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洋1,王科1,刘根昌1,缪刚刚2
1.陕西省富平县医院 普通外科,陕西 富平 711700;2.南通大学附属丹阳医院 普通外科 江苏 丹阳 212300
[关键词]肺结核;肠结核,肠梗阻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6岁,因“腹痛、腹胀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3天”于2020年09月01日入院,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呈阵发性绞痛,无腰背部放射痛及牵涉痛,感腹胀,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感恶心,每日呕吐2-3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液体,无呕血、黑便,无午后、夜间盗汗,无咳嗽、咳痰,无胸闷心悸及呼吸困难。一直未予治疗,症状加重后来我院就诊,门诊查腹部立位片:小肠梗阻。为进一步诊治,门诊拟“急性肠梗阻”收住入院。病程中,患者精神、体力差,纳差,夜间睡眠差。否认既往有“肺结核”病史。
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精神萎靡,无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 78次/分,律齐,腹部膨隆,可见肠型,未见陈旧性手术疤痕、胃蠕动波,腹壁柔软,无肌卫,全腹部有压痛,右下腹压痛尤为明显,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约7-8次/分,未闻及腹部血管杂音。直肠指检未及明显肿块,指套无血染。
患者入院后查全腹部CT:右侧升结肠区肠壁增厚,肠梗阻,急性胆囊炎,前列腺钙化。(图1)。胸部CT:双肺多发沿支气管血管束走行分布片絮状、结节状高密度影,首先考虑感染性病变,建议治疗后复查,冠状动脉管壁钙化,双侧胸膜增厚(图2)。电子肠镜:回盲部癌?(请结合病理)(图3)。病理:“回盲部”粘膜重度慢性炎、急性发作,伴浅表糜烂。全腹部CT(增强):回盲部肠壁增厚,肠管狭窄,回盲部周围及大血管旁多发淋巴结。患者入院后予抗炎、化痰等治疗,复查胸部CT:双肺病灶,请结合实验室检查,排除结核,冠脉走行区钙化灶考虑动脉硬化。复查电子肠镜:1.回盲部癌?,2.结肠息肉?。病理:“回盲部”符合慢性溃疡改变。查结核分枝杆菌:阴性。利福平耐药监测:阴性。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阴性。
术前诊断:1.回盲部癌,2.急性肠梗阻
住院期间,多次请传染科会诊,会诊无法确定肺结核伴肺外结核,考虑患者肠梗阻无缓解表现,行开腹手术探查,术中探查见:回盲部僵硬、变形,局部可扪及一肿块,累及升结肠,肿块约8.0cm*3.0cm*3.0cm大小,质地坚硬,活动度差,侵及肠管浆膜面,受累肠管表面可见粟粒状结节灶,回盲部肿块致局部管腔明显狭窄,并造成梗阻,近端肠管扩张、积液,远端结肠空虚,肠系膜及根部有肿大淋巴结多枚,阑尾长约6.0cm,管壁无受侵。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回肠和横结肠端-侧吻合术。
术后解剖标本:回盲部可见一溃疡性肿物,呈火山口状,切面灰白、灰红色,质地脆,侵及肠壁全层,浆膜层可见多发粟粒状结节,周围肠粘膜皱襞存在,肠周可及肿大淋巴结(图4)。术后病理:回盲部结核炎,侵及肠壁全层,肠周淋巴结(67/80枚)呈淋巴结结核性炎。免疫组化:CK7(-)、CK20(-)、CK5/6(-)、P40(-)、CDX2(-)、Villin(-)、Ki-67(-)(图5)。
患者病情平稳后,于2020年09月25日出院,出院时排气、排便正常,进食无不适。出院后传染科指导下抗结核治疗并保持随访3月,目前病情恢复良好。
.png)
(图1、2 全腹部CT提示回盲部肠壁增厚,小肠扩张积液;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结节灶,局部融合。图3、4 电子肠镜:回盲部溃疡,术中标本见回盲部回盲部僵硬、变形,局部可扪及一肿块,累及升结肠,肿块质地坚硬,活动度差,侵及肠管浆膜面,受累肠管表面可见粟粒状结节灶,回盲部肿块致局部管腔明显狭窄。图5 常规病理结果: 回盲部结核炎,侵及肠壁全层。)
。
2.讨论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其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非常高。有报道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其死亡率位于感染性疾病死亡的第2位,仅次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80%的结核病发生于肺部,但其可以通过血液、淋巴或消化道等途径播散到全身任何组织和器官形成肺外结核(extrapulmonary tuberculosis,EPTB),但是EPTB的临床症状缺少特异性,同时也缺乏细菌学基础,难以被早期发现【2】。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2016年我国TB患者数居世界第3位,耐多药结核病(multi—dmgresistantTB,MDR—TB)负担居世界第2位,对我国公共卫生及人民健康形成严重威胁【3】。
