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民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港尾镇汤头小学 363105
摘要:语文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要立足于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围绕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引导小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理解性学习,为小学生日后的成长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本文在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过程中,注重从探究性学习视角出发,突出小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小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地学习及理解,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实现小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及进步目标。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前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开展,要注重对小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把握,发挥阅读教学的功能及作用,引导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对语文知识进行综合性的应用,以实现知识内化目标,为小学生更好地成长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进行思考,由被动听讲向主动探究方向转变。这样一来,通过把握探究性学习,使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知识进行深入地学习及思考,加深对语文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促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发展。
一、发挥兴趣导向的作用,激发小学生探究学习兴趣
探究学习视角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主动地探究及思考,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语文教学的效果及质量得到针对性的提高[1]。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来看,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教师要联系小学生这一特点,对小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使小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对语文阅读知识进行深度学习及思考。这样一来,引导小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探究,能够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联系文章的内容,对文章的内涵进行思考。因此,教师要注重对传统的、讲授式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知识进行深度思考,加深对语文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
例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结合教育信息化发展形势,教师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引导,实现对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及应用,以激发小学生阅读学习兴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如在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联系《观潮》一课阅读教学为例,观潮一课的内容围绕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这一顺序对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观进行了描写。在阅读教学引导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视频资料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观看钱塘江大潮的图片或是视频,联系文章中的语言描写,对语言文字之美进行有效地感知。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引导,实现了语文静态课堂向动态课堂方向的转变,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观潮》一课的阅读学习及理解,有助于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及质量[2]。
二、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强化小学生阅读学习能力
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方法的创新有助于提升小学生阅读学习效果,培养小学生阅读学习能力。围绕探究性学习视角下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教师要真正地以小学生为阅读教学的主体,引导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对阅读知识点进行有效地学习及思考,从而对文章的内容及内涵进行有效地把握[3]。在教学方法创新上,教师要给予小学生学习自主性,引导小学生对阅读知识进行主动地探究及思考,实现阅读的深度学习,促进阅读知识的内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小学生提供参考及指引,使小学生明确阅读学习的方向,以提升阅读学习的效率,使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对此,教师要围绕探究性学习这一视角,对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有效创新,给予小学生自主学习及自主思考的空间,实现阅读教学效果及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一课阅读教学中,联系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小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对阅读进行探究性学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联系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注重对小学生进行分组,组织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小学生感悟蝙蝠探路的原理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明白大自然对人类的启发,从而激发小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对《蝙蝠和雷达》一课的内容及内涵进行深入地学习及理解,以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及质量。
三、开拓小学生阅读学习视野,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在探究学习视角下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注重开拓小学生阅读学习视野,使小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更加深入地学习及思考,培养小学生阅读学习能力,为小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及进步打下良好基础。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小学生阅读学习能力培养这一视角入手,不局限于课本月度,注重开拓小学生阅读学习的视野。通过这一方式,有效地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小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度的学习及思考,使小学生通过多阅读、多思考,掌握阅读学习方法,进一步提升小学生阅读学习能力及语文核心素养[4]。
例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联系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阅读内容,围绕《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教学时,注重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指引,使小学生联系神话故事内容,综合性的开展阅读学习。同时,联系本单元文章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小学生准备更多的神话故事,指引小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在阅读之后,组织小学生探究交流,讲解文章的内容,感悟文章表现的内涵。这样一来,通过开拓小学生的阅读学习视野,并做好阅读内容的探究学习,深化语文教学的效果及质量。
结束语:综合上述分析来看,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突出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小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度学习,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为小学生日后的学习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通过阅读学习,使小学生深入地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及思考当中,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及质量,有效地发展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悦新.情趣化语文阅读课程的建构[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11):32-34.
[2]王一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问题分析与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11):166-167.
[3]付小玲,赵飞.小学语文学生课外阅读困境及对策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141.
[4]余敏.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