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迁村并点”规划探究—以澜沧县“东回镇”水竜泵安置区为例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张洁晨
[导读] 摘要:区(镇)域村庄布点规划是一种新的规划类型,它集研究、实证和可操作性于一体,从新村选址、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公共设施规划和社区特色规划6个方面对“东回镇”水竜泵安置区规划方案分析。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云南昆明  650106
        摘要:区(镇)域村庄布点规划是一种新的规划类型,它集研究、实证和可操作性于一体,从新村选址、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公共设施规划和社区特色规划6个方面对“东回镇”水竜泵安置区规划方案分析。
        中国乡村聚落的形成与存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乡镇企业布局已经严重污染了自然环境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优化资源配置以实现城镇的规模效益和区域空间整合,减少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迁村并点”是实现该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研究区现状规划
        东回镇位于云南省普洱市谰沧拉祜族自治县境西南部,东邻勐朗镇,南邻糯福乡,西邻孟连县,北邻拉巴乡,地处北纬22°19'~22°31'、东经99°43'~99°53'之间。镇政府驻地东岗村,距澜沧县城27公里,到县城的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东回镇全镇辖辖东岗、改新、阿永、班利、南翁、回竜6个行政村,镇域用地面积330平方公里。
        本次迁出点涉及4个行政村、7个村小组,分别是回竜村大果竜和扒街迁出点、班利村那布四组和新寨组迁出点、改新村利白妥迁出点、南翁村怕迭和回塘迁出点。共迁出212户,761人。主要涉及民族有拉祜族和哈尼族2个民族
        迁出各村组通村路和村内道路都以砂石路面和土路为主,交通条件较差。村组对外交通联系弱,严重阻碍村组发展及村民日常生产生活。各村组大部分位于山坡之上,整体建设难度大。加上村庄地质疏松,加上常年雨水较多,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各类自然灾害的频发,严重影响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成为村庄搬迁的主要原因之一。再加上现村落建筑质量差,建筑杂乱,人居环境较差。产业结构单一,产业不成规模,村民经济收入薄弱。各项设施配套差,影响村民生产生活水平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通过整体搬迁就近镇区集中安置,完善交通和配套设施,同时结合现有的产业资源、文化和景观资源,布置产业配套,实现产村结合,以生态建设为基础,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对居住在丧失最基本生存条件,自然资源匮乏地区的特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开发,是新世纪国家扶贫工作采取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艰巨、政策性强、操作复杂、实施难度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在规划建设中必须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政策协调、讲求实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进行综合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
        二、建设规划
        搬迁新建民居212户,按照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最新政策,人均建筑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规划根据水竜泵安置点各农户每户所拥有的人口数,本实施方案共提供建筑面积分别为A户型24.99m²,B户型43.57m²,C户型54.67m²,D户型70.90m²,E户型85.21 m²,F户型102.93m²,G户型122.42 m²的建筑户型各一套,以满足不同农户需求。原则上24.99 m²建筑户型主要提供给五保户或孤寡老人使用;原则上每户建筑面积不超过150 m²。水竜泵安置点搬迁212户,总建筑面积13449.63m²,该建筑面积不含养殖等生产用房。
         三、产业发展规划
