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 张瑞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张瑞
[导读] 摘要: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注重技术管理和现场施工管理,对工程的整体建设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辽宁铁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辽宁省锦州市  121000
        摘要: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注重技术管理和现场施工管理,对工程的整体建设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加强技术管理,重视施工质量监督,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从而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就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开展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现场施工  管理策略 
        引言
        传统的建筑施工过程之中主要是以人工作业这种形式开展,但是整体的管理制度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在施工过程之中难以清楚掌握每一个阶段的完成情况以及话费等问题,这样就会在无形的情况下增加企业自身运营的成本以及资源使用率的大幅度下降。所以,建筑施工正在又人工逐渐转化为机械作业,在这个工业化进程之中,建筑单位有两项目标需要去突破,一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而是定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面外模版,这两个内容的突破预示着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在朝着环保、工业化发展。
        1预制装配式建筑定义
        当代装饰建筑的要求不应局限于成本和质量等传统标准,而应符合社会的发展,与自然和谐相处,以适应社会发展。在建筑装饰中,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结合可以使整个建筑呈现出新的特征。预制装配式建筑顾名思义,就是在企业里,根据需要,利用高科技技术手段生产大量的建筑配件,然后直接在企业中完成检验,包括单个构件的质量问题,包括能否连接以及连接之后的质量问题。然后在使用专业的运输工具,把这些建筑配件运送到施工现场,再由专业的工作人员将这些建筑构件进行组装,然后直接使用。与过去的建筑施工手段相比,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能够更快的完成施工,在施工工程中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对于环境的污染也大大降低,是当下非常好的一个建筑施工方式。
        2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建筑行业工业化进程的一个标准,在1900年初期产生,真正被大量运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呕欧洲开始刮起了这一方法建筑的热潮,只会逐渐传播到加拿大、美国以及日本等国家,在20世纪的末期,这种建筑模式才真正的在世界上被广泛使用,主要的应用为桥梁、工业建筑、水工建筑等一些领域,受到了广泛的认可。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国的建筑技术刚刚开始发展,在建筑过程之中进场出现抗震性较差、性能不稳定、防水效果不明显等情况,此时国外的混凝土技术正是蓬勃发展时期,这就造成了我国的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进程一直较为缓慢,整体的进程并不是很明显。在最近的10年期间,我国的经济以及建筑水平呈现高速发展阶段,这一类型的建筑也是顺应时代潮流迎来了高速发展阶段,希望在之后的10年期间,装配式建筑能够占据我国总建筑类型的30%以上,并且需要进一步推动地下管廊的建设步伐。这一类型建筑的推广能够减少资源的浪费,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的进程以及效率,在质量上也是有所保证。在该年度的11月份中期,城乡以及住房建设部门在我国的上海开展了装配式建筑的研讨会议,在会上提出了快速推荐装配式建筑的一系列流程体系,并且制定了集钢结构、混凝土结构以及现代结构这三种为一体化的规则流程,还致力于建设起能够囊括生产、设计、施工为一体化的行业龙头企业以及模范企业。装配式建筑从最初的产生、兴起到最后引进到我国的一系列流程可以看出,其有着比较大的发展空间以及前景。


        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
        3.1钢筋工程方面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建筑工程的整体框架施工是所有工程施工环节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部分。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明显的使用优势,所以该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应用频率较高,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焊条的规格型号不匹配,箍筋的实际尺寸不符合施工要求等等。所以则需要专业的施工人员结合实际问题的性质与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方法,提升框架施工的整体效率和质量。同时钢筋施工的其他环节也极易出现问题,例如钢筋在数量,类型以及加工工艺方面不符合相关规定,缺乏完善稳固的钢筋垫块操作等等,都会严重威胁框架结构的安全性。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对施工材料的准备阶段进行强化控制,如对施工材料,放样操作与下料施工等各个方面进行充足有序的准备,对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存放和管理。其次要重视钢筋焊接的准备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施工标准进行规范的施工,对材料进行定期检测和科学试验,对实际焊接施工进行详细的抽样检查,保障焊接施工的质量。
        3.2模板的施工技术分析
        在对模板进行支撑时,立杆是一个主要结构,必须要保证其可以竖立在坚固的平面上,保证其上层的模板以及支架的承载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在对模板进行拆除时,施工人员要严格根据规定要求,先拆除后续支立的模板。1. 模板安装。在对模板工程进行施工时,安装的过程中要做好基础的测量工作,同时要对每一个边线做好相应的标记,通过采取这种方式可以对材料进行固定,同时所固定的位置也可以根据严格的边线位置进行,所以这样也可以对模板的强度以及稳定性作出相应的保障,除此之外,也可以提高模板的承重能力。2. 做好主体结构施工。在这项施工中,需要将其立杆竖立固定到平面上,由于这项工作是工程结构施工的关键,所以必须要在保证施工完成后才能有效地对荷载进行承受,如果这个步骤存在问题,会导致其下层支撑构件无法进行去除,所以需要对其前一个构件做好相应的固定,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不然会给整个工程施工带来严重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施工时须根据主体结构的要求进行。3. 模板拆除。在对模板工程进行拆除时,需要根据实际的标准和规定的内容做好拆除后的一些工作,先进行拆除再立模板,对承 重相对比较少甚至是不承重的模板而言,需要先进行拆除,承重较大的后拆除。此 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模板进行拆除时,要将所拆除下来的构件运送出去,这样做 能够进一步避免对施工人员带来伤害。
        结语
        总而言之,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相较于传统施工技术具备施工操作简明、周期快、节省建材及环保等优势,必将是未来建筑业发展的方向。由于此技术出现时间较短,还存在诸多施工技术难点亟待完善,尤其是节点等关键技术需要突破。但是随着BIM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将带动我国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花,段培培,辛静.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7):20~21.
        [2]张少春.论述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8(12):121~122.
        [3]沈倍敏.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公共建筑的施工与质量管理[J].绿色建筑,2017(3):7-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