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策略在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9期   作者:余雪萍
[导读]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汉语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显著上升,
        余雪萍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汉语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显著上升,汉语在小学语文中的地位也不断提升。特别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读与写这两项能力的培养要求不断提升,实现读与写的结合,成为提升小学生语文能力、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探究读写结合策略在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论述如何在小学语文高年级课文中应用好读写结合策略,以改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读写结合;小学语文;高年级
        读写结合策略,是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把阅读内容、阅读技巧、阅读素材等迁移到写作之中,使得小学生能活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自身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读写结合策略对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育影响较大,想要在语文高年级课堂中发挥读写结合策略的价值,教师将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改变以往阅读与写作分离的教学方式,基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阅读与写作综合教学活动,进而让学生能在写作中充分应用读写结合,提高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教学效果。
1读写结合策略的应用价值
        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教学之中,应用读写结合策略,重在促进小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的发展,改善小学生语文学习现状。读写结合策略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作用:
        (1)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有利于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更为生动、形象地展现课堂教学内容,指导学生以语言形式表达阅读内容,使得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写作,实现阅读与写作的融合,提升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使得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第一段一幅“看瓜刺猹”深深地刻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近30年,少年闰土聪明能干、机智勇敢的形象定格在“我”的记忆里。这段勾勒出一幅静美、又刺激有趣的画面,静动结合、抓住景物和人物特点的表达描绘出鲜活的“月夜瓜地刺猹图”。这样的表达引导学生聚焦自己的一张生活中的一个个精彩瞬间,从自己的一帧一帧凝固的照片中去回忆当时拍照的情景,身后的景物模仿此段的静物描写,而自己当时的拍照情景,动作、神态?、心理状态仿照此段中抓住人物“闰土”的表达方法来描写。我们应根据课文特点,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及时让学生模仿,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语文学科所涉及的范畴非常广泛,课堂上所要教的内容也很多,尤其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课堂,不仅要进行汉语教学,还有进行文化教学,除却进行基础理论知识讲解以外,还要拓展课外阅读知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实现理论知识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读写结合策略的加入,在于深化学生对阅读与理解的认识,进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能否自主学习语文,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若是教师能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活泼、轻松的课堂气氛,学生就会乐于和教师沟通,与同学互动,若是教师无法在课堂中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就会陷入枯燥无味的局面之中。读写结合策略的引入,可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使得小学生能在阅读与写作中融入情感,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学生找出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后讨论交流,体会到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从“戴小毡帽”中看出闰土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的农村孩子;从“紫色的圆脸”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的孩子;还可以看出他经常劳动,是一个能干的人。那作者怎样刻画少年闰土的人物形象的呢?明白作者抓住闰土的特点来刻画。使学生明白了外貌描写的传神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于是,便让学生找找同班同学不一样的特征进行描写,写写同学的不一样有特点的长相、衣着、走路的姿势等,来表现同学的某些性格和形象。这样的读写结合从小处着手,抓住合适的训练点进行读写结合,不仅发展学习言语能力,还更积极有效的课堂互动起来。
2  构建小学语文高年级读写结合课堂的必要性
        建立“读写结合”式的新型语文课堂,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所提出的新要求。以往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和写作是相互对立的,很少会有教师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以致于高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佳,无法灵活地运用阅读素材,出现“写无可写”“写无实物”等情况。培养高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是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
        纵然,小学高年级接触语文的时间长于低年级学生,所掌握的语言知识也更多,但也难以灵活地将阅读素材、阅读积累的字词等融入到写作之中,使得学生在写作时无从下笔。写作之前,让学生具有充裕的阅读时间、指导学生实现阅读到写作的迁移,是读写结合策略的核心概念,比对直接开展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更注重在写作之前进行阅读指导、实施阅读活动等,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激发小学生的写作欲望,从而为后续的写作练习奠定基础。
        因此,读写结合策略在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中的应用,一方面,针对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通过阅读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进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强调语文教学环节要环环相扣、相互呼应,改变以往读与写分离的教学方式,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以达到培养小学生读写能力、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发展的目的。
3读写结合策略应用于的注意事项
        读写结合策略的应用,不能脱离课程实际。无论是哪一种教学策略的引入,小学语文教师都要结合课本内容以及小学生学习特点,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例如,《羚羊木雕》是一篇叙事类的文章,读写结合策略的应用,要根据课文特点以及文本类型,设计阅读与写作活动,阅读和写作都应该以叙事类为主,若是引入散文或是古诗词,反而会比较突兀。所以,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以及主题,设计对应的写作训练活动,使得阅读和写作都紧密联系课堂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读写结合策略的引入,不能流于形式。“读写结合”并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行动,教师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从以往的读与写分离,走向以读促写,再进入到读写结合的状态,逐渐适应、习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改变对阅读和写作活动的认识,促使小学生掌握读写结合方式,并将其应用于写作之中,切实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读写结合”式的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已经成为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不同于以往阅读与写作分离的教学方式,读写结合强调要将阅读与写作结合在一起,使得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语句,并将阅读素材等应用到写作之中,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提升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娄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群文读写结合策略研究[J].语文知识,2017(08):57-61.
[2]陈燕平.小学中高年级“读写结合”式语文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7):182-183.
[3]牟小凤. 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结合课实践分析[J]. 科技资讯,2020,18(14):121-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