        水竜泵安置点属于集镇安置区,由7个村小组同时迁出在水竜泵集中安置。各村小组老村距离水竜泵安置点距离多数在10km以上,距离较远,交通不便,远期返回老村继续种植的可能性较小。所以,本次水竜泵安置点产业发展需要考虑村民就近就业,提高经济收入。
        1、近期村民任然返回老村种地(种植水稻、玉米、甘蔗等),解决基本的生活所需。
        2、整合水竜泵安置片区土地资源,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引入投资商,以政府为主导,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安置点村民可进入农业产业园上班,实现就近就业。
        3、政府积极引导,充分利用机场交通优势,整合水竜泵片区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融入特色的拉祜民族文化,打造农业观光旅游、民族文化体验旅游、商务旅游服务区。水竜泵安置点村民远期可依托旅游服务区进行就业。同时依托旅游服务功能,安置点局部还可以利用民居住宅打造精品农家乐,精品民宿等,由村民自己经营。


        4、利用机场优势,打造商贸及地方特产服务基地,完善机场配套,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5、结合旅游发展,规划在规划区南部通过宅基地集中分摊处理的办法,留出产业发展用地,以配套发展商业和文化设施为主。如:建设民俗商品一条街,最终由安置点村民来经营,实现村民原地创业,就近就业。同时结合安置点东部的低洼地带及现状水域资源,远期可结合乡村度假旅游,打造湿地公园,配套布置水上餐厅、垂钓区、烧烤区荷花观赏区等一系列休闲度假产品。充分挖掘规划区西南部水竜泵景观资源,打造生态高端度假区,为机场候机服务、商务人士度假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为该片区的村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6、整合机场沿线(安置点西侧)大片土地,以彩稻等农作物种植实现大地景观的多元化,大量吸引游客,提高旅游经济的发展。
        7、远期可根据用地情况,选择合适的用地,通过养殖合作社的方式进行村集体集中养殖,最终实现养殖规范化、规模化。通过集资等方式,加大养殖资金投入,引进现代养殖技术,实现科技化、现代化的集中模式。村民以入股的形势享受分红。
        四、公共设施规划
        (1)活动广场设计
        规划共布置1处大型活动广场和多处小型活动广场及2个球场,活动广场总用地面积3840.5平方米(不包括东部公园休闲广场)。周围配备绿化、花坛、座椅、健身器材等设施,方便村民日常活动。
        (2)公共服务建筑
        分辨去分组团分别配套布置会议室217.28㎡,配套布置卫生服务站93.93㎡,老年人活动中心173.64㎡,文化活动室89.22㎡,图书室36.78㎡,农村综合服务平台354.79㎡,农村超市36.89㎡,公共服务代办点26.54㎡,社房258.67㎡,寨心戏台520.77㎡。公共服务建筑总建筑面积1808.51㎡。
        (3)公共厕所
        在安置区布置水冲式公厕4间,总建筑建筑面积为199.48㎡,男厕布置3个蹲坑和3.6米长的小便池,女厕布置4个蹲位。在每个公厕的后面配套4#的玻璃钢化粪池一座。
        (4)垃圾收集和转运
        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按1.0kg/人•d计,则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为761kg/d。
        安置区垃圾实行统一收集、统一清运。每日清运,运至垃圾填埋场填埋。安置区的垃圾也应分类处理,有毒有害不易腐烂的垃圾统一收集,分类处理。
        加强安置区环卫设施建设,垃圾收集房按片区设置,在安置区共设置4个垃圾收集房,单个面积7.26m²。
        五、社区特色规划
        本次搬迁安置的七个小组以拉祜族和哈尼族为主要民族,生态环境、传统民俗民风保存较好,山水风光优美,山体厚重,连绵的山体景观和田园景观是安置点最大的特色所在。
        因此,安置点的特色定位为:以山地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着重展现现代拉祜族、哈尼族田园新社区。
        结束语:以东回镇水竜泵集中安置区为例,浅析了水龙本安置区规划的现状问题,归纳出村庄“迁村并点”的迫切性,充分利用和节约了土地资源。
        参考文献:
        [1]孙杨,代晓芳.新农村“迁村并点”村庄规划探究——以平地、香云庄为例
        [2]李沛锋.区(镇)域村庄布点规划与迁村并点建设初探
        [3]师鑫雨 1,吴松涛 1,吕飞 2黑龙江省小城镇乡村迁村并点策略研究———以安达市太平庄镇为例。
        [4] GB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S]
        [5]关于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中若干问题的探索[J],唐晓岚;张汉祥;卞桃华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