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万涛
身份证号:3713261985060520** 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是整个建筑项目开展的核心环节,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对建筑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有着巨大的影响。当前,混凝土结构与模板结构是最常见的主体结构施工形式,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大。要想充分发挥建筑项目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必须加大对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力度,要在技术应用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施工技术以及工艺进行突破性研究,要使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使主体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得到可靠保障。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前言: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建筑行业得到全面、稳定、持续的发展,且建筑工程在社会建筑中占比逐渐扩大,在现阶段社会背景下建筑行业与我们生活、工作关系密切,且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当前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要求也在持续提升。在建筑行业实际发展中我们只要做好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便可确保每个施工环节合理、规范,确保建筑工作施工进度合理,保证该建筑整体质量。
1、提高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的重要意义
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顾名思义其主要是指地基部分和地基以上部分二者内容组成,它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建筑工程具有积极作用,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包括前期施工和后期施工两部分,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施工会直接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外观,凹凸不平的建筑施工会给整个建筑工程带来巨大的干扰,反之,平稳光滑的施工会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美观性,建筑工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因此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直接关系到住户的根本利益,由此可见提高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挥了积极作用,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2建筑物主体结构施工的步骤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之前,需要进行相应的数据收集,然后通过有效的设计和计算来保证其施工的位置的准确性。当进行标记工作结束之后,就需要开展钢筋与钢筋柱的绑扎作业,这样才能够做好相应的主体结构基础建设工作。同时,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也要先安装好主体的施工模板,再通过进行混凝土浇筑、振捣、压实等工作,使混凝土均匀的填充在模板当中,等混凝土完全凝固之后,再拆掉建筑模版,做好相应的洒水维护工作。
3、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3.1主体结构测量技术
主体结构的测量技术是为了能够准确地测量相关数据,事主体结构更加精细化。我们主要需要分析这一施工过程中测量技术的使用情况,主要由以下几方面,一是负责测量的工作人员在主体结构的第一层,要对柱网结构进行设计,用十字点方法来表示结构中的重直部分,在每依个基准点的上部留出方洞,规格在200毫米*200毫米,在第二层施工时,用激光经纬仪来确定轴线的位置,根据所在的楼层来设计轴线;二是对测量的质量进行把关,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要根据标准执行相对误差和误差的规定,在测量过程中可以重复审核,保证相关数据的准确性;三是对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外面的部分,除了控制好阳台的尺寸大小,阳台结构,还需要另外选择四个控制点,从一层开始每一层都进行校对复核,调整好偏差。几何的尺寸要小干5毫米;最后,要设计好沉降点,按照图纸的标记来选择主体结构沉降点的具体制量位置,然后进行编号,再测量,第一次要沉降测量,每层结构楼施工完成后就测量一次,主体结构封项后,每个月做一次安排,工程完成后,沉降观测要达到相关的标准。
3.2钢筋施工技术
首先是钢筋加工问题。钢筋调直问题以及钢筋成型问题共同组成了钢筋加工作业,施工现场监理人员需要重视现场的安装控制以及做好对于钢筋加工的质量控制工作,做到两者相辅相成,避免出现钢筋调直与拉伸率超标、下料长度不足或者下料过长的现象,从根本上杜绝钢筋加工成为废料在进行二次作业的现象,潜移默化中加快到工程的进度,因此控制钢筋安装质量的前提条件是控制好钢筋的加工质量。深入钢筋加工料场是现场监理人员要切身做到的责任,控制好钢筋加工中的质量。其次,做好钢筋绑扎与安装工作。结合施工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好钢筋加工形状是在进行钢筋绑扎安装时的首要任务。要注意清除干净钢筋的表面的污渍,保持干净整洁的钢筋表面,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油污。同时,不可以忽视施工图纸的重要性,一切以施工图纸为纲,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工程规范,做好钢筋绑扎与安装工作。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设置专门人员进行钢筋看护工作,及时修正和调整偏移钢筋,保证整个钢筋作业的完整性,为构建建筑主体结构打好基础。
3.3模板工程
模板是对混凝土浇筑进行有效保护和有效支撑作用的部分,其能够有效的保障混凝的浇筑质量。在对混凝土浇筑部分设置模板时,应注意材质的使用,对于柱体,通常采用钢质材料;对于构造柱则采用竹木模板;对于梁体和屋面等应采用竹胶板。模板工程中的施工技术要点主要体现在模板的支设和拆除上。其中,模板的支设或搭建的过程中,要使低端平齐,防止混凝土出现流失(跑浆)现象,而且,要在模板的搭建时将装修的厚度做固定的参考数据进行预设。在模板的拆除过程中,最为主要的便是确保混凝土的强度符合工程施工标准,当混凝土强度超过设计强度的一半,则可进行大部分模板的拆除工作,当混凝土强度完全符合标准,且在确保不会使混凝土的边角和棱等受到损伤后,才能将模板进行完全拆除。此外,模板的拆除工序要与混凝土浇筑工序一致,即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非承重,后拆承重。
3.4混凝土浇筑工程
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来说,混凝土浇筑施工涉及的施工范围非常广,包括建筑墙体、屋面、梁、柱等核心结构。混凝土浇筑之前,为使混凝土的性能得到保证,需严格把控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同时将厚度控制在 40cm 左右;在浇筑的过程中也要进行严格把控,避免混凝土浇筑面出现蜂窝状的糙面。在浇筑梁结构时,需要使其处于水平面上,这样有利于后续施工的开展。混凝土浇筑时,要保证整个浇筑工作的连续性,在搅拌混凝土时,要严格把控搅拌持续时间和搅拌速度,使混凝土中的石灰与水泥能够充分结合,从而使混凝土强度得到可靠保障。
结束语:在建筑施工主体结构的关键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关注施工时当地的自然天气的变化情况,关注于员工的施工行为和用水用电的安全性问题。开展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安排施工人员到现场进行勘查,利用信息技术绘制施工平面图和立体模型,分析出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工作的重点及难点所在。然后,使用模板支护技术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制作混凝土浆液的试样,从混凝土配比、灌输、振捣、压实以及后期养护等多个环节,确保建筑施工工作的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颜璞.浅谈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21)
[2]胡国山. 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 住宅与房地产,2020(15):184.
[3]杜继鹏.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20(07):15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