二是中小型企业纷纷聚焦平台业务。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抗风险能力低,对综合能源系统重投资业务持更加审慎的态度,更倾向于轻资产模式。

因此,应综合能源服务转型要求,市场上涌现出众多提供用能解决方案、技术设备,尤其是承接能源平台建设的企业,且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平台建设属于轻资产业务,中小型企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二是一旦成功承接该类项目,可以在短期内获益,风险较小;三是乘数字经济大势,精准锚定有数字化工业转型预算经费的部分高耗能企业,项目易获得性高,如水泥、钢铁等高耗能头部企业。
        3综合能源服务
        3.1培育新的市场业态,增加新的效益增长点的需要
        2017年,国家电网企业印发了《关于在各省公司开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的意见》,明确将综合能源服务纳入公司主营业务,吸引了更多社会资本和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到综合能源服务的市场竞争中,在新形势下成为公司增加营业收入,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的有效手段。另外,综合能源服务市场份额大、业务范围广、涉及专业技术高、商业模式灵活,新的市场业态尚未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和生态圈仍处在萌芽阶段。因此,开展综合能源服务,积极抢占综合能源服务和技术的制高点和话语权,广泛参与到各方合作中,以新的业务模式、技术模式构建适合新市场环境的新业态、新业务增长点,为公司获取最大化的收益显得十分紧迫。
        3.2积极寻求多维破局之道
        开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是门槛极高的产业,不仅需要各种技术的强大支撑,还需要对能源系统综合利用的技术支撑和驾驭能力,需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能源升级解决方案理念,赋予广大用户和能源系统不断进化的生命力,虽然前景可期,但道路仍然曲折。为此,建议如下。
        一是注重专业化人才的培养。综合能源服务包括电、气、热、冷等能源子系统,涉及不同的技术和应用场景,之前各子系统运行和管理均相互独立,但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的出现要求规划设计、多能系统技术耦合、多能运维等多个环节需要综合考虑,亟需培养综合型人才。
        二是精准锚定用户侧痛点,打通“最后一公里”。要切实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理念,紧密跟踪综合能源服务项目,广泛接触客户中的各层级关键人员,放低姿态,提高服务意识,摸清客户真实需求和痛点,了解当地用能情况、用能结构和特点、地方政策以及企业优劣势,提供真正切实可行的用能解决方案,同时针对客户诉求做到快速响应。
        3.3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推动全社会能效提升的需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技术的发展,借助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开展综合能源服务成为满足终端客户多元化能源生产与消费需求,打破不同能源品种单独规划、单独设计、单独运行的传统模式,实现“电热冷气水”多种能源、“源网荷储用”多供应环节之间的协同与互动的重要举措,在推动能源体系清洁高效发展中尤为重要。
        结语
        目前,电网企业业务模式的拐点已经到来,主动改变是最好的选择。应以开放的姿态加强合作,做电力产业生态培育者,形成生态化平台,实现市场竞争优势最大化。转换业绩导向型发展模式,逐步由业绩侧重转为市场发展规律侧重,依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服务能力,形成适应市场化的发展模式,促进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平衡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建中.欧洲综合能源系统发展的驱动与现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40(5):1–7.
        [2]张勇军,李立浧,陈泽兴,徐敏,刘平,蔡泽祥,韩永霞,许爱东.互联网与能源系统的融合形态与技术[J].中国工程科学,2018,20(02):79-85.
        [3]闫庆友,米乐乐.综合能源服务商业模式分析:基于商业模式画布[J].技术经济,2019,38(5):126–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