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娟
阿坝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6234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基础应用已经成为当代人才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计算机基础应用也是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多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并且实践操作的能力也可以有所提高。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职计算机基础应用课堂自主学习方法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基础应用;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计算机方面人才的需求量也在节节攀升,但是我国需要的并不是只知道背书仅具有专业知识的高材生,而是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自主学习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这就意味着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必须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应用课堂的现状
随着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中职院校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职计算机教学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中职生在入学时,情况有所区别,有的经常接触计算机,对于计算机十分熟悉,学习起来对于知识的吸收比较快;有的平时接触电脑相对较少,只懂得一些非常基础的操作,对于学习的知识吸收较慢。并且在中职院校比较普遍存在一些情况,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也是很强,对学习的兴趣也不是很高。这些情况对于教学的质量,学习的效率都非常不利[1]。
二、中职计算机基础应用课堂的自主学习方法的探究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部分教师在中职计算机基础应用课堂上总是习惯性采用“填鸭式”教学,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起主导作用,大部分课时都是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的叙述以及电脑操作演示,学生被动接收知识,参与度很低,缺乏学习的兴趣,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在教学时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不应该是教师一个人的主场,应该是师生互动式的,让学生都参与其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于这门课程产生了兴趣,就乐于接受这门课程,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导入式教学,在讲课前可以通过一些与学科相关并且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或是当下比较热门的话题进行导入,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为了知道问题的答案,学生会很自然的认真听讲。例如,在学习图像处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一些处理前与处理后的对比图像,与学生一起谈论一下现在比较流行的“照骗”这类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进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图像处理中去,教师在讲解示范过后,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对于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图像进行编辑处理,之后可以选一些学生加工的图像,让大家点评优点与缺点。
这样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会一直都很高,由于课前的话题讨论,兴趣也会很高,教师在讲解演示后,学生也要进行操作,学生会自觉地认真听讲,在他们自己操作时,会考虑如何让图片经过处理加工后可以更好,很自然的就开始主动进行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也逐渐被挖掘出来。
教师在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时可以渗透生涯教育教学,多向学生们讲解一些与计算机相关的领域,让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进行思考,有助于学生树立未来职业理想、职业方向,当学生有了方向,自主学习的意识也会提高。
(二)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
由于现在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行业的专业知识更新的速度也是日新月异,想要在计算机行业内始终保持竞争力,就必须不断进步、不断突破,而进步与突破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此种情况,中职教师在计算机基础应用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向学生传输这些理念,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职学生虽然思维活跃,但单靠他们自己寻找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难得要领。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提供有利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自主学习。
例如,在学习演示文稿时,教师对于本堂课讲解演示后,带领学生一起回顾这堂课的学习要求、学习目标,核心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学习构建思维导图,逐渐学会自己总结课堂知识要点,建构知识框架。在学生操作练习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料、视频、学习链接等资源,根据要求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编辑演示文稿的内容。这一些列的过程,都是在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思维,寻找自主学习的方法。
中职计算机基础应用可以采用智慧教室,智慧教室在教学过程中都是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对于学生课前的预习,课中分组讨论,课堂随堂测试,都可以高效、智能的完成,教师可以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并且十分利于师生互动,对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非常有利。
(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可以先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知道关于计算机哪些知识需要了解,哪些技能需要熟练掌握;为了顺利完成任务,会自主的探究、思考,深挖教材,寻找计算机基础应用的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引导与帮助。
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分组,利用分组学习法。在小组配合完成任务时,可以扎实学生的理论基础,熟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带动,互相鼓励,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学生们会不由自主进入到自主学习的状态,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有所提高,学习效率也会明显提升[2]。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计算机基础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始终跟上科技发展的脚步。中职计算机基础应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最终挖掘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高欣.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应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J]教法研究, 2019, 000(010):P.208-208.
[2]郭艳.中职计算机基础应用课堂的自主学习方法探究[J].亚太教育, 2020(4):15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