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教育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9期   作者:李婷婷
[导读] 在时代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国家竞争也日益激烈,

        李婷婷
        黑龙江省依安县泰安学校  161500
        
        摘要:在时代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国家竞争也日益激烈,给各国文化与教育带来巨大挑战。因此,一个国家仅仅依靠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是远远不足以在世界民族的强者之林中屹立不倒的。国学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而语文作为学习语言文化的代表性科目,有必要在语文教学中为我国青少年普及传统国学文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国学教育;应用策略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汉语最好、最优秀的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使之长大后能够自觉肩负起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同时还有助于小学生通过圣哲先贤思想的滋养,从根本上夯实语文基础和提高语文学习运用能力。所以,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植根于小学语文教学,以及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刻思考和认真回答的问题。
        1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每个民族都有它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每个民族都把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置于首要地位。小学阶段是孩子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个体意识和民族观念逐渐觉醒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中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既可以丰富课堂文化内涵,彰显课堂人文之美,还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之美,促进健全人格形成,有助于提高道德修养、拓展个人视野、丰富知识积累、增加写作素材、提升人文素养、为学生将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找到了有效途径,奠定了文化根基。
        2如何将国学渗透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2.1积累素材,立意深远
        在小学阶段,写作可谓是让学生十分头疼的内容,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因为自身文学积累较少,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基本上一到写作文就开始凑字数,或者写一些没有营养的日常生活流水账,语句平淡无奇不说,有的时候还老出现语句不通顺等错误。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是因为读书少,特别是经典名著读得更少,自身积累太浅薄,没有写作素材,更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阅读见解。并且大部分学生由于忙于应对日常作业,在周末或者假期父母又给安排了各种辅导班或者兴趣班,很少有自己外出实践的机会,对于生活中的事情没有亲身体验过,就更谈不上有自己的感悟了。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在平时阅读国学经典,从经典中吸收经典内容,逐渐提升语感,并且做好阅读笔记,慢慢积累写作素材,例如名人故事、名人名言、成语故事、诗词佳句等。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走出家门到外面的世界中看看,例如参观名人名居、博物馆,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一定要注意思考所见所闻,形成自身思考和感悟。另外,经典名著还能让学生从中学习到各种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从而提升自身写作能力,不断提升写作水平。
        2.2借人物之道,传承中华美德
        实现中国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势在必行。

小学语文教材中除了古诗词之外,很大一部分文章是历史人物故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要借助课文中的历史人物形象,深度发掘其中的人物道德品质,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下,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达到净化学生心灵、健全人格品质、提升精神境界、传承传统文化、融合创新发展的目标。例如在《大禹治水》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通过《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微视频进行课程导入后,组织学生就大禹的人物形象和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进行了讨论,让孩子们上台说一说从大禹身上发现了什么,反思自己对集体、对家庭是否有奉献精神,找一找自己身上的不足。通过教学模式和载体的优化,使孩子们被大禹这一历史人物深深的吸引,民族自豪感和个人责任感油然而生,使学生在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2.3进行拓展延伸,丰富学习内容
        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可以进行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在进行拓展延伸时,教师可以融入传统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以《田忌赛马》为例。这篇文章讲述了孙膑通过聪明智慧帮助田忌赢得马赛的故事。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时,可以进行拓展延伸。如围绕孙膑,教师可以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孙膑和孙武的关系,阅读《孙子兵法》,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兵法家以及他们一些兵法理论,如围魏救赵。围绕当时的年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学说和理念,拓宽学生的视野,如“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法家思想,崇尚“礼乐”和“仁义”的儒家思想等等。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关于春秋战国的读物,如高兴宇的《春秋战国》、林汉达的《战国故事》等等。教师进行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积淀丰富的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学习能力,最终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2.4走向课外生活,品味传统文化
        要想在语文教学中发扬和渗透传统文化,仅靠短暂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笔者认为引领学生“走出去、看一看”开展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来品味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北京的春节》一课的教学时,笔者就鼓励学生和爷爷奶奶谈一谈自己的家乡都有哪些独特的习俗和传统文化,用自己的小手记录下来,使孩子们在写家乡、赞家乡的同时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气息,品到了传统文化之味,从而全面提高了孩子们的传统文化底蕴和语文综合素养。
        结语
        总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意义十分重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小学语文的育人功能和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才能有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才能让学生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要主动担负起弘扬、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自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进课堂、浸润学生心田,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绽放出精神之花、体现其民族之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5).
        [2]任翔.语文教材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体系化刍论.中国教育学刊,2020(6).
        [3]王礼.基于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研究的方法.课程教育研究,2020(6).
        [4]赵国红.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实施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