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孩子好好沟通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29期   作者:李晓庆
[导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太多学生的困惑与无助以及无数家长的焦虑和无奈。
        李晓庆  
        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三实验小学  山东烟台 264670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太多学生的困惑与无助以及无数家长的焦虑和无奈。语言不仅能够传递爱和温暖,也会传递恨和伤害。人们在表达一些问题的时候总是带有情绪,如果语言传递的是美好的情绪,我们收到就会很开心,如果传递的是糟糕的情绪,就会造成沟通的障碍,因此如何和孩子好好沟通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一、错误的沟通方式
        (一)孩子在沟通中强势  在一些报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和父母无理顶撞,甚至大打出手,到了青春期与父母发生矛盾,杀害母亲的恶性事件也经常见诸报端,骇人听闻,触目惊心。孩子的这些行为绝不是一朝一夕养成,都与家长无底线的纵容分不开,特别是妈妈每一次的默默承受,纵容了孩子的蛮横无理。妈妈无底线的溺爱导致了孩子的任性,冷酷。当孩子的行为过分,触犯道德底线,家长们应该及时召开家庭会议,达成一致意见,对孩子的行为及时的纠正并做一定的惩处,不能因恶小而为之。
        (二)家长在沟通中强势。家长强势体现在1、忽视孩子的感受。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说“妈妈,我饿了”很多中国家长会说,“你不是刚刚吃过饭吗,怎么会又饿了呢?”其实,很多时候孩子说这句话是在引起家长的关注。再例如,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会说“妈妈,我疼!”家长会说“不疼,不疼,快起来,你很勇敢!”家长怎么就知道孩子不疼呢?如果老公在妻子摔倒以后说这样的话,那妻子会不会翻脸呢?所以,我们对孩子缺乏同理心,忽视孩子的感受,等孩子大了也会变得很冷漠,无视大人的心理感受。这时候孩子就会觉得很伤心。2、权威型家长。湖南芒果台比较火的节目《少年说》,很多孩子对家长吐槽,很多妈妈的心里总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总是全盘否定,在学习上给孩子太多的建议,妈妈总是很有道理。这让孩子很压抑,没有自主性,因为他们自己什么也说了不算。
        在《虎妈猫爸》这部剧中,赵薇扮演的虎妈,是非常爱孩子的。为了孩子放弃了工作,对孩子的照顾无微不至,细致到吃哪一种菜 ,玩什么游戏都要对成长有利,但是根本不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这种命令威胁式的教育方式,在孩子小的时候可能是奏效的,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这类孩子的脾气要么非常暴躁,要么性格非常自卑。一些孩子出现的极端行为令人震惊,也为我们的家庭教育敲响了警钟。心理学上的一个著名的研究叫习得性无助,我本来在这件事情上我是有办法的,结果被你老打击,就默认这种评价了。心理学家做的实验,把一条狗关在一个小房间里,给他电机能关好窗,关好给他电机,初次遭受电击的狗就会疯狂的逃窜,哀嚎屁滚尿流。甚至会去攻击人,那我们想这个最初他没有经过更多的打击的情况下,这个是一个最自然的反应,但是第二天再来,他还是想逃逃不掉,第三天再来,长此以往。到最后的结果,什么样子?门打开窗,打开你可以跑,我在惦记你,那个狗也不跑啦。它觉得这一切是无法改变的,它不知道跑了,其实很多孩子是好的,但是他接受了家长给他的评价,认为自己很差很糟糕,所以我们的打击教育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严重的影响。
        我们和孩子沟通的目的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而不是要求孩子必须听自己的话。如果孩子什么都听家长的话,将来到了社会上,怎么能够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所以家长在沟通过程中要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如果家长总是赢,那孩子就永远是失败者!找不到成功的体验,缺乏自信。
二、错误沟通方式产生的原因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错误的沟通方式呢?原因一:家长不会就事论事,说话带情绪。原因二:原生态家庭的教育习惯引导了我们下意识的教育习惯,我们习惯于对孩子大喊大叫,指责抱怨,从而忽略了什么是有效沟通。


三、如何做到有效沟通
那如何做到有效沟通,我们来看一下具体方法:
