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连
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 山东济南市 250014
摘要:对水工环进行研究是地质研究的关键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我国的水工环的研究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加快了社会进程。但是,随着我国生态环境和地质情况的不断恶化,我国的水工环工作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人们的生存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亟需改革调整。基于此,本文从对我国水工环的现状和实现水工环地质新突破的办法入手,进行分析研究,对我国生态环境环保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新突破;办法
1 现阶段我国水工环地质的研究现状
1.1 受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存在单一性与片面性,真正将我国先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的水工环项目极少,致使我国的水工环工作在长期以来的发展与应用过程中并未有太多的改变,逐渐显露出管理阶段与实践操作阶段中的落后情况,严重影响我国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
1.2 国内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地质人才梯队建设不完善的情况,从我国政府机关的完善层次上进行分析,可以明确的了解到,水工环地质人才梯度不完善,往往会严重影响我国整体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在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中,都存在严重缺乏先进人才资源的情况,这一情况直接导致我国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只能单纯的依靠老一代的人员,严重缺乏新生力量,在工作调度与新老更替的过程中,会直接导致当前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严重影响我国地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3 随着我国在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中的深入,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成为阻碍我国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点因素之一。我国疆域广阔,矿产资源与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极为丰富,通过有效地开发与利用,可以为我国创造出极大的财富,帮助我国更快的实现经济总体发展。但由于我国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时间较短,在实践开采矿物资源的过程中往往会造成极大的浪费与污染,长此以往,致使我国生态环境在长期的开发与生产过程中受到了严重污染,导致河流、土地等生态环境在当下社会中逐渐出现越来越多的污染与灾害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严重抑制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阻碍了我国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
2实现水工环地质新突破的办法
2.1加强行业改革
如今的水工环地质工作发展已经遇到了瓶颈,因此必须加大行业改革的力度,扩大行业改革范围,只有改革,才能突破发展瓶颈。在致力于地质工作创新的过程中,应格外注重工作改革的创新。在进行改革时,要对水工环地质工作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发现问题;在进行改革时要借鉴前人的经验,不可盲目;在进行改革方案的确定时一定要结合目前我国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现状,保证方案的质量,从而使我国水工环发展得到新的突破[3]。
2.2加强新技术的引进
目前我国的水工环地质工作存在科技创新不足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新技术的引进。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各地区地质的具体实际情况,合理的引进新技术。除了引进新技术还必须加强各项技術创新。如今的社会,对水工环工作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所有工作人员必须随时保持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确保水工环工作的质量。
2.3加强平台建设
为了进一步推动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发展,必须加强平台建设,在实际工作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平台建设:为了确保水工环地质研究工作的资料需求和数据需求,需要对地质调查装备系统进行优化;加强野外重点地区的观测平台建设,强化环境污染检测手段;为了全方位的保障基础平台的建设还需要对野外观测的技术水平和测试实验进行技术提升。
2.4重视区域性研究
我国地质条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自然环境之间的差别相差也比较大。针对于一些具有辽阔国土的国家,其自然区域也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不同区域的水工环问题各部相同,为了更准确的研究我国的水工环地质的现状一定要重视区域的研究,这也是水工环地质研究新突破的一项重要手段。
2.5培养相关专业的人才
培养水工环地质人才是提高水工环地质研究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水工环科技现代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于相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这有助于水工环地质工作目标的长远规划。首先,要提高我国水工环地质研究工作者的专业知识素养,针对于水工环地质的研究,不能只是以当地临时聘用的人员研究,因为其专业素质不够,要培训出更为专业的水工环地质研究人员,进一步加强对研究队伍的建设,从根本上使水工环地质研究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
结语
总之,在我国目前的水工环地质工作方面隐患仍旧存在,必须要从科学合理的角度来使得这方面的问题得以解决,为了避免事态的不断发展和恶化,就必须要采取对应的解决措施,以预防灾害现象的发生。另外,适度应用现代化的科技技术于在针对水工环地质工作进行完善的过程中也很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新兴技术的介入能够解决相应的问题,完善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文. 杨承君. 浅析当代水工环地质现状及发展趋势[J].大科技,2014,(34):268-269.
[2]杨继军. 论当代水工环地质现状及发展趋势[J].地球,2015,(1):53-53.
[3]钟晓波. 水工环地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0).
[4]刘爱昌. 探究当代水工环地质现状及发展趋势[J].低碳世界,2014,(7):84-84,85.
[5]明春雷. 論当代水工环地质现状及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8):738-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