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文、谭仕波、林旸、张方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665
【摘 要】:在地铁线路的规划中,站点一般设置在城市交通枢纽、大型客流集散地等位置,周边环境复杂,地下管线繁多,往往先将车站施工范围内地下管线迁改后方能施工。如遇管线迁改工程量大、工期长、费用高等不利条件,将对地铁车站的施工进度、建设投资带来很大影响。本文阐述一种受大截面地下管线影响工况下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以加快地铁车站施工工期、节省费用。
【关键词】:地下管线、气举反循环、潜水钻、水平平移
1、工程概况
天津地铁7号线一期工程喜峰道站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站体位于南口路下方。车站中心里程为DK35+974.187,设计里程为DK35+883.827~DK36+400.827,主体结构总长517m。车站主体围护结构采用800mm厚地下连续墙,墙深32.9~36.5m,锁口管接头,最大成槽深度为37.5m,地连墙墙趾处于隔水层粉质黏土11
1层。因车站站体临近白庙220KV变电站,其15+2孔35KV电力排管横穿车站,电力排管尺寸2.0×1.9m,埋深1.2m。该电力排管迁改周期长、费用高,对施工进度及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经研究,成功应用了潜水钻气举反循环施工工法,完成了该电力排管横穿部位的地下连续墙施工。
2、施工原理及工艺流程
2.1 施工原理
该工艺采用常规液压抓斗成槽机、喷导管以及以该喷导管为导向滑道的潜水钻配合完成,先由液压抓斗进行电力排管两侧成槽施工,然后由喷导管及潜水钻切削电力排管底部土方并将之喷出地面,完成电力排管底部成槽施工。其中,喷导管采用直径273mm的无缝钢管制成,长度大于设计槽深2米以上,由电力排管一侧插入已成槽的槽孔内,下端伸入槽底土方内,上端固定在导墙上并冒出地面。潜水钻沿喷导管作为导向滑槽下移并对电力管沟下方土体进行切削,切削掉的土体直接落入槽底,利用空气压缩机向喷导管底部输送高压空气,使喷导管管底入口与上部出口间产生巨大压力差,将落入槽底的土渣喷出地面。因此该施工方法又称“潜水钻气举反循环成槽工法”。
2.2 工程流程
潜水钻气举反循环成槽工法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所示。
.png)
图1 潜水钻气举反循环成槽工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3、施工方法及操作要点
3.1 施工准备
(1)通过探挖刨验及测量定位,实地测放出地连墙及电力排管的平面位置,为制定成槽方案提供依据。
(2)根据地连墙与电力排管的相互位置关系,调整地连墙分幅线位置,并制定钢筋笼分段加工的宽度,以满足成槽及钢筋笼分段下放、水平平移的施工需求。
(3)根据电力排管截面尺寸及埋深情况,制定地连墙导墙的结构尺寸,以及电力排管的保护措施,避免成槽及下放钢筋笼施工过程中碰触电力排管。
(4)做好安全技术交底,让现场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理解设计意图,熟悉施工工序,掌握安全防护措施等,确保施工安全。
3.2 地连墙分幅调整
因受35kv电力排管影响,根据电力管沟截面尺寸,并结合液压抓斗成槽机抓斗尺寸以及钢筋笼分段下放、平移工艺需求,对电力排管处的地连墙分幅线及幅宽进行调整,该幅地连墙作为首开幅施工。液压抓斗宽度2.8m,成槽时距离电力排管100mm安全距离,槽段成槽宽度7.8m。钢筋笼分两段加工制作,从两侧槽孔下放后向中间平移合拢,每段钢筋笼平移量为1m,合拢后考虑100mm间隙。两段钢筋笼有效宽度均为2550mm,净宽分别为2730mm、2550mm,合拢后钢筋笼宽5200mm。地连墙幅宽为钢筋笼两侧各加350mm,即5900mm,其槽段分幅线位于电力排管两侧各1950mm处。地连墙分幅及钢筋笼分段加工尺寸见下图所示。
图3 钢筋笼分段尺寸图
3.3 电力排管的保护
地连墙及导墙施工期间,对电力排管进行保护,具体措施如下:
(1)沿地连墙位置进行人工刨验,确定电力排管准确位置后,再开挖导墙沟槽。
(2)开挖导墙时,采用人工清除电力排管四周的土体,联系电力管线保护单位进行现场监督,对其进行悬吊保护后,然后再进行导墙施工。
(3)电缆沟悬吊的范围比导墙宽出至少1m,以方便导墙施工,电缆沟周围采用与导墙同标号的素混凝土回填,并且电缆槽与混凝土之间采用隔离膜隔离,方便以后对此部分混凝土的破除。
(4)导墙底部标高要低于电缆管沟底部300mm以上,电缆管沟周边的导墙钢筋采用Ф25钢筋进行加强,每边附加4根,如图所示。
.png)
图4 电力排管处导墙结构尺寸及钢筋加强示意图
3.5 泥浆制备及管理