        1 理解 理解是对孩子的一种无条件的喜爱与尊重的情感,他需要你的无私和爱心,很多时候,父母只是通过自己的主观臆断对孩子的行为作出评判,往往伤害到孩子的自尊,造成沟通障碍,如果父母不能理解他们,孩子就会向外寻找理解他们的人,与父母越来越疏远,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们,他们就会感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愿意与父母交流、沟通,只有先打开孩子的心门,才能了解孩子,从而加以正确引导。
        2、多陪伴孩子  很多父母因为工作忙碌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有的即使陪伴,也是自己看手机却让孩子专心学习。父母以为给孩子提供了物质财富就可以替代陪伴孩子。亲子教育应该是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的全面发展,所以父母应全身心的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3、尊重孩子  父母和孩子平等对待非常重要,不要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态度。沟通不只是下指令告诉孩子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更不能单纯的给孩子贴标签,贴上好孩子、坏孩子的标签,父母应该树立公正、平等沟通的意识,作为孩子的养育者,如果孩子做一件事情时,如果总是难以忘记自己是发号施令的教育者角色,就会在和孩子沟通时难以保持平等相处的地位。
        4、 学会倾听 倾听是对孩子最基本的尊重,很多时候,家长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忽视孩子的感受,因此孩子不愿意与家长沟通。
        在沟通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三的一可公式----三“的”是指“好的”“你的”“我的”,一可是指.“可以”。比如孩子说“妈妈,我想买个平板电脑查资料。不管孩子的要求合不合理,”妈妈先说“好的”。这是对孩子需求的尊重。接下来说,“你的意思是买个平板电脑用于学习是吗?你现在知道好好学习妈妈真的很高兴。可是,宝贝咱家的经济条件也不是太好,必须要买吗?我的意思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别的解决办法,需要查资料可以用妈妈的手机?用这种方式说话,不是马上否定孩子的想法,而是慢慢引导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孩子就会感觉到舒服,感觉到被尊重,避免了正面冲突,最后问孩子,我们这样决定可以么?事情可能就解决了,孩子很多时候是通情达理的,他们只是需要大人的尊重和理解。
        5、赞美和鼓励。赞美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也是打开心门最有效的方法,鼓励会让孩子充满力量。泰国有一部非常励志的广告片。一踢球基础很差的男孩,教练都觉得在踢球方面没有什么前途的孩子,妈妈却告诉孩子,教练说他踢得很好,只要每天努力一点点,进步一点点,就会非常优秀。在妈妈的鼓励下,孩子天天坚持锻炼,充满自信,正因为每天努力一点点,最终在赛场上取得了成功。由此可见,在赞美和鼓励中长大的孩子 是充满自信的。父母应该给孩子传递正能量,让孩子相信”我能行”,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世界的美好。
        6、、陈述事实。如果孩子弄脏了自己的衣服,回家以后家长经常是一顿痛骂,“你看你这一身儿,你就是不知道心疼爸爸妈妈”,这种情绪的东西比较多,正确的做法是表述事实,例如说“宝贝,你的衣服上有很多泥土啊,”里面没有褒贬,没有情绪,你的衣服上都是泥只是在表述事实,与此同时,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你这样妈妈会觉得很烦恼,”而不是说“你这个孩子啊,整天给妈妈找麻烦,妈妈会觉得很烦恼。”可以解释为什么很烦恼,因为妈妈要洗很多衣服,你今后可不可以怎么做,这样子的沟通至少没有了情绪的障碍,我们不会被情绪打败了来,
        家长们其实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但是错误的爱就是害。爱是一种好感觉,当我们与孩子的沟通出现问题,我们就应该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符合做一名合格的父母。我们的教育要以爱为底色,做一名智慧型父母,学会和孩子好好沟通,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我们要为孩子持证上岗,让孩子的人生不违章!我们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和孩子好好说话,最成功的教育是培养一个好好说话的孩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幸福的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