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61
摘要: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稳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我国社会对于各项工程的需求也有了明显增加,建筑工程行业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人们对与工程建设要求的提升,也对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企业想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就要不断强化施工技术及现场质量管理工作。鉴于此,首先对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然后研究了具体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施工技术;现场管理;要点研究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1.1地基处理技术
稳固性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基本要求,在进行施工时,建筑工程的基本框架是由基槽以及地基构成的,保证房屋稳固性的前提条件就是稳定的地基。所以,应该增强对房屋基槽开发技术要点的管理力度,以确保地基建设的稳固性。在进行房屋基槽开挖之前,相关施工人员应该实地勘查基槽开挖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将基槽的具体深度计算出来。在进行基槽开挖时,相关施工人员应该严格遵循基槽开挖的基本程序来进行,将基槽开挖速度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将预防土体结构失去稳定性以及渗流破坏土体结构的防护措施做到位,以确保基槽支护结构的稳固能力。在具体的地基处理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依据当地的地质情况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技术,例如换填垫层法、排水固结法、强夯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砂桩法、碎石桩法、石灰桩法、水泥土搅拌法、夯实水泥土桩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加筋法、灌浆法、特殊土地基处理方法等。多领域、多地形的地基处理,使得我国建筑行业具有非常浓厚的根基,同时非常深刻地了解每一种地形的构建机理、施工流程和地基指标检测等一系列标准,为房屋建设的根基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混凝土施工技术
1.2.1混凝土浇筑技术
(1)柱的混凝土浇筑。柱混凝土应分层振捣,一次浇筑完毕,浇筑前底部应先填以5cm~10cm厚与混凝土强度相同的水泥砂浆,柱高超过3m时应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后将门子洞封实,用钢箍箍牢;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下部模板要进行敲打,确保混凝土能良好掉落,填充下部。(2)梁、板混凝土浇筑。梁板应同时浇筑,梁板整体性的大断面梁要单独浇筑梁,先浇梁时根据高度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到板底位置时与板一起浇筑;梁柱结点钢筋较密时,先用细石子同等级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料的虚铺厚略大于板厚,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密实后进行抹平处理;梁单独浇筑时其施工缝应留在板底下方2cm~3cm处,沿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时应在其跨度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施工缝处浇筑需待之前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大于1.2MPa时再开始,并保证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3)楼梯混凝土建筑。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连续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之一起浇捣,依序向上,并保持踏步表面的平整状态;多层楼梯的施工缝应留置在近板面楼梯段三分之一处,浇筑完毕后要做好相应的成品保护措施,以保证浇筑作业整体质量。
1.2.2养护技术
在混凝土振捣作业结束后,及时进行混凝土养护作业,人为营造适当温度与湿度条件的养护环境,确保所浇筑混凝土保持预计加速度或正常速度凝结硬化,充分发挥水泥水化作用。常用混凝土养护技术分为自然养护技术与蒸汽养护技术。应用自然养护技术时,结合实际施工情况,组合采取浇水、喷淋洒水、带模包裹、覆盖洒水等技术措施,保持混凝土表面潮湿及模板接缝处的潮湿性。同时,在混凝土浇筑作业结束24~48h后,可选择略微松开模板、持续开展洒水养护作业,直至混凝土达到规定龄期。应用蒸汽养护技术时,养护步骤可分为静停、升温、恒温及降温。在静停环节,将混凝土周边环境温度控制在5℃以上。在混凝土浇筑作业结束4~6h,且混凝土终凝后,方可升温;在升温环节,将升温速度控制在10℃/h;在恒温环节,将混凝土内部温度控制在60℃左右即可。
对具体温度的设定,应视构件脱模强度、周边环境条件与混凝土配合比情况而定;在降温环节,将混凝土降温速度控制在10℃/h内。
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措施研究
2.1优化工程施工的材料管理
想要有效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在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就需要对施工材料管理工作引起足够重视。管理人员要在相关管理制度的指导下,科学开展材料管理工作。首先,在材料的采购环节,要选择具有相关资质的生产企业,并对材料的规格、数量、尺寸等要素进行明确。第二,在材料进场时,要对其进行抽检,并检查其生产合格证和出厂检测证明等文件是否齐全。第三,制定完善的现场管理方案,规划材料存放区,对于钢筋、水泥等重要材料需进行相应的覆盖防护,以免钢筋锈蚀或水泥硬化等质量问题的发生。
2.2加强建筑工程的技术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可以为施工人员的实际作业提供理论依据,由于工程建设涉及的专业较多,同时还包括交叉作业的部分,所以,为了有效协调施工,施工部门就需要对施工技术交底进行完善。在正式施工前,施工管理人员与技术负责人员需要对施工图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施工现场具体情况,对施工技术方案进行科学制定。之后,组织各工种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的研讨与确定,进而保证施工作业流程的科学有序开展。最后,要做好工程记录工作。工程记录是对工程建设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程的施工记录可以为工程的验收和后期维保工作提供必要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所以,相关工作人员要强化对施工记录工作的重视程度。
2.3强化工程质量监理管控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是保证工程质量按期按质交付的关键。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应成立专门的质量监督管理小组,组织机构应有项目经理、施工技术负责人以及个专业班组长共同组成,通过完善的施工现场质量监督工作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有效自检。此外,施工中还要坚决贯彻工程监理制度,工程监理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对施工工序、施工材料、施工技术等关键要素进行认真监督管理。在监理质量验收过程中,如果发现工程质量存在问题,监理人员应责令施工方进行及时整改,否则不能通过验收进入下一项施工工序。
2.4做好施工后的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的验收也是保证工程整体建设质量的重要措施。在验收环节,相关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要点:首先,要明确工程验收标准,验收人员需要对工程施工图和相关规范进行熟知,在验收过程中做到认真执行相关制度与规范。其次,强化隐蔽工程验收,隐蔽工程的质量检验具有一定特殊性,验收工作人员可借助相关仪器设备,对隐蔽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以保证工程验收的全面性。最后,在验收环节如果发现质量问题,要做好记录并及时进行整改,直至工程质量符合验收标准。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保证建筑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相关施工企业要不断强化施工管理工作。在施工现场涉及诸多内容和环节,管理人员要重视细节,制定完善的管理计划,深入研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并强化施工质量管理。只有不但完善管理工作方法并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与施工安全,促进建筑工程建设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光涛.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探讨[J].居舍,2019(11):144.
[2]徐荣.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9,38(2):61-63.
[3]周圆.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解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