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建廷
安徽省砀山县水利局 安徽 235300
摘要: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数目多、分布广,在防御自然灾害及提升农田灌溉整体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因该项农业工程涉及的项目类型繁多、工艺较复杂等,若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工程质量形成不良影响,故而一定要组织专员做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1导言
抗旱工作在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为储备水资源、加强空间水量调节能力、践行节水型灌溉。防汛工作在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为加强洪水防护能力,提升人畜安全性,减少经济损失;加强水资源疏导,规避洪灾问题;保持水土,防止流失现象发生,科学控制河道泥沙渗入,提升河库库容。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2.1 部分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带有一定盲目性
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前期规划不科学,建设、施工单位未能派遣人员前往基层一线开始专业调研工作,以致工程施工过程中暴露出较大盲目性、随意性,在这样的工况下,项目施工过程中统筹各种资源存在较大难度,资源利用欠缺合理性,利用率偏低,难以促进水利工程在社会、经济以及生态效益三者间的协调发展。正因为项目建设缺乏规划,可能造成水利工程投用后不久产生质量问题。
2.2重复建设现象较为严重
基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阶段缺乏沟通,联系不紧密,特别是村集体之间交流不顺,合作性偏低,很多村组为促进本村农业经济快速发展进程,均会加大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导致工程重复建设。另外,在项目建设阶段,资金投入量不足,造成很多水利项目建设后期出现停工的情况,很可能出现“烂尾工程”,一方面增加了各类资源的消耗,另一方面对附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明显削弱了工程效益。
2.3粗放式管理,建设标准偏低
对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因为资金投入量不足,造成很多项目建设标准欠缺规范性,工程投用以后,因项目管理不到位,过于粗放,很可能导致项目在短期内出现诸多质量问题。
3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改革措施
3.1政府引导规划和建设,提高建设时效性
我县的水利工程建设应根据当地的地理地貌及水文状况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在故黄河南堤以南的新汴河水系及堤北的南四胡水系的低洼地区水利工程建设应以“排涝为主,灌溉为辅”的规划建设,在保护当地居民住房的基础上,注重对大中沟的开挖、疏浚,这将对汛期排涝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笔者认为要加强政府的引导规划,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1)对地区的主要农田水利工程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影响灌溉或者排涝的主要问题,再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目标、方式、内容等提出明确的要求,以此做出明确的规划。2)规划制定完成后,水利部门要组织相关专家明确区域内哪些农田水利工程需要维护、改造、扩建或者重建,达到工程量和资金上的透明。3)在论证和组织实施上,可以邀请当地农民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编制报告过程,让其对实际灌溉和排涝中遇到的细小问题进行分析,保证规划阶段的时效性。4)在实际建设中,需要政府的引导,制定挖塘泥、清理河坝、疏通水渠的具体方法,组织相关人力和物力投入工程建设中,通过政府宏观管理的方式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
3.2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通过分层管理分权治事,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目标考核与干部考核挂钩,加强相关管理人员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知,重视其建设组织管理。应通过相关激励措施,鼓励农田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新的组织,同时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使组织成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应发挥出乡镇政府的主体作用,明确各个主体的主要责任。例如,水利工程项目实施部门应加强宣传报道工作;村社应负责工程建设所需的土地、人力资源、林地补偿等工作;水利工程主管部门应负责工程建设的技术指导、质量监督等方面的工作;负责工程项目实施的部门还应在明确工程建设的维护主体之后,明确每一个环节的负责主体,层层落实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主体和责任。不同的责任主体应相互配合,实现对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功能和作用。
3.3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支持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工程建设的投资力度,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施工进度。针对当前一些区域中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出现的投资力度不均衡的问题,政府应对水利建设所需资金进行科学的配置,保证资金投入的均衡。同时,为吸引更多的资金来源渠道,除了加大对当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政府还应发挥出引导的作用,吸引社会中更多的企业为水利建设贡献力量。如利用对水利建设经营权的拍卖、承包等,吸引业主自觉投资,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实现对工程的建设、维修和利用,或利用农田水利项目带动特色农业发展,然后利用农业产业反推工程项目的社会投入等。针对已投入使用的水利工程,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其后期的管护工作,发挥出其应有价值。最后,应设置一定激励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如人才补贴、职位提升等措施,挑选表现突出的人才加入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为水利工程建设贡献力量。
3.4强化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
农田水利工程涉及范围广、难度高,因此在具体施工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问题。施工单位应采取责任到人制,将施工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管理人员,将监督管理制度贯彻到施工的整个环节中,最大化地避免施工问题的出现。可通过分级层签订合同协议,使各个主体明确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利用严格的奖惩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感;项目施工过程中依据准入制度加强对施工人员资质的审核,同时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减少施工变更现象。例如,在材料进场环节中,应对相关使用材料进行抽检,检查材料的质量检查报告、合格证等,有效避免因材料不过关问题而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
3.5加强对水利工程项目建成后的维护
水利工程建成后如果疏忽管理,必然会造成工程因为维护不到位而出现质量问题,因此在水利工程建成后的维护中应该做好以下内容:1)建成后的农田水利工程资产要及时转接给单位或者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证书,提高水利工程使用者的责任感,在具体的形式上可以是拍卖经营、个人承包或者专业管护等。2)根据水利工程的规模以及日常的使用情况,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维护管理制度,定期巡检重要的设备和材料,发现不安全因素就及时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3)结合当地情况和不同水利工程的运行管护方式,让新建的水利工程进入良性的运行状态中,不能使其超负荷地运转,在汛期和干旱期要根据农田用水的需求及时调整运维方案,保证不出现洪涝灾害或者因为灌溉不充分而导致的作物干旱问题。
4结语
农田水利工程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必须引起重视。因此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应加强对管理制度的完善,加大对工程的资金支持,还应做好对工程建设的监管工作,通过各个环节保障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另外,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还需要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与时俱进地应用现代化管理理念,提高工程建设的稳定性,有效降低后期维护工作的难度,进而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功能和作用,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洪梅.辽宁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与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47(12):252-255.
[2]韩丽梅.浅谈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24):112-113.
[3]孔庆雷.农田水利工程中渠道的维护管理及保养方法探析[J].居舍,2019(3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