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29期   作者:贾乐乐
[导读]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都是非常重视知识本身的教学

        贾乐乐
        运城市夏县水头中心校, 山西 运城 044402
        摘要: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都是非常重视知识本身的教学,他们的教学目标也往往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于其他方面学生素养的培养则不够重视,这显然是与当下的教学理念不符的,如今的社会更加重视人才的创造力、想象力,所以,学校教育也应该以对学生这方面素养的培养为目标,提倡的是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知识的学习虽然也很重要,但是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变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的理念,进行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强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导言:
        素质教育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学校对学生的评判也不再只是以学习成绩作为标准,就以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学校教育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以外,还需要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如语文学习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还有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采用情境化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去自主进行探究和学习,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水平。
1 语文素养的涵义
        首先是要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语文知识是非常有用的,其最基本的作用就是用来进行日常的沟通。如今,人们的受教育程度在不断提升,也有了更多应用语文知识的场合,所以,必须让学生们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语文素养中最基本的一种素质,要做到能读、会写,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其次是进行语文素材的积累。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古诗以及经典文章。古诗的语言都是很精炼的,但是又有着深厚的内涵与情感。教材中的文章更为经典,对于这些文本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们积累语文素材,丰富学生的情感与知识储备,拓展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陶冶情操,培养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2 培养方案
2.1 挖掘文本内容当中的情感内容
        小学生的人生阅历还是很少的,他们的心智也都很不成熟,所以,在面对教材中的文本知识的时候,他们无法感知文中的情感或者思想。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去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如果想要对于文本内容当中的情感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让学生们获得更加充足的情感体验,那么就应该从识字、拼音的层面开始进行挖掘,引导学生们进行学习,之后再语言建构,学生们必须要先能读懂文本,才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进行深入的情感挖掘。此外教师应该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感染学生们的情感,给学生们带来更加充分的情感激发。
2.2 课堂教学的优化
        在课堂教学中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承载方式,教师可以科学的设计教学策略,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通过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语文教学气氛,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与此同时,教师要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有效的提升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

以《桂林山水》这篇文章的课堂教学为例,大多数学生由于所处环境的限制,无法想象出桂林山水到底有多美,教师就可以采用布置课堂教学任务的方式来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述,带领学生们去体会文本中蕴含的思想以及情感,然后在为学生们进行分组,让他们以组为单位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探讨,鼓励他们给出不同的答案,使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这样也能够锻炼他们的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教师如果想要给学生们带来更加充分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播放一些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视频,从而让学生们对于文本当中的内容产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和学习体验,这样一来学生们就可以对于课堂教学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结合图文、视频等不同的信息形式,来让学生们进行更加自主的思考。在结束课堂教学之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描写一些美丽的景色,从而给学生们带来读写能力的共同提升,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2.3 从人文因素出发来让学生们感受情感
        开展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重点在于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开展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们对丰富人文情怀的感受。通过教师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在文章中对内容进行深入的体悟,亲身感受语文学科的教学内涵,与此同时,使学生们可以更加自主的学习语文知识。在开展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课本中的内容是由很多教育系统经过层层筛选得到的,代表性非常强。因此,语文教师可以从中选择适合的内容,作为提升学生审美和情感能力的材料。以引导学生学习《大禹治水》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们讲解洪水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以及危害,以此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在当时的社会中大禹产生的影响。通过这种对比的方法,充分的激发出学生们对我国传统文化历史和内容的向往之情,使学生们的爱国情感更加浓烈,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教师可以将语文教材中优秀素材运用到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的阅读文章,将一些优美的词句积累下来。语文教师还可以此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向学生们推荐一些好的阅读读物,像《岳飞传》等,共同点都是我国传统的英雄史记,都含有强烈的爱国情感。
3 结论
        语文素养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深化开展的重要内容,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是培养具备综合能力及社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而,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为基础,引导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形成,促进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丹丹.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2):134-135.
        [2]柯镇林.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1):79-80
        [3]王凯丽.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新探[J].教育现代化,2017,4(36):234-237.
        [4]谢莉斯.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32):285-287.
        [5]尹春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13):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