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依从性的影响观察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3期   作者:刘培,陈莉,杜利娜
[导读]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叙事护理对其注射胰岛素依从性的影响。
        刘培,陈莉,杜利娜
        阜阳市人民医院,安徽阜阳        236000
        【摘要】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叙事护理对其注射胰岛素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研究样本76例选取为2018年8月到2020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纳入病例经计算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n=38)、参比组(n=38)。为参比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为实验组患者开展叙事护理。比对分析2组胰岛素注射依从性、血糖水平。结果:实验组胰岛素治疗依从性高于参比组(P<0.05);实验组空腹、餐后2h血糖均低于参比组(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叙事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胰岛素注射治疗依从性,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叙事护理;胰岛素;注射依从性

        伴随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人们生活方式不断改变,导致糖尿病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发展,患者患病后会出现代谢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临床多通过注射胰岛素方式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但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年龄相对较高,长期用药治疗依从性较差,较难取得理想治疗成效。因此,加强开展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对象选取为于我院治疗(2018年8月-2020年9月间)的7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旨在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叙事护理对其注射胰岛素依从性的影响,现作如下分析总结。
1观察对象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76例分析对象为我院2018年8月-2020年9月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纳入标准:接受临床诊断确诊患者,且均符合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临床检查结果、检查记录等资料完整;年龄>60岁患者;患者对入选本课题表示知情且理解。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精神疾病患者;中途退出研究患者;拒绝签订同意书患者。
        入选对象经计算机数表法分组,38例被纳入参比组,另38例被纳入实验组。参比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62岁到77岁,平均年龄(70.24±1.36)岁。实验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61岁到76岁,平均年龄(70.63±1.57)岁。2组患者基础资料(性别、年龄)经统计学检验后呈现P>0.05,提示具高度均衡可比性。
1.2方法
        将常规护理作为参比组干预措施:常规遵医嘱为患者进行用药治疗,予以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讲座,告知患者胰岛素使用方法等,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情况、血糖变化情况等,同时为患者开展运动护理、饮食护理等。基于此,将叙事护理作为实验组干预措施:①护理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从用药、运动、饮食、自我监测教育、胰岛素的注射等方面出发,制定相应个性化护理干预计划。②通过叙事方式实现问题外化处理,引导患者在叙事中重点描述疾病用药治疗、负面情绪等问题,护理人员在倾听过程中详细明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困惑与对治疗依从性产生影响的原因,将患者与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离,具体化问题,根据叙事收集材料挖掘其中积极且富有意义的叙事,对于深入解剖患者情感层次较为有利。③进一步明确患者负性情绪产生原因、对患者治疗依从性产生影响原因等。在护理人员引导下,指导患者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案,对患者详细情况充分掌握后将已制定的护理计划进行更改,制定短期目标与长期护理行动目标,通过视频、微信、图片等多种形式制成叙事文件,促进患者对原有生活的认知,转变患者生活方式,使患者明确用药治疗对疾病的重要意义,为患者创造更加积极的人生观念。④实际护理过程中,指导患者家属倾听整个过程,为患者进行同伴教育,提升患者治疗信心,重复告知患者胰岛素注射治疗时间、注射剂量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直至患者完全掌握,现场为患者讲解及演示胰岛素笔的使用方法,患者离院前为其准备常规轮换注射位卡、笔袋等常规治疗使用辅助工具,详细记录患者电话与地址,与患者建立微信好友,患者离院后,通过电话回访、微信随访形式为其开展延续性护理干预,监督患者胰岛素注射治疗情况,每周一次,持续护理一个月。
1.3指标评价
        比对分析2组胰岛素治疗依从性、血糖水平。治疗依从性:依从性良好主要表现为患者忠实服从医嘱并遵守胰岛素治疗原则,治疗过程中不随意改变治疗计划,长期坚持规律注射胰岛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换药、增减药量以及停药等操作;反之则为依从性差。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
1.4数据处理
        选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
        实验组胰岛素治疗依从性高于参比组(P<0.05)。
表1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n(%)]
 
3讨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主要特征为高血糖水平,患者患病后需长期接受用药治疗,但老年患者年龄相对较高,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记忆力弱,导致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无法准确遵医嘱使用胰岛素,导致患者病情反复,无法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因此,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展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十分必要。临床以往常规护理往往使得患者处于被动地位,无法主动诉说内心真实感受,导致患者依从性较差,配合积极性较低[3]。
        叙事护理是新型护理模式,通过患者倾诉方式使护理人员明确掌握患者病症病因,针对性的开展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具有计划性、动态性、表达性、延续性等特点[4]。叙事护理在护理初期能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护理干预计划,待患者倾诉完毕,根据其倾诉内容,能够及时调整相应护理计划,进而保证护理的有效性。而护理人员自行表达能够为整个护理过程进行规划,不仅关注院内护理,还强调患者出院后的随访干预等,有效提升了护理的延续性,进一步保证护理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是行之有效的护理手段之一[5]。本次研究结果数据表明,实验组胰岛素治疗依从性高于参比组(P<0.05);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参比组(P<0.05)。
        综上所述,叙事护理能够有效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鲁敏敏,张晓义.叙事医学教育模式对中高危糖尿病足患者血压、血糖水平和足部知识掌握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9,32(2):128-131.
[2]封爱婷,杨思红,徐笑, 等.叙事医学模式结合看图对话工具在2型糖尿病高危足患者中的干预研究[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19,31(6):394-399.
[3]宋成成,刘培培,陈娟娟, 等.叙事护理对缓解儿科重症监护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焦虑及抑郁的效果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12):1661-1663.
[4]高芳,黄新,陈丽丽.叙事护理在西宁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症患者的应用[J].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2018,039 (002):140-143.
[5]孙佳丽,杨滢瑞,成巧梅, 等.叙事护理对围术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干预作用[J].临床医学,2018,38(5):123-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