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宇飞
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 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院前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使用价值。方法:摘选2017-2020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护理指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出诊反应时长、急救时长以及入院时长更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的确诊率、转运的成功率以及急救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在其过程中予以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的出诊反应时长、急救时长以及入院时长,同时提高患者的急救确诊率、转运成功率以及急救成功率,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之前需要有效的急诊护理[1]。因此,文章摘选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护理指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摘选2017-2020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护理指标。其中观察组患者50例,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范围45-85岁,平均年龄(75.12±1.13)岁;对照组患者50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范围46-85岁,平均年龄(75.54±1.21)岁.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治疗无差别,可用于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其中包括:监测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实施吸氧护理,建立静脉通道,同时追踪患者的血压与心肺功能。
观察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其中包括:接收到急诊消息后,准备好急救设备,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同时与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联系,从患者技术处了解患者的病情、发病原因以及日常的用药情况,舒缓患者家属的紧张情绪,予以患者家属心理力量。并且,医护人员及时赶到现场后,首先对患者进行检查,监测患者的血压、呼吸与心电图变化,第一时间做出急救措施,紧抓急救的最佳时机。
及时向患者提供氧气面罩,保证患者正常呼吸。如果在急救的过程中,患者出现心律失常与心源性休克等突出症状,予以患者高浓度吸氧护理。并且,护理人员在患者的急救过程中详细记录患者的血压与心电波动情况,遇到突发状况及时予以患者合理的急救措施。同时,医院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的给与患者镇静与镇痛药物,以此减轻患者的痛苦。
在急救的整个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切实关注患者的情绪,进行心理安抚,及时舒缓患者焦虑、恐惧的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确保医护人员急救措施的顺利实施。
1.3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护理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出诊反应时长、急救时长以及入院时长更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的确诊率、转运的成功率以及急救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表2。
.png)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多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严重的突发性[2]。主要的发病人群为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3]。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很多,主要包括过度的体力劳动、情绪激动以及饮食不良等等[4]。主要的临床发病表现为:突发性胸痛、发热、出汗以及呕吐等等,病情严重的患者将会出现心律失常与心力衰竭等症状[5]。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在其过程中予以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的出诊反应时长、急救时长以及入院时长,同时提高患者的急救确诊率、转运成功率以及急救成功率,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廖素丹,陈凤平.个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成功率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9,9(16):151-152.
[2]常英娥,王万宝.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临床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37):258.
[3]李明明,姜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8):275-276.
[4]张士芹,王艳春.个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患者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及病死率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5):98-100.
[5]刘亚.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院前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价值分析[J].健康必读,2019,(1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