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鹏
哈尔滨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建设质量与效率。论文结合具体工程案例,较为详细地探究土木工程建筑内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55;TU375【文献标志码】A
引言
混凝土结构与其他建筑结构相比较,有材料来源广、成本低、综合性优良、可模性强、施工工艺简单等诸多优势,故而在土木工程建筑领域中有较广泛应用。但在现实施工中,很多因素会对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形成负面影响,这就预示着施工人员应加强施工工艺的控制,扎实掌握技术要点,加强细节控制,实现精细化施工,完善混凝土结构施工效果,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
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
1.1明确混凝土施工方案设计原理
混凝土裂缝是影响结构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而混凝土构件温度应力失衡、物料搅拌以后出现自缩值等对裂缝问题形成、发展过程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参建方拟定本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时,对这些问题较高重视,科学组织施工活动,提升材机等诸多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确保现场内各项施工活动协调、有效推进,在明确关键线路和工期控制要点的基础上,加大温度应力与自缩值的调控。针对温度应力,可以采用如下控制技术:1)立足于工程实况设计水泥使用量,水泥水化过程放热,热量作用于混凝土,促进温度应力扩张过程,建议用低热水泥替换普通水泥,若温度过高,还可以添加适量冷水加以控制。2)控制浇筑温度:伴随外界环境温度改变,混凝土浇筑温度也会有改变,为规避形成过大的温度应力,建议尽量不要在高温或夏日浇筑施工,若一定要在炎炎夏日进行,则需对混凝土结构实施一定降温措施。
1.2混凝土拌合的技术
在原材料准备与配合比设计全部完成后,即可将原料运输至拌合站处进行搅拌加工。正式开展搅拌加工之前,相关人员务必坚持“先检验,后进站”的工作程序要求,按照设计方案、工程标准等严格检验骨料、水泥、外加剂等各类原材料的性能质量。在此过程中,若发现水泥无复试报告、砂石表面有明显泥土、砂石骨料风化严重、外加剂减水率不达标等情况,应不予进场并及时上报,以确保为后续浇筑施工的成果质量把好“材料关”。确认原材料无误进站后,可按照相关规程进行原料的搅拌处理。此时,相关人员应意识到大体积混凝土与常规混凝土的不同之处,并对搅拌时间、搅拌量等进行适宜性控制。例如,在福建省建瓯市闽芝中睿城10#楼的混凝土承台施工中,施工人员考虑到大体积混凝土单方水泥用量较少、外加剂用量较多等特点,对搅拌时间进行了延长,具体时间在2~3min左右。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保障了混凝土拌合的充分性与均匀性,为承台强度符合设计预期夯实了材料基础。
1.3温度把控技术
在温度把控过程中,需要能够对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实时测量,这也是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技术管理内容。在施工应用温测技术过程中,应该按照不同的层次来测量温度,深入了解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情况,可以利用电阻温度计来获取相应数据,并且通过分布测量方法,来明确测量温度的具体位置,将其标记好。之后,在对整体温度进行测量,以此来保证实测温度能够满足市政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标准。在测温实践操作过程中,为了能够保证充分了解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就需要对其钢筋和测温线加以连接。
1.4落实接缝与切缝工作
土木工程施工阶段,接缝、切缝均是重要的技术类型,均会对建筑整体质量形成较大影响,故而应加强施工技术的控制。可以从如下3方面做起:1)结合施工现场实况选择适宜技术,并保证施工技术符合有关设计要求。2)科学使用适宜的切割装置,剔除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将标准化的混凝土衔接在一起,这是提升混凝土整体质量的重要基础,确保其后期加工能符合建筑体的综合质量要求。3)合理应用接缝技术,该项技术应用阶段要加大地表温度的控制,若温度偏高或偏低均会影响接缝质量。故而,施工阶段要求工人使用温度计检测地表温度,确保接缝、切缝施工作业能规范化推进。
1.5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技术
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混凝土容易滋生干裂现象。为有效减少或规避裂缝问题,可以把抗裂技术用于工程建设进程中,这是提升工程安稳性与耐用性的重要基础,也有益于优化项目建设质量。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强化混凝土的抗裂性:(1)将适量添加剂掺和到混凝土内,实现对混凝土结构自缩性的有效调控;(2)加用适量金属、有机或无机纤维,以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3)有效控制混凝土内各种材料的配合比,加强配制比的测算、验证,选择最适宜的配制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升混凝土结构强度。
1.6浇筑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要先检查、清理模板及支架,确保模板表面无杂物,尺寸满足设计要求,支架刚度、稳定性满足标准,并注意检查钢筋、预埋件的数量、位置、保护层厚度。在检查完成后及时进行记录,所涉及的各类材料、机具要提前进行准备。混凝土入模过程中要避免出现离析,合理控制其倾落高度,然后根据现场施工构件的尺寸、内部钢筋布置等合理选择振动工具、方法,振动过程中每层浇筑厚度要严格依照标准规范进行控制,各点的振动时间要控制在有效范围内,确保混凝土表面不出现沉降,避免出现过振、漏振等问题。
1.7养护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养护是保证其强度、减少表面裂缝的重要措施。混凝土养护的主要方法包括自然养护、加热养护、蓄热养护等几种方式。自然养护是在自然气温条件下,对混凝土进行覆盖、浇水、挡风、保湿等处理,其又包括草袋覆盖浇水养护、塑料薄膜覆盖养护2种方式;蓄热养护多在冬季开展,加热养护用于冬季施工及预制构件的养护。因此,针对混凝土建筑的养护情况要结合现场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的控制要点
在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开展建筑施工时,相关人员还需注重以下要点的实践控制:首先,应明确了解麻面、蜂窝、裂缝等大体积混凝土常见病害的产生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例如,若混凝土的振捣时间过长,混凝土内部会发生离析现象,继而导致水泥砂浆难以对碎石、钢筋形成充分包裹作用,引发麻面故障。所以,相关人员应在保证振捣充分的前提下,对振捣时间进行科学控制;其次,应制定出严格、明确的组织制度与责任制度,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优质应用提供人因保障。最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相关人员必须要树立起高度的安全施工意识,以免风险事故发生。
结束语
总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复杂性特点,原料选用、配比设计、运输搅拌、浇筑振捣、保养维护等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偏差,都会对建筑施工的最终效果产生削弱影响。所以,相关人员在施工实践中,务必要坚持全面化、精细化的管控理念,并做好病害防控、安全管理等工作,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顺利、高效完工。
参考文献:
[1]阴彦霖.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01):145-147.
[2]杨锦辉.超长大体积混凝土配比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0(04):83-85.
[3]吴丽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20(12):161-162.
[4]南耀琴.巨型截面多腔体钢管混凝土柱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21,47(01):90-92.
[5]王斌.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与预算,2020(12):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