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趣味性的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0期   作者:曹明朴
[导读] 随着年级的越来越高,学科内容越来越复杂。
        曹明朴
        湖北省钟祥市柴湖镇红旗小学  
        摘要:随着年级的越来越高,学科内容越来越复杂。小学高年级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对某些数学知识点不理解而对这门课程产生排斥感,而开展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营造课堂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可以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让学生不再把学习数学知识当作一种负担。基于此,本文对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趣味性的方法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趣味性;方法;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是学生学习困难较大的一门学科。因此,教师应结合日常的教学需求,对学生展开趣味性的实践活动教学方式,适当的拓宽课堂教学的维度,以便于学生更快吸收知识。
1 革新教学理念,营造趣味教学氛围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所学习的知识内容,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对事物保持强烈好奇心的年纪,所以趣味性的事物可以让学生保持更好的专注度。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难以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教师无论怎样的知识内容开展教学工作都无法让学生感到有趣,所以教师要从环境来引导学生,积极营造趣味化的教学氛围,推动教学理念的革新,选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法,才能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借助趣味性教学的优势,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设计一些教学游戏,让学生感到游戏的快乐,再在游戏中融入数学知识,那么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参与实践活动,仍可收获许多数学知识。如在“圆的周长”知识的学习中,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一项实践活动的课题,让学生测量操场上大树的周长。有的学生选择用绳子测量的方法,有的学生认为“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必然存在某种规律”,所以用三把尺子测量圆的直径就可以计算出周长。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π”的概念已经逐渐清晰,那么在教师讲授“π”的相关知识时,学生也就能够更好的理解这一概念。
2通过妙语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高年级数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学生正在对数学知识时会产生比较大的困难,从而造成学生畏惧心理的产生。教师可以通过妙语导学的方式开展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在正式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利用课前几分钟进行导学,对于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教学方式能够较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教师应当充分的应用语言技能,结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内容对导语进行有效的应用,促使学生热情度的提升,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化为主动地汲取知识,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融入到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从而促使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例如在讲解“图形的放大与缩水”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利用丰富的语言,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美好图案进行观察,进而提问学生这些图案是由什么基础图案转变而成,能够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衔接,能够较大程度上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提高,使得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促进教学成果的提高。


3 开展竞赛式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活动应是多样化的,当前,大部分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都开展了竞赛式的数学活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就是“竞赛式数学活动”的一个体现。竞赛式的数学活动能够最大化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够引导小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高小学生的运算能力,促进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帮助小学生复习、巩固“四则运算法则”,提高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竞赛式的数学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数学竞赛的题目,要注意把控题目的难度,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展一个不一样的数学课堂活动,那就是四则运算的数学竞赛活动,请同学们观看多媒体上展示的数学题目并计算,先上台讲出正确答案的学生得一分,如果答错了不得分,由下一个同学答题,直至正确为止。”这样的数学竞赛活动能够极大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反应能力。
4 将影像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改进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当中的发展和进步让很多教师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的重要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导致课堂的学习氛围不足,学生很难提起学习数学的兴致。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和学生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害怕因为和学生的互动而耽误教学的进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已经逐渐丧失了自我思考和探究的意识,过分地依赖教师的教学。而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影像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则可以很好地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和内容,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致。例如,在讲授“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时,首先,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资源整合优势,在网上搜集并下载一些和本节课有关的教学案例,并加以参考和借鉴,进而及时发现和弥补自己所设计的教案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形状各异的立体图形,让学生来判断当中哪些是长方体和正方体,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判断,进而让学生对于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所了解,然后,教师可以把本节课当中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制作成PPT课件,利用PPT课件的优势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和优化。最后,教师可以就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并把所制作的图形在课程上进行分享和展示。
        综上论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其主要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时,学生便会专注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准确的捕捉到学生的兴趣点,并且有意识地、有针对性的设计具体的活动环节,如此才能够凸显出趣味性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建忠.学海无涯“趣”作舟——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华夏教师,2020(16):48.
        [2]严建.小学高年级数学的趣味性教学实践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330-331.
        [3]傅仲灿.趣味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9(08):80-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