泥浆的主要作用是护壁、携渣、冷却钻具,要具有一定的密度和粘度,在槽内有一定的静水压力,同时能渗入土壁形成不透水的泥皮,从而稳定槽壁。现场利用膨润土造浆,并通过反循环成槽机、泥浆泵、泥浆箱使泥浆在成槽过程中循环,灌注混凝土时,将槽内泥浆回收、净化。
泥浆性能指标、循环及管理与常规地连墙施工所用泥浆一致。地连墙成槽、清孔、二次清孔等施工过程中泥浆性能指标满足下表要求。
.png)
3.6 成槽施工
成槽时,首先在电力排管两侧用液压抓斗抓出2.8m宽的导槽,作为插喷导管的先行导槽。然后选择一侧先行导槽,安装喷导管,由潜水钻沿喷导管向下钻进,切削土体完成电力排管底部土体成槽。成槽顺序如下图所示。
.png)
图5 潜水钻气举反循环成槽示意图
3.6.1 先行导槽施工
先行槽成槽宽2.8m,成槽深度为设计槽底标高以下500mm,以满足钢筋笼平移工艺需求。成槽过程中,其垂直度控制为关键控制点。
(1)开槽时,必须检查吊绳、抓斗中线与地连墙中线三线在同一铅垂面,在开挖过程中根据成槽机仪表显示的垂直度及时纠偏,以保证成槽垂直度。
(2)成槽时抓斗必须闭斗下放,并应尽量保持匀速下放和提升,以免使泥浆形成旋流冲刷槽壁,引起槽壁土坍塌。提斗要慢,以免因抓斗提出后泥浆补充不上造成槽壁经常外露,引起槽壁土体坍塌。
(3)边开挖边向导墙内泵送泥浆,保持液面在导墙顶面下50cm。挖槽过程中随着孔深的向下延伸,随时向槽内补浆,使泥浆面始终位于泥浆面标志处,直至槽底挖完。
(4)根据安装在液压抓斗上的探头,随时将偏斜的情况反映到驾驶室里的电脑上,驾驶员可根据电脑上四个方向动态偏斜情况,启动液压抓斗上的液压推板进行动态的纠偏。开挖完成后,及时检查成槽质量,单元槽段槽壁垂直度偏差必须小于1/300。
3.6.2 潜水钻成槽施工
先行导槽完成后,将潜水钻孔成槽机就位,并将喷导管插入先行导槽中,采用单管抱管反循环钻孔成槽。
(1)钻孔成槽时,在架头放置一个泥渣斗,启动反循环系统和钻机,让钻机沿喷导管向下钻,钻进过程中钻头切削泥块掉入槽底,利用气举反循环气柱,将渣土随泥浆通过喷导管排到渣斗里。渣土沉淀后,分流的泥浆流回槽内,泥浆可重复利用。在成槽过程中,渣斗充满后应及时换空斗。
(2)当单钻抱管成槽完成一钻时,将钻机提升,使钻头靠近悬吊架下并钻头高过未钻的土面。同时将喷导管提升至离槽底面50~100cm,而后移动成槽架,准备下一钻施工,前后两钻位置重叠1/3钻头直径,根据底层特点,每次水平进尺控制在20cm内,从单元槽段的一头向悬吊架方向钻进,直到完成悬吊架一侧的成槽钻孔完成,而后施工另一侧,一侧最少完成5~6钻,直到完成整个槽段的成槽施工。
(3)成槽过程中,应随时用线锤对钻机的钢丝绳和喷导管进行测试,垂直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如不满足要求,及时调整,以保证地连墙的垂直度。
(4)成槽施工过程中仔细复核钻头、钻具的磨损情况,磨损严重不能到达设计槽宽要求必须及时更换。
(5)为防止墙体出现塌孔现象,在成槽过程中应加强泥浆性能的控制,根据不同地质情况,及时调整泥浆的性能指标,同时还要严格控制槽内泥浆液面不得低于导墙地面50cm。
3.6.3 槽壁修整
当电力排管底部成槽完毕后,拆下潜水钻,换上液压抓斗修槽。首先将抓斗放入槽内,使抓斗降到电力排管以下;然后水平移动抓斗机,使抓斗向电力排管下方移动,然后利用抓斗的自身重力向下切削槽壁上没有削掉的土,到槽底后,液压抓斗机反方向移动,提升抓斗,避免在提升中磕碰电力排管,反复修正几次以保证槽壁平整;每一次修槽必须到达地连墙设计深度。修槽一侧完成后,在修理另一侧。直至将掉入槽底的泥块被清理干净。
3.6.4 清槽换浆
(1)槽段修理完成后,启动反循环系统,用喷导管再一次对槽底沉渣进行清理。清槽时均从槽段两端向电力排管方向移动进行,每次移动30~40cm,每位置停留5分钟,让槽底的沉渣从喷导管中充分排除。
(2)对槽底沉渣清理至少3遍,使沉渣厚度满足规范与设计要求为止。
(3)在对槽底清理的同时,根据槽内泥浆情况,进行泥浆置换,置换后泥浆比重控制在1.05~1.2。根据底层特点,若遇到砂层施工时,为防止砂子沉淀过快,砼浇筑前泥浆比重适当增大。
(4)清槽完成后,测量槽深、槽厚、沉渣厚度等均满足设计要求时并经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下一道工序。
(5)清槽换浆完毕后,必须及时安装钢筋笼和灌注混凝土,停留时间过长易造成槽段坍塌。
3.6.5 钢筋笼加工与安装
将该幅地连墙钢筋笼由整幅吊装调整为分段吊装、承插拼接的方式,即将整幅钢筋笼分体为两幅对接,钢筋笼接头仍采取锁口管接头形式,钢筋笼对接位置为35kv电力排管中心。钢筋笼加工时,结合电力排管与地连墙位置关系,将电力管沟位置的钢筋笼做成凹槽型,并预留一定的安全尺寸,避免钢筋笼下放及平移时碰触电力管沟。
.png)
钢筋笼吊装时,先将两幅钢筋笼分别由电力排管两侧导槽下放,然后两台履带吊分别吊起两幅钢筋笼,将钢筋笼向电力管沟中心缓慢平移,直至两幅钢筋笼承插接头相互吻合为止。
.png)
