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惠钰
广东省佛山市惠景小学 528000
摘要:面对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本文将主要探究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实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最终彰显出新课程改革理念与趣味教学方式的紧密联系,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趣味教学;新课改理念;小学数学;有效性
现阶段,我们在运用数学教学策略中,常常强调学生成绩的拔高,而忽视了学生通过个人学习能力来提升实际应用水平。因此,本文探究的有效教学策略,主要面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数学所具备的趣味性,更需要明白数学这门课程对学生起到实际指导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营造课堂的学习气氛
教师首先需要增强数学课堂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让课堂具备趣味性与严肃性相结合的特点。教师通过营造课堂浓厚的学习气氛,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来指导这一群年龄较小的学生,将会引导他们迅速地参与到课堂的探讨与交流活动中,同时接收数学知识的效率也会变高。
因此,针对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教师应选择丰富的情景加入到教学环节中,凭借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小学生能够更快地汲取数学理论知识,通过个人对学科的兴趣来更快地收获到知识。比如,教师在讲授学生“几何图形算法”这一章节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初步接触这一类知识要点,为了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公式来处理不同的几何形状,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答题训练环节中,那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各类几何图形,结合七巧板或剪纸的教学方式,这样学生将会感受到轻松的学习氛围,逐步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升个人的数学应用能力。总而言之,教师需要重视课堂的学习情境,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本的知识要点,主要也为数学课堂带来了积极交流的氛围。同时,也能够体现从教师“教”到学生“学”的教学理念,让他们融入到课堂教学交流活动中,勇于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体现出个人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培养师生相互配合的状态
一堂高质量的数学课堂,不仅包含教师丰富的知识底蕴和灵活的教学方式,也应该具备师生相互配合的交流特点。所以说,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现趣味性教学的效果就需要重视师生的互动交流环节,教师应重点培养一种和谐友爱的课堂氛围,有方向地安排师生互动的方式,最终贯彻落实新课改所提倡的核心素质教育理念。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往往缺乏严谨性和主动性,在这一个学习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起到充分引领的作用,帮助学生在学习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过程中,能够选择恰当地解决问题方式,同时能够有利于个人实现更好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加强教育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获得数学学科的学习经验。
而融洽的师生关系则需要两者共同的努力,教师首先需要保持积极热情的教学态度,这样能够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并且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活动;其次,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困惑点,做到及时且准确的指导意义,面对学生出现知识点理解不到位的情况,需要做到用平和耐心的态度来看待他们的不足之处,教师提出建议以便于学生汲取到成长的经验,进一步保护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实现这一教学策略,师生将具备良好的沟通氛围,让数学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处于积极的师生配合状态中,具备了指导学生成长的意义,并且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
教学方式分为很多种,通过利用丰富的数学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数学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让他们能够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素养。并且教师凭借个人新颖的教学想法来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会为数学课堂带来共同交流和进步的氛围,启发学生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最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教师首先需要结合小学教材的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中反观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任务来认识到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收获到教学方面的经验教训。只有教师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过程,最终才能够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来传授数学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核心素质;其次,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式一定要适合各类学生成长的节奏,无论是采取讲授法或讨论法,都应该贯彻实施因材施教的理念,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相互交流的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枯燥的数学理论知识,更加顺利地参与到课堂的交流活动中;最后,教师在运用教学手段时,应该充分结合所学过的理论要点,带领学生在回顾的基础上,一方面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所以说,教师在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时,首先应重视的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积极地融入到课堂学习环境中,这样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在课堂或课下答题环节中,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体系,做好知识应用的工作,最终能够促进数学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四、结语
本文通过阐述教师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知识传授的有效性,主要探究了有效性教学的三种实现方式。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成长,逐步提升个人的数学应用能力。教师应采取更为丰富的数学教学策略,在了解学生个体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勤于思考不同的教学手段,达到灵活缓和课堂枯燥气氛的目的。师生之间也应保持一种和谐友爱的交流氛围,这样学生将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实现个人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嘉嘉.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探究[J].读写算,2020(12):1.
[2]罗素荣.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15):153-154.
[3]钱春芳.创设和谐课堂环境,促进学生数学发展——对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冷思考[J].新教育,2016(16):67.
[4]钱春芳.创设和谐课堂环境 促进学生数学发展——对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冷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0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