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审美意识,拓展课外体验”——浅谈小学语文中审美教育的渗透与实施

发表时间:2021/2/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1期   作者:黄璐婷
[导读] 美学教育和智育、德育等都是构成素质教育的重要元素。
        黄璐婷
        浙江省浦江县浦阳一小 浙江 浦江  322200
        摘要:美学教育和智育、德育等都是构成素质教育的重要元素。小学语文课堂中美育教育的开展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美育的意义和小学语文美育论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教育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审美;美育;小学语文;策略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 [1]可见,美育是审美与教育结合的产物,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情感性。由于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因而美育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它在不同的时代制约于不同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 [2]它所要培养的审美意识及其倡导的审美的人生境界,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共同追求的至上理想。
        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的一种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生活充满着美,就语文本身而言,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都具有艺术性,而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文、质兼美的课文,融思想美、情感美、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于一体,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散发着浓郁的美育芬芳,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美育熏陶最直观的凭借。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发展美育的意义
        进行小学美育教学是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现代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而美育迎合了这一需求,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还能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对小学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美育过程中,学生能实现审美意识的提升,真正感受美,所以说,美育是促进感性与理性相互转换的重要载体。美育在升华人的感性、培养人的情趣以及塑造优秀人格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以美辅德养性
        通过美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操。美育与德育是互补的,从实质上看,德育是一种规范性的教育,它侧重与人的思想意识、良知等理性的层面;而美育则着重对人精神的激励、净化、升华,对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的培养十分重要。[3]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的活动,是作为个体知、情、意的中介而发挥其教化作用的。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现实生活中去,从而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这是其他教育所无法做到的。尤其是小学阶段的美育教育,对于一个人的道德行为修养至关重要。
(二)以美益智健体
        美育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智力水平。美育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正确地实施美育,对于开发小学生的智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教育。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和思维能力都是成正比的,但也并非是绝对的,还要有合理的心里结构,这样才能将知识、道德转化成为一种智慧。
        学校美育能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壮,体型健美。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人不仅应当健康,而且应当俊美,同时美与健康,与机体的和谐发育不可分。[4]作为健身强体的手段,体育运动是我们教育方针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为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样才能在运动和愉悦中塑造健康、完美的人体。人因为健美的体魄而自信、乐观。


        二、小学语文教育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教育者可以根据美育的多元化特征开展美育教学。[4]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转移到校外,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引导学生在多姿多彩的自然风景中感受大自然的唯美;教师还可以将课堂转移至生活,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引导学生在复杂多样的社会生活中感知人间的世态炎凉、真情厚意,能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尽管学生可以在社会环境中和文字学习中认知美,但是相对而言,后者的作用更为显著。因此,只有在小学阶段就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才能为学生在后期的高层次美育学习中奠定基础。现今的小学美育主要是注重对艺术的审美,所以实行美育的最好方法是强化有关艺术的审美教育。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首先, 反复朗诵课文, 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培养审美意识。古语云“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5]尤其是一些气势磅礴、荡气回肠的排比句式读起来更是要字正腔圆、朗朗上口,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写作能力。其次, 深入解读课文, 可以加深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和把握美学因素。通过对文章的深入解读,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和心绪起伏, 从而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和文章内涵, 在优美的意境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得到心灵的净化、精神的升华。
(二)提升技术运用
        导入语文课程,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生由于年纪小、自主学习意识差, 导致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容易注意力分散, 不能紧跟教师思路和课堂进度。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通过图片、视频、歌曲、演讲、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导入文章内容, 使学生充满兴趣和好奇心, 不断发现和探索文章中蕴含的美。随着教学方式的改革, 小学语文课堂也逐渐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 进行课程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趣味盎然、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中体验文章的辞藻美、意境美、形式美。
         (三)拓展课外、培养体验
        首先, 开展课外阅读, 在优秀书籍的熏陶中, 陶冶情操, 认识美、感受美。俄国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讲到,“没有任何兴趣, 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7]课外阅读就是一种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多读书, 读好书, 健康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阅读如同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涤荡人类的灵魂。书中唯美的描绘可以充分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美、社会美,培养他们的悲阂意识和人文情怀。在真、善、美的阅读教学中,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美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此同时,美育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引导学生树立审美理想、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指通过美育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感受自然与社会的美,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并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综上所述,美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想增强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就必须强化美育教学。



参考文献:
[1]蔡元培《美育人生》江苏文艺出版社[M]2011.4
[2]余虹《关怀生命的语文美育探寻》[J]《中国教育旬刊》2014.3
[3]王宏超《蔡元培的美育思想》[N]《光明日报》2005.8
[4]周补琴《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美育的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 2014.7
[5] 张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方式》[J]《学周刊》2014.3
[6]王虹《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实施策略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7]李光华《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