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融合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8期   作者:王丽
[导读] 在高中理科教学中,化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

        王丽
        海南乐东思源实验高级中学

        摘要:在高中理科教学中,化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由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对此思维导图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身为新时期的化学教学有必要予以高度重视,结合实际需要合理的应用。本文对此做了深入研究,首先介绍了思维导图的概念和意义,然后分析了高中化学教学与思维导图融合的价值,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探讨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希望可以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化学;思维导图;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引言: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没有解决。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对于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来说有着关键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灵活的应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整合知识,构建体系,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发,更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这一概念最初由托尼博赞提出,强调的是左脑逻辑的开发与表达,注重的是人们思维的发散。这种学习工具十分特殊,可以将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利用关系图的方式加以展现,其中运用到了文字、图形、符号、数字等很多不同的元素内容,在确定关系图中心主题的基础上向外发散分支,可以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来对繁琐复杂的知识点进行具体形象的展现。将思维导图与课堂教学融合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途径,可以帮助学生自然的构建出完整的知识框架,并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1]。除此,思维导图的构建也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连接,帮助学生促进对于旧知的巩固和新知的消化,是深化学习记忆的一种有效方式。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来说,将思维导图渗透到化学教学中,可以有效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将抽象、繁琐的化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更多的的化学概念知识和实验知识,尤其是对于记忆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效果十分明显。此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创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绘制和分析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促进对于化学知识的消化,还可以有效的突破课堂重难点知识的学习。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 .应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习
        课前预习是高中化学课堂的重要环节,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从眼下来看,多数学生对于课前预习并没有良好的方法,导致预习效果较差。对此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过程中结合预习内容设置一个主题,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和资料确定一个关键词,并尝试着找到各个概念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相应的关系图[2]。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关系图上标注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将思维导图发送给教师。教师通过分析和总结学生的预习效果,来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可以促进以后的顺利教学。
        2 .应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框架?
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涉及到了很多丰富的内容,其中主要是通过层层级别的标题和分支来构建知识框架的。每一分支都可以实现无限的伸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便可以掌握相关知识点,不仅通俗易懂,而且运用范围广。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涉及到了很多的知识点,繁琐复杂,而且较为零散,对此为了更好的促进知识的整合,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对其进行呈现和展示,用简单的图形和箭头来连接,并配合简单的文字进行概括,并选择不同的颜色进行标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于新知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设定中心词“物质的量”,然后分散出各个关于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并用箭头来连接,之后再每个公式的基础上继续扩散分支,描述相关知识点,以此来逐渐构建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这样一来,学生可以迅速的理清各层级之间的知识点关系,不仅能够加深对于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实验教学
        实验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是很多学生都难以跳过的话题,在高考中也占据较大的分数比例,很多学生闻之色变。对此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流程,教师也可以将思维导图引入到实验学习中,以此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喷泉的原理”这个实验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引入思维导图教学,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绘图设计,过程中注意思考氯气、氢气、氨气,想一想三种气体谁可以完成喷泉实验,此外还有哪些气体可以做这个实验;随后思考实验的注意事项、喷泉的产生途径等等,结合上述内容绘制思维导图[3]。通过这样的操作,让被动学习转变为了主动学习,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保证了教学效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实验内容的理解,强化了对于实验步骤和化学反应的认识和记忆。
        4 .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教学
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来说,除了课上教学,课后复习也十分重要。因此在完成每个知识模块的教学之后,教师都要注意复习教学的开展,以此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实现巩固消化。对此教师便可以应用思维导图,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其中,大家一起绘制思维导图,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保证思维导图的设计内容清晰、逻辑紧密,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积极作用,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促进知识掌握。
        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化学《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这一章节的内容之后,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首先以“离子平衡”为中心,发散出“电离平衡”,“水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三个分支,然后从这三部分内容继续分解延伸,将本章节的重难点知识分别清晰的展示出来,之后组织学生根据图画进行复述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能使其思维得到一定的发散,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记忆[4]。
        此外在高三总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将所学知识分别构建各自的知识网络,最后将其融合在一起。比如可以将初中学过的“元素周期表”知识与高中的金属与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相互融合,构建相应的思维导图,并不断的补充课扩散。然后教师过程中要做好检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避免忘记任何一个知识点的复习。通过这样的复习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巩固与完善,同时也能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复习效果,让学生更好的迎接高考的到来。
四、结语
        总之,将思维导图的应用渗透到高中化学课堂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化学学习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对此教师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能力以及原有知识的掌握情况,灵活应用思维导图,将抽象繁琐的化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和具体,在吸引学生积极思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实现化学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庞爱华. 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中学),2019,(02):175-176 .
        [2]姬军义. 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考试周刊,2019,(28):161-161 .
        [3]张诗琦. 思维导图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元素化合物教学为例[D].2018,(02):66-67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