回顾本病例,患者因“腹痛、腹胀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3天”入院,入院后查全腹部CT(增强):回盲部肠壁增厚,肠管狭窄,回盲部周围及大血管旁多发淋巴结。先后两次查电子肠镜可见回盲部占位伴狭窄,但病理未能找见肿瘤细胞,结合患者病史情况、临床表现及相关影像学检查,易于将肠结核结核、结肠癌等混淆。该患者否认既往有肺结核病史及结核治疗史,入院后查胸部平片、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结节病灶,不排除结核可能。查结核分枝杆菌:阴性。利福平耐药监测:阴性。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阴性。多次请传染科会诊,对于诊断肺结核缺少细菌学依据。为解决患者肠梗阻症状,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进一步证实回盲部占位伴梗阻,术后常规病理提示回盲部结核性炎。经治疗,患者术后病情恢复良好,可顺利进食,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同时,拟进一步抗结核治疗。
肠结核常好发于回盲部,而回盲部疾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痛、腹胀、腹泻、便血、发热盗汗、消瘦及腹部包块等,疾病之间无特征性差异,对于回盲部疾病,首选结肠镜检查,据研究报道,常规结肠镜加上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回盲部病变的主要手段,内镜下及影像学典型表现少见,诊断困难,误诊率较高【4,5】。
关于结核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文献报道较多,但是对于基层医院来讲,对肠外结核的诊断、治疗以及手术方式等问题往往较难确定。手术方式根据病情而定,原则上应彻底切除病变肠段,再行肠道重建术。增生型回盲部结核伴肠梗阻可行回盲部切除;若升结肠同时受侵犯,宜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再行回肠横结肠端端或端侧吻合术【6】。如回盲部病变引起广泛肠管浸润、急性肠壁穿孔或局部致密等,可选择行末段回肠与横结肠侧-侧吻合(短路手术)或行回肠末段造口术,从而解决梗阻。
近年来,国家对结核病的治疗和预防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基层医院来讲,接触到肠结核伴肠梗阻的机会较小,在诊断该类疾病容易出现漏诊及误诊,在治疗上,基层医院同样可能因无法确诊病因而消极治疗,从而导致患者病情逐渐加重,通过这一例病例报道,希望在诊治肠结核的诊治过程中,临床医生应该提高对肠结核疾病的认识,尤其对非好发部位肠结核,需严密、仔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客观分析患者的辅助检查结果,与其他相关疾病如克罗恩病、肠道肿瘤等进行鉴别。做到对高度疑诊的患者应及早诊断性抗结核药物治疗,以提高确诊率,减少误诊【7】。
3.【参考文献】
[1]PET/CT imaging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fection[J]. Alfred O Ankrah,?Tjip S van der Werf.et al.Clin Tranl Imaging.2016(04)
[2]18F-FDG PET/CT显像在肺外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倪明,汪世存.中国CT和MR杂志.2018(09)
[3] 耐药结核病的流行和监测现状[J].马爱静,赵雁林.中国抗生素杂.2018(05)
[4]电子结肠镜检查回盲部病变12328例分析[J/CD].黄宁,吴万春.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2014(04)
[5]回盲部疾病43例误诊分析[J].陈良,张举垚,李新民.福建医药杂志.2013(04)
[6]提高对回盲部结核的认识、诊断及外科治疗[J].杨维良.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5(02)
[7]肠结核延误诊治导致肠梗阻1例[J].彭珊,李春艳.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