图8 钢筋笼水平平移拼接示意图
3.6.6 安装锁口管
(1)锁口管采用δ18的钢板在工厂定制而成,单根长度8m,锁销连接,采用150吨主吊机吊装下放。
(2)锁口管分段起吊入槽,在槽口逐段拼装成满足施工需要长度后,下放到槽底。
(3)下放时锁口管中心线必须对准正确位置,垂直并缓慢下放。当距槽底500mm左右时,快速下入,插入槽底。最后在锁口管背面填充袋装粘土,并用特制配重分层轻压密实,防止混凝土浇筑时从底部及侧部绕流到锁口管背面。
(4)锁口管上部用木楔与导墙塞紧,待钢筋笼安放后,安放起拔器。起拔器安放时一定保证水平,并保证起拔器与锁口管之间的距离相等,确保锁口管在起拔过程中,均匀受力,顺利拔出。
3.6.7 安装导管
(1)地连墙混凝土灌注采用导管法施工,选用内径300mm的圆形螺旋快速接头型导管。此幅地连墙所使用的导管,必须进行试拼和试压。导管组装后的轴线偏差不宜超过钻孔深度的0.5%且不宜大于100mm;试压力为孔底静水压力的1.5倍且不小于1MPa。
(2)采用2套导管,两套导管间距不大于3m,导管距离槽段端部位置1.5m,导管提离槽底大约250~300㎜。
(3)导管上口固定在混凝土灌注平台上,最底段长度4m,首节长度可选0.5m、1.0m、1.5m,其它中间段长度2.5m。导管间采用螺纹扣连接,连接处必须加橡胶密封圈,以保证导管连接严密、不漏水。
(4)导管在钢筋笼内要上下活动顺畅,灌注前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底换浆,并在槽口上设置挡板,以免砼落入槽内而污染泥浆。
3.6.8 水下混凝土灌注
(1)灌注混凝土前,应检测槽孔底部泥浆性能指标和沉渣厚度,槽底沉渣厚度应≤100mm,槽孔底部1.0m处的泥浆性能控制指标应符合要求。否则应进行二次清槽,至符合规范要求为止。
(2)在混凝土灌注前要测试混凝土的坍落度,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0~220mm,并按规定留置试块。
(3)两套导管同时灌注混凝土。为了保证混凝土在导管内的流动性,防止出现混凝土夹泥的出现,槽段混凝土面应均匀上升且连续灌注,灌注上升速度不小于2m/h,两套导管间混凝土面高差不大于30cm。
(4)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使用测绳经常测量混凝土顶面高度,并计算出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做好记录。根据导管的埋深情况拆除部分导管,控制导管埋深在2~6m。当导管有4.5m左右埋管值时,应拆除一节导管,拆除的导管在指定位置冲洗干净,堆放整齐,当砼不畅通时,可将导管上下提动,提动幅度在30cm左右。
(5)当混凝土灌注接近墙顶标高时,应控制最后一次混凝土的灌注量,使混凝土顶标高比设计标高高出800mm,以确保凿除地连墙墙顶浮浆层后,墙顶混凝土质量能达到设计要求。
(6)混凝土灌注必须保证连续性,间隔时间不得超过30min。混凝土灌注结束后,将导管缓缓拔除,并将混凝土灌注平台吊移到下一个作业面。
4、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受大截面地下管线影响,采用潜水钻气举反循环工法进行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钢筋笼加固与安装、水下混凝土灌注等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此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可有效解决大截面地下管线对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工期,减少投资,快速实现基坑围护结构的封闭,为后续基坑降水及土方开挖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 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规程DB29-103-2018.天津: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18
[2] 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成槽检测技术规程DB/T29-112-2010. 天津: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2010
[3] 谭昌军、孙孝林等.气举反循环在地下连续墙中的应用.科技创新导报,2013(000)036
[4] 付宏亮.气举反循环绞吸式施工方法在地下连续墙中的应用.铁道建筑技术,2014(0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