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0月30期   作者:徐志松
[导读] 海绵城市能有效应对环境变化,能加强对雨水等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在城市建设中应用价值突出。
        徐志松
        哈尔滨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海绵城市能有效应对环境变化,能加强对雨水等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在城市建设中应用价值突出。基于此,文章主要对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从路基排水设计、人车行道设计、绿化带设计、附属设施建设等方面明确海绵城市理念的具体应用,以期减少城市内涝,加速城市水循环,推动城市的创新优化建设。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2文献标志码:A
引言
        市政给排水系统是城市运行与发展的基础。海绵城市概念的灵活应用可以促进其市政系统的收益。本文从海绵城市的概念入手,进行深入分析,以阐明其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优势和意义。以探索一种新的应用策略。
        1海绵城市理念及给排水应用优势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作为一种新型建设理念,其在城市规划发展中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特别是在雨洪管理方面,优势明显,价值突出。以海绵城市原理形成的优化水资源循环系统带来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也通过加强洪涝应对、排水处理,大大提升城市的洪灾防控能力。其工作原理通过蓄洪、渗透、净化等系列操作,构建城市良性水资源循环体系,以稳定的排水建设奠定城市发展的排水设施基础,对生态性和环保性有较高要求,因此在指导城市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方面意义重大。
        2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2.1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的路基排水设计
        对于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来说,设计优化必须确保设计前对相应的施工道路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以相应数据参数指导给排水方案设计。不同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地质条件对应不同的给排水路基设计方案,因此,前期调研与综合分析是城市道路路基排水设计优化的基本要求。以海绵城市理念指导路基排水设计,必须确保施工道路的透水性能,正式施工前,以晾晒的方式进行路面排水性能检测与调整,配合碾压的方式。若晾晒与碾压都没有起到良好的排水性能调整效果,可以配合换填技术,以提高路基透水能力为路基排水设计的主要目标。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施工区域如果是软土层,对应的路基强度要相应提高,只有准确地了解路面情况施工各要素的影响,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才能确保路基排水设计的优化.
        2.2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的人、车行道设计
        城市道路系统中人车行道是十分重要的构成,其对应的排水功能要求也较为严格。因此,以海绵城市理念统筹人车行道设计具有现实必要性。以持续优化的方案调整指导人、车行道设计与施工,以此获得城市人车行道给排水设计最佳效果。首先,规范人行道设计,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做好人行道周边环境要素的综合分析,特别是降雨量、雨季持续时间等要素。在进行给排水设计时提前做好当地雨水量的计算,特别是采用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出当地暴雨量及暴雨强度,配合当地的雨水径流量进行给排水设计。如丰顺县埔寨农场绿色饲料园自来水供水工程乡镇道路给排水设计时,先明确了该区域径流系数是0.7,污水总变化系数为1.3~2.3,面积比流量为3.16,再根据暴雨强度计算公式确定当地的暴雨强度,综合这些要素进行给排水的设计分析。而梅州城区的堤下路给排水设计中,也就其雨量情况作了前期分析,选用分流制的排水体制,及时做好雨水量的计算,根据梅州市暴雨强度计算公式,明确其暴雨强度,根据雨水设计流量明确径流系数为0.7,指导做好该道路施工的雨量影响分析。其次,合理选择施工材料,主要考虑到材料的透水性能,使得其能满足高降雨量季节雨水处理的现实要求。而性能良好的透水材料也带来人行道表面温湿度的动态调整,在整个路面设计中建议上层选用透水性能好的沥青混凝土,而中层和底层可以适当选择透水性能一般的材料,以起到路基保护作用。梅州城区的堤下路给排水设计中选择了透水性能好的沥青混凝土,其能回灌地下水,降低径流总量,避免路面水量短时间积压。车行道设计主要是创新的材料选择,以透水性能好的材料替代传统的柏油路面,增强车行道的透水性能。
        2.3综合设计附属设施
        实际上,辅助设施的功能更为明显。在市政给排水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更加注意辅助设施,优化总体给排水系统,并提前进行周边研究,以确保各种设计指标符合标准。将辅助设施的设计质量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优化施工计划,在现阶段实践海绵城市的理念,选择最合理的建筑材料,优化施工计划,最大限度地满足附属设施的功能现阶段的发展需求。加强绿地连接部分的设计,阐明这一联系的重要性,注意概念的更新,并通过雨水流量,绿化凹陷等各种措施促进其排水功能,以改善绿地连接。全面控制效果,改善了市政给排水系统的功能。在实施海绵城市概念的过程中,政府可以根据现阶段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设计,挖掘其概念的发展价值,促进城市呈现新的生态面貌,增强城市的生态美感。政府的指导,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促进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建立生态系统,扩大市政给排水系统的服务功能,灵活运用先进技术,将设计与先进理念相结合,
并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
        2.4全面设计绿化带给排水做好绿植养护
        在此阶段,绿地也是市政给排水设计的重点,工作人员应更加重视它,分析其功能,遵循现行的给排水设计标准,重视综合控制,提高其总体性能,满足当前阶段的发展需求。设计师应灵活运用海绵城市这一概念,在设计过程中应着眼于控制自己的关注点:做好雨水收集功能的设计,充分利用“海绵城市”的概念来推广雨水收集功能,并进行实践。新的设计思路。避免浪费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效地收集雨水,并达到最终的设计目标。根据要求,控制绿化带的各项指标,如建筑材料,绿化带的高度等,优化其各项指标,促进其标准化设置。正常情况下,标准高度应为15cm至20cm,以确保其超出该区域内土壤的范围以发挥其自身功能。在设计过程中,应按设计要求对雨水进行净化和过滤。例如,员工可以设置沙子和砾石层,土壤层等,合理过滤雨水,优化其总体功能,并确保其收集。雨水质量符合要求的标准,并用于各种城市用水。注重排水功能的设计,实现绿化带的优化布局,确保排水功能符合设计要求。例如,可以设计裸露的沟渠来促进雨水的排放,也可以利用敞开的沟渠的优点来减少雨水对绿化带的影响,并避免其对绿化的影响。实现最终的设计目标。图1为某绿化带给排水设计。
 
        图1绿化带给排水设计
结束语
        城市的正常运作与规范化建设必须以稳定的给排水系统建设为前提。城市给排水系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必须关注给排水设计,特别是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到给排水设计中,指导城市绿化带、人行道、车行道、基础设施等符合生态与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优化布局,提升城市强降水的处理能力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带动城市的持续良性发展与运作。
参考文献:
[1]樊彦雷.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12):100-102.
[2]陈龙.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33):83+86.
[3]田志清.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J].绿色环保建材,2020(11):71-72.
[4]应昌浩.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智能城市,2020,6(20):43-44.
[5]俞立红.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9):112-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