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建总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化的建设进程逐步推进,这也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效果,因此,各大建筑企业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都在对建筑工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改良優化,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然而,尽管当前建筑工程的现代化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各种先进的机械设备也被广泛地应用到施工现场之中,但其在安全管理与调配方面,却始终不尽人意,这也对整体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
关键词: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调配
1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与调配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建筑行业的需求大幅提升,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有效促进了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现在建筑类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建筑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施工效率、加强施工质量,才能有效面对激烈的市场环境,并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行业发展现状来看,各大企业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不断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加强自我完善,并且加大了设备方面的投入,引进了更加先进的技术来弥补传统建筑建设中的不足,大大改善了工作环境和工作质量。但是,当前建筑机械设备在安全管理与调配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1现场设备管理不完善,缺乏安全管理意识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推进过程中,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现场的状况来展开。作为直接参与者和管理者,施工人员必须到工地现场开展操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施工的效率与工程质量。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施工现场运用到很多先进的机械设备,因此,施工人员要加强对设备的管理与安排,有效调配生产资源,从而保证施工计划的按期完成。从目前大部分建筑企业的施工现状看来,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达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严重失衡,大部分人无法胜任机械设备的操控与管理工作。同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按照规章制度操控的状况,安全管理意识的严重不足将埋下众多安全隐患,甚至会导致重大工程灾害。另外,很多施工人员对于施工设备的掌握程度不足,无法发挥出设备的最大价值,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近几年来我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建筑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和制度,并且有意加强对于施工管理过程的监控,不过仍然有很多管理队伍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开展工作,管理队伍素质仍然不达标,有充足安全意识和专业素养的一线工人非常少,很多从业者往往是实习人员,工作经验严重不足,一旦遇到突发状况难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也难以实现高质量的机械设备管理,建筑施工安全问题难以得到保障,这是一件亟待解决的问题。
1.2安全保障措施落实不到位,安全隐患频频出现
建筑施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内容,涉及各种影响因素,需要多个专业领域的工作人员参与,他们要相互合作、互相交流信息,开展对接,从而保障施工项目的顺利开展。施工现场的环境很复杂,建筑材料的摆放、缆线的缠绕等都会对设备的管理工作造成一定影响,例如,在很多施工现场经常会看到材料胡乱摆放、设备移动过于频繁,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施工现场的混乱,也影响到设备的性能发挥,有很多工程施工人员在混乱的现场实施了错误操作、影响施工质量。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保障施工环境干净与整洁的重要性,尽可能将各项材料和线缆归位,为施工设备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定,有效指导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不过在实际开展过程中还有很多内容没有被落实,导致管理成效低下。
2建筑施工设备安全管理措施探讨
2.1加强对机械设备自身的管理工作
在施工现场中,建筑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具备着极强的专业型,需要工作人员在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具备着一定的安全性能。首先,建筑企业在租赁机械设备之前,应当由施工现场中的管理人员实地考察工地环境以及建筑对机械设备的主要需求,并在挑选出合适设备的同时,保证所用机械设备的质量、性能以及维修符合要求,使其可以安全运转;其次,还应当建立起与之对应的保养规范以及维修规范,保证机械设备能够得到定期维护以及定期保养,稳步提升其整体安全性能,从而更好地发挥出建筑机械设备的具体功能,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施工效率以及施工质量;最后,还要降低机械设备因频繁使用所产生的设备损坏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出科学、合理的使用体系,提升建筑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沟通力度以及联动力度,有意识、有目的地维修保养所用的机械设备,进一步提升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2.2加强对于操作人员的管理力度
建筑工程在实际建设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于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管理力度,使得安全生产以及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能够充分落实。首先,建设企业应当及时建立起完善的安全责任监督管理机制,一旦在施工阶段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安全问题,就要由相应的管理人员承担起监督责任以及管理责任,并按照安全管理规范来帮助机械设备操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行使好自身职责,稳步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其次,还要展开制度监督工作,必须严格建立起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规范,使负责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履行自身的监管职责,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并且还要明确好不同人员的管理职能以及管理行为,通过具体的惩罚措施以及奖励措施,进一步激发出管理人员自身的工作热情,保证建筑机械设备可以高效、正常的运转;最后,还要定期展开培训教育工作,提升机械设备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向其传输更多的监督管理知识、机械设备知识以及安全生产知识,从而在根本上提升整体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推动安全建设稳步开展。
2.3改进机械设备安装检测监督审核机制
在开展建筑的过程中,一般需要委托具有资质的专门检测机构对其所使用的相关大型设备进行安全质量检测,在检测之前要求相关部门出示机械设备、租赁合同、资质证书及安装证书等,然后还要求施工作业单位的相关人员出具安装资格证书、特种设备操作证书、机械设备、机械设备方案、机械设备制作方案等。将传统的机械设备事后把控改为事前把控,进而有效避免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同时还能够防止设备使用无登记现象的出现,严格审查设备的使用状况,加强设备使用状况的有效监督和审查,坚决抵制各种无证上岗的现象。
2.4健全建筑机械设备租赁管理机制
建筑施工企业在某一建筑工程项目中标后,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小组要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及设备需求,制定机械设备的租赁计划。涉及重要施工节点的机械设备,如建筑特殊部件吊装施工,要对塔吊的规格、型号等予以明确,确定设备入场时间。针对大型租赁设备,在租赁合同中要清楚划分使用、管理及维修责任细则。针对建筑工程分项施工作业中常用到的小型机械设备,虽然其体量小,但其使用率及转场率高,对此要明确小型设备的所有权、使用权及管理权,对设备的维修保养责任进行落实,避免出现小型设备租赁维修脱节问题。在选择建筑机械设备租赁方时,要严格审查其资质标准,对其租赁记录进行检查,保障建筑机械设备整机性能完好,具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装置。
结束语
目前,我国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存在较大的漏洞。为了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必须强化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努力促进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规范性、强制性与法制性。同时,有关单位要努力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尽最大努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董智斌,刘希,蒙鹏辉,常云峰.机械加工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分析[J].数码世界,2020.
[2]朱炳悦.产品智能化下的机械设计方法与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