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无人机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2/25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6期   作者:李乐
[导读] 现当今,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李乐
        身份证号42052519860310****
        摘要:现当今,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无人机技术属于新兴测量技术,现已在现代测绘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无人机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利用搭载的各项遥感设备获取更多的影像资料,采集各项数据信息,完成各种环境下的测量测绘任务,有效地改善了传统测绘技术中存在的不足。除此之外,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中,无人机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无人机技术;测绘工程;应用
        引言
        无人机技术在测绘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针对新时期测绘工程创新发展的实际需要,对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实践应用策略进行了制定,对提升无人机在测绘工程领域的综合性应用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无人机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优势
        1.1监测的尺度大
        在测绘工程中,降低探测距离有助于提高监测的整体效果,无人机技术可以在小范围内高精度地完成监测工作。在科技水平快速提高的背景下,无人机技术的监控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工程测绘的范围得到优化。此外,无人机技术可以进行三维监测,获得更直观的测绘结果。
        2.2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飞速发展的新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无人机技术应运而生。使用无人机(uav)遥感系统已集成到许多测绘、遥感系统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无人机(uav),计算机技术,图像摄影技术,技术集成,充分利用无人机(uav)测量,不需要飞行的飞行员,地质研究人员测量平面上,是否为测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2测绘工程测量内容分析
        2.1地形测量
        无人机(uav)进行工程测绘的目标任务,以确保图像的地形数据的测量信息与实际情况一致,进行相关测量时,相关技术人员对测绘的内容相应的识别和确认,如建筑、湿地,道路等信息在图像上的精确标记和指示,在保证地形信息的同时,有效地实施测绘工作。在局部形状测量工作结束时,对软件端图像显示内容进行有效整合,确保图像显示内容真实有效。同时对图像进行修复和改进,从而提高图像显示质量。
        2.2地形测绘
        高线在生成时为便于不同比例尺地形图之间的编辑,等高线在穿过高程注记点、控制点、工程点、植被符号、文字标注等时不能断线,并且等高线应赋予线值属性,即查询等高线时应有等高线高程值。为方便地形图的使用,诸如图切剖面图、调整高程点注记间距及字高等,实测的高程点数据文件(电子格式)应随同地形图一起上交。为了减少图形文件的容量,等高线的线形均不拟合,均为多段线,但节点数应满足地形图的精度要求。控制点应严格按坐标展绘,即图上查询坐标应和控制点成果坐标一致,并提供控制点数据文件(电子格式)。道路、河道、道路、地类界、地貌等的线条应为曲线拟合的多段线,在转角处应保证足够的点,线条走样时应增加节点。为便于不同比例尺之间的编辑,道路、水系应连续表示,在地物、地貌处不能断线。境界、县级以上的境界应测绘表示。居民地、重要公共建筑物、河流、湖泊、山岭以及其他重要地物的名称都应调查注记。地类界用来区分田、地、森林、果园、荒地、草地、沼泽和沙地等界线。地类界如与河流、沟渠、陡岸、道路、堤坎等线状地物重合时则以这些符号代替。等高线、输电线、通讯线、架空索道以及地下管道等符号,不能代替地类界。图面注记复杂时,可对较次要的注记作降一倍字高或作适当位移处理,以保证图面的清晰可读。地形图的编绘由大比例尺地形图缩小成小比例尺地形图时各种符号、字高应和最终成图的要求一致。

地形图图幅整饰应包括:绘坐标网格、坐标网格标注、测量方法说明、坐标系统说明、测图时间、制图人员等。
        3无人机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3.1地形测量效率提升
        地形测量工作反映出地面的地势结构以及地势特点,为进一步开展相关区域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本次测绘共计用时140min,使用两台无人机,多个架次进行测量,同时在相关人员没有进行地面勘察的情况下,进行地面区域的测绘工作,且测绘内容的分辨率为9cm,满足相应的测绘任务需求,地形测量效率显著提升。据人工测绘工程量对比,无人机的节约时间达到5倍以上的,且节能环保,无需任何的前期调研或者地形分析,结合当前无人机地面测绘技术,进行有效的测绘工作。由于测绘过程中,地面建筑过多,对于测绘区域造成一定的干扰,但是结合后期图像计算软件,可以实现对地面数据的精准测算。由此可见,地形测绘效率大大提升。同时,基于地形测绘的内容和数据,可开展后期的地形显示工作。
        3.2航拍技术的具体应用
        在测绘工程中应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其包括以下四方面:第一,测绘范围和航线规划的确定,通常情况下,无人机飞行时间主要为1到2小时,拍摄时间为1小时左右,因此,在具体应用中,需要对测绘区域和航拍线路进行合理规划,进而保证无人机完整而全面的完成测绘任务;第二,建设区域控制网,对测绘工作进行细化,结合测量区域面积划分相应等级,进而建立控制网络,明确GPS坐标点,为后期数据处理提供便捷;第三,测量数据处理,在无人机完成飞行任务后,需要对获取的影像进行谨慎以及科学的选择,将清晰有效的影像挑选出来,然后使用计算机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消除相机畸变对影像产生的负面影响;第四,获取测区影像的姿态信息和空间坐标,测绘人员使用相关软件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而自动生成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无人机在进行航拍过程中,影像的清晰度和精度会受到软件、操作平台以及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测绘人员对各项影响因素进行科学控制。首先,操作平台要尽量采用二维姿态保持稳定,确保平台在短时间内不受风力影响;其次,尽量选择在无风、可见度高以及晴朗的天气下进行,保证信息获取质量和影像色彩清晰;最后,由于无人机体型较小,所能携带的设备有限,获取的影像信息比例较小,测绘人员要合理选择处理软件,对影像画面进行科学处理,当前较为常用的软件为PATB平差软件。
        
        3.3联动优势
        利用无人机技术的测绘数据,结合现代电脑计算机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保证本次测量内容精准无误,同时对相关测量内容进行统计和分析时,可以借助软件的优势,实现3D建模,进一步提升测绘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将地面的影像资料高度还原,同时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测绘标的物的有效表达。利用无人机的数据影像结合电子计算机的数据分析,实现对测绘工程详细资料的精准计算,确保项目测绘作业内容的完美呈现。需要注意的是,不少无人机测绘工作的内容和数据存在自动更正功能,一方面是为了提高画面的呈现效果,另一方面是为了改善在无人机航拍过程中存在角度拍摄问题所造成的数据误差。因此,结合电子计算机开展多元化的软件计算和软件合成,实现对于测绘标的物的最佳呈现效果。
        结语
        无人机技术目前已经在很多测绘工程领域实现了有效应用,并为测绘工程的全面优化提供了有利支持。在当前测绘工程普遍开展的过程中,加强对无人机技术价值的分析,并对其实践应用策略予以制定,对提升测绘工程的综合性开展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佟永超,高凌飞.无人机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居舍,2019(15):180.
        [2]白国锋,周子冬.浅析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3):95.
        [3]李奇.影响无人机航测精度的因素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29):184,2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