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2/25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6期   作者:孙杰
[导读]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水是人类生存、生产赖以维持和发展的重要资
        孙杰
        身份证号:33050119840114****
        摘要:“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水是人类生存、生产赖以维持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推动地方经济进步的资源支撑。水利工程的修建,不仅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也可得到加快。为切实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需充分重视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工作。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城市河道治理、城市环境保护,可以更好的改善城市环境,加速城市化的建设进程。当前我国经济还处于全球化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城镇化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这一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为代价。传统的河道治理,强调的是河道沿线、人工渠道措施,注重的是河道功能,未能认知到河道服务,进而导致职能被忽略。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认知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并在不断探索河道治理与城镇环境保护,在不断创新治理方式。城市河道治理,不仅要确保其职能的凸显,还需要注重河道的美化,为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提供支持。
        1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原则
        新时期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要求、标准显著提高,工作人员需将生态水利理念全面贯彻于河道治理实践中,协调发展河道与周边自然生态。相关部门及人员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对自然植被合理种植,将自然植被的水土保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使区域生态系统得到改善,生态系统的适应调节能力得到增强,高效解决流域内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工作人员需科学规划河道宽度与河漫滩面积,最大程度上提高河道承载能力。
        2我国河道生态存在问题
        首先是重视程度不足。部分人员对水利工程经济效益过分看重,忽略河道治理工作。河道治理方案制定时,没有紧密依据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导致河道治理的效果得不到保证。一些人员没有将相关规定贯彻下去,河道治理的力度不足,导致河道淤塞、污染等问题经常出现。其次是水质污染严重。现代城市发展迅速,城市工程设施不断建设,有的会严重污染河道水质,且地表内很多的污染物也有机会进入到河道,严重污染河道水资源。河道本身具备一定的自净能力,但自净能力始终跟不上水污染速度,使得水质污染严重。很多工业用水处理不严格,大量污水排放到河道内,加重了河道的污染,施工管理部门若不重视工程管理,也会加剧水质污染。
        3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3.1注重河道河流污染监督控制
        保障河水水质的清洁,对凸显城市河流生态功能,提升河道社会效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生态环境保护层面而言,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不能够直接将污水排入到城市河流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我们必须要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污水治理力度,改变传统错误思路,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理念。在河道污染治理过程中,应当先治理城市河道流域,单纯的治理某一段河道,很难嘎善治理效果,无法改善污染情况。彻底调查城市河道污染情况,详细记录河道污染源、河道污染原因。沿河道设置排污管线,结合实际情况,规划管线走向,控制管线流量,掌握河道流域内排污管线的连接,就流域内的水质,或存在潜在破坏风险的污水统一排放到排污管线内。不仅如此,政府部门相关部门应当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办法与规定,注重河道污染治理,严格落实制度,按照规定执行制度,确保河道污染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河流污染的治理必须从根本上采取措施,原则标本兼治的治理措施,注重污染源治理,推进截污工程的建设进程,从而有效治理河道污染,维护城市生态环境。


        3.2河道生物接触氧化法
        河道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生物滤池与活性污泥法之间的中国污水处理方法,是我国目前较为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该种方法的主要应用原理是:向河道中加入填料,以此让河底充分进行曝光反应,增加河道水体的含氧量,促进污水转变状态,不仅使得填料能将污水充分吸收,还能使河道内部微生物获得氧气含量变得均匀。河道生物接触氧化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常在填料中布置较多的生物膜,以此增加河道内部微生物接触吸收污染物质的面积,促进水源中有机污染物质发生一系列的综合反应。此外,将生物膜应用到污水处理接触氧的设备中,可让生活污水在设备中经过消毒处理,达到相应指标后排放。阿科蔓是由美国一家公司发明的一种进行污水处理的生物科技材料,阿科蔓生态基能为大量的微生物提供活性生物基础表面,使得水体有机物在污水与生态基接触的过程中得到降解,其中一部分会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二氧化碳、水、矿化物等,另一部分会被同化为新的微生物成分,此技术可高效去除水体中的BOD5、TSS、有机物等。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每平方米的阿科蔓生生态基可为提供250平方米的比表面积,设计的微孔直径为1-5μm、大孔直径为80-350μm,采用的是超级编制技术,建立起的生态系统为多样的生物提供了最理想的生态环境,其三维结构包括大量的纤维与孔隙,表面的A/O环境为细菌群落与藻类生长提供理想的生存条件,生长的藻类可通过其化合作用于同化作用转化含氮有机物、有机氮等,达到去除氮、悬浮固体物质的目的。其断面上形成的“好氧—兼性—厌氧”微环境,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磷。
        3.3生态河道护坡型式选择
        护坡型式既要保证堤岸防冲稳定安全,又要采用形式多样的生态护坡。生态河道治理除满足防洪要求外,还应强化河岸亲水景观建设和生态建设,堤线布置和堤型结构应体现原生自然性,使用柔性护岸形式,总体设计展示技术先进性,治理目标立足建设可达性,结构措施满足景观生态性,工程规模符合经济合理性,且满足防洪、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的需要,同时尽量减小工程占地,破坏两岸植被及已有构筑物。(1)生态格网绿宾垫护坡,河岸岸坡采用生态格网绿宾垫护坡,坡比一般为1:3,局部现状河道较窄、现状岸坡较陡位置边坡坡比为1:2.5或1:2.0,生态格网绿宾垫护坡下面设0.2m厚级配碎石垫层;(2)鱼巢砖+生态框护坡,该防护型式护坡在坡脚设置一道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基础上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拼砌,预制块拼砌高度1m~3m,预制块底部设300mm厚碎石,碎石与预制块之间铺设土工布。预制块顶部采用现浇C20混凝土压顶;(3)混凝土挡墙护坡,混凝土挡墙护坡方案比较简单,该防护型式护坡在坡脚设置一道混凝土挡墙,挡墙高度2m~4m,在挡墙墙趾外回填块石护脚;(4)生态格网固滨笼挡墙护坡,该防护方案在坡脚设生态格网固滨笼护脚,采用一个2m×1.5m×1m生态格网固滨笼及一个2m×1m×1m生态格网固滨笼堆叠护坡,生态格网固滨笼与基础间铺一层无纺土工布对岸坡土体进行保护,底下的生态格网固滨笼外侧回填块石防淘刷。上述四种方案中生态网石笼护坡适用于边坡较缓、坡顶较开阔的岸坡,优点是能够尽可能贴坡防护,开挖和填方量较少,岸坡平缓,亲水性较好,对岸坡基础的承载力要求较低,缺点是用地范围较大,在比较陡的周边有较高建筑物的岸坡上难以实施。
        结语
        总之,水利工程建设中河道治理质量管理,要贯彻精细化与全过程理念,采取严格有力的把控措施。本文结合实践,提出做好前期的调查;选择适宜的河道治理方案;制定完善的河道治理质量管理制度;做好施工过程的质量把控;提高质量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等建议。
        参考文献
        [1]丁玉娜.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设计的运用与分析[J].冶金丛刊,2020,5(4):241-242.
        [2]简永刚.探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河道治理及其质量控制[J].决策探索(中),2020(2):4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