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颖
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西洙中心幼儿园
摘要:学前阶段是幼儿心理发育和认知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不仅需要实施全面、正确的引导,还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意识与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为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简要分析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教学现状提出了具体优化对策,以提高幼儿园工作的实践性和前瞻性,为幼儿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动与提升,人们对于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逐渐提升,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完成基本教学任务,还要通过语言、行为等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形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以培养其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意识与道德情感,满足新课程改革和社会发展需求。然而,就当前学前教育现状而言,教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概念还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导致课堂教学实施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四点解决对策,以为幼儿心理全面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依据。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以课程目标为主要教学任务,忽视了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关注与培养,使得教师并没有及时发现幼儿的认识偏差和心理障碍,甚至影响了幼儿的下一步成长与学习。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在各个教学环境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通过正能量的语言、行为以及有趣的教学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增强学习自信,引导幼儿逐渐形成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和不怕挫折的精神品质,有助于其健康快乐成长。
二、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对策
当前,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将学科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分开进行,而且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活动枯燥,忽视了智力开发背后对幼儿心理健康培养与发展。针对这种不良教育常态本文提出了几点优化对策,具体分析如下: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针对3~7岁的幼儿而言,不同个体的认知能力、分辨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应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促使双方在情感与认识上达成一致,以引导幼儿敢于、乐于、喜爱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为其心理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对于幼儿的课堂表现教师应给予适度的赞扬和肯定,以激发其学习热情,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3~7岁的幼儿而言,既想表现自己,又想得到教师的尊重与关注,因此师生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保持欣赏、赞扬以及认可的态度,使幼儿认识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能量与位置,从而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其次,教师对幼儿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其学习自主性,习惯严厉批评、责骂的教师不仅容易引起幼儿反感与害怕的情绪,还会使其在有需要有意见的时候不敢表达,从而降低与人沟通的能力,不利于未来成长和学习,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热情,既要利用自己的语言魅力吸引幼儿,又要认真倾听幼儿的诉说、意见与想法,以激励其与教师沟通的欲望,通过点头、微笑、询问、鼓励等语言给幼儿带来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以促进其快乐健康成长。
2、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幼儿生长环境对其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不仅可以放松幼儿心态,而且还可以引导其树立学习自信心,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为下一步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教师应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拉近与幼儿的关系,通过肯定、鼓励、表扬得到幼儿的信任,以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并发挥榜样的力量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建设。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与幼儿沟通了解其喜好,并帮助幼儿制作属于自己的贴纸、绘画等墙体内容,既满足幼儿的表现欲望,又给幼儿带来了温暖与惊喜,从其喜爱的事物入手缩短幼儿园适应时间,以培养其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其次,对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而言,其生理、心理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随着环境的复杂与学习内容的增多,来自于生活中的困惑也越来越多,因此幼儿既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肯定,又希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因此,教师应强化班级文化建设,通过建立图书角、娃娃家等活动区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以培养幼儿对班级的情感和责任,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比如,幼儿可以将自己喜欢的娃娃、玩具、图书带到班级,组建图书角和娃娃家等活动区域,并在教师的引导与辅助下完成读书、游戏等活动任务,既愉悦了幼儿的情绪和心理,又通过集体活动使其逐渐活泼开朗起来,建立起了学习、生活的自信心,树立了积极健康良好的心态。
3、开展丰富的游戏
针对学前教育阶段而言,教师不仅要完成日常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还应开展丰富的游戏,以通过娱乐的形式将知识传递给幼儿,既契合幼儿心理认知与情绪,又通过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完成智力开发,让幼儿形成良好的互动交往能力,以在未来学习生活中积极乐观的面对困境、战胜困境。比如,教师在日常活动中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游戏“理发店”,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与特长选择扮演不同的角色,包括理发师、顾客等,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做好分工,学会如何与对方进行交流,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其次,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还应制定规则与标准,并引导幼儿执行,已将规则与游戏融为一体,使幼儿在娱乐的过程中体会规则的重要性,达到培养其意志与品质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学前教育手段与理念存在一定的不足,既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培养,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又忽视了幼儿的学习主体性,增大了教学难度。因此,学前教师应当结合当前教育现象与不足,通过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开展丰富有趣的游戏等方式,有效践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满足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实际需求,并通过积极、健康、愉悦的情感体验为其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以为其心理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玲.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其实现路径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35):58-59.
[2]黄莉惠.关于幼儿自主游戏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究[J].科幻画报,2020(11):39.
[3]周念.新课改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创设情境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20(11):99.
[4]姚梦沁.如何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J].幸福家庭,2020(16):52.
出生年月: 19820505
性别 : 女
民族:汉
职称:幼儿一级
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邮编:351100
学历和籍贯:本科
电话:13599883523
邮寄地址: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西洙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