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泽军
贵州省兴仁市巴铃镇巴铃小学 贵州省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562399
摘要:长期以来,就农村作文教学来说,一直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情况。农村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因此他们害怕写作,不会写作,这严重影响了整体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作文是语文素养的最直接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有学习困难的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一直是农村语文教学的难点。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有学习困难的农村学生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地作文教学。
关键词:农村学困生;提高作文水平;作文教学
一、激发写作兴趣
(一)帮助学困生克服畏惧写作的心理
就农村学生来说,文学功底薄弱,农村地区单调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在进行写作时感到无从下手。从长远来看,他们缺乏兴趣并且无法提高写作技巧,因此他们讨厌进行写作,并在写作中产生恐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有学困生理解作文实际上是在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首先,他们必须训练学生写一些句子,例如练习句子扩展,描述一个人跑得快,仅仅说快是不足以反映出来的。有必要提醒学生解释快额程度,例如像闪电般一闪而过等,让学生学会撰写大型段落,并学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运用隐喻、拟人、排比、修辞、夸张的写作等技巧,这些技巧要能够将句子写的具体而生动。循序渐进的进行写作训练,长此以往,学困生的写作水平也会得以提升,写出的作文也将逐渐变得更充实,同时也使学生对充满信心。此外,写得很好的作文可以作为课堂上的模范文章来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在成功学习的启发下,学习才会引起人们的兴趣。”
(二)帮助学困生选择感兴趣的题材
学困生写作能力较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认为作文的主题限制了他们的想法,对作文不感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及如何将“要我写作”的观念转变为“我要写作”。一旦学困生对写作产生兴趣,他们就会将写作视为一种乐趣和享受。传统作文教学总是根据考试或教科书的要求来组织学生的写作。学生们经常思考这个话题,并认为这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无关。在开始写作之前,他们对写作失去了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平时安排开放性作文题目,以便学生选择写自己关心和喜欢的东西,并将其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二、留心观察生活
我们引导学生极尽眼、耳、鼻、舌五官之事,最大程度地利用网络来捕捉客观世界中的信息,并积极积累写作材料。
眼可一饱春日“无边光景一时新”的眼福,舌可让人“三月不知肉味”,鼻可使人“鲍鱼之肆”辨其香臭,耳能让人欣赏到月夜里“大弦嘈嘈如急雨”的美妙琵琶。因此,在教学中,有必要引导学生养成用眼睛观察颜色、观察形状,用耳朵分辨声音,用鼻子闻其味气味,用舌头品尝味道的习惯,以充分捕捉信息并感知事物;农村生活丰富多彩,到处都有写作的素材,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成群的鸡、鸭、鹅、牛、羊;一幢幢高楼大厦,一条条公路,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这个天然的动物园和植物园正是写作的好素材。养鸡喂鹅,种菜锄草,钓鱼捕蝉,这生趣盎然的生活体验来自观察和实践。你帮我割稻,我为你插秧,你尝我的糕点,我品你家的香菜……农家的淳朴善良,来源于观察和体验。还有那些多姿多彩的风俗民情、婚丧喜事,也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细心体验。农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教室,是一本永远无法阅读的百科全书。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事物,认真体验万物的丰富细致的情感,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感受生活的真谛。这样,他们可以撰写无数鲜活、生动的文章。
三、帮助学困生树立写作信心
鉴于学困生的自卑感,教师应帮助学困生重建自信心,指导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弱点,并采取正确的方式完成学困生的转变。在写作方面,教师应引导学困生在课堂上发散思考,给学困生更多的发言机会,并给予他们客观的肯定。此外,在普通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小问题来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这些问题。在早期阶段,这些学生只要能写出自己的想法即可,不需要特别华丽的词语,然后老师仔细阅读他们的文章或句子,善于发现他们的亮点,并及时鼓励他们。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所写的作文进行适当润色,然后在课堂上阅读它们,以使学生在写作上越来越有信心,他们将意识到写作并不是一项特别困难的任务。此外,学生应养成先讲话后再写作的习惯。一般来说,他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反映他们的沟通能力。因此,通过口语到写作,可以帮助学生在语言上改善自己的情感,从而提高自身的写作技巧。
结束语
简而言之,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来说,帮助学困生提高写作技能,完成学困生的转变是一项长期而繁琐的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入手,结合写作教学特点,提高写作兴趣,树立学生的写作信心,帮助他们积累写作材料,积累并逐步提高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杨伦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尝试[J].教学探索,2006(10).
[2]徐礼邦.小学学习困难生作文能力的培养[J].作文教学研究,2006(3).
[3]张志红.小学“学困生”心理分析及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6,(3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