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新课导入策略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8期   作者:俞蒙娜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的导入的有效性,对于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俞蒙娜
        萧山区世纪实验小学    3112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的导入的有效性,对于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然而,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一个抽象内容的教育,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枯燥无味,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对于新课的导入方式,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部分。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将新课内容进行导入,从而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能够主动的去进行学习,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策略
        引言: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通过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创建合适的教学情境,对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能够将新课内容进行合适的导入,能够使得学生转变厌学的态度,对数学学习产生更多的兴趣,从而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一、设制悬念,创建情境
        学生对于新知识点的学习,需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通过对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为学生创建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情境中进行新知识点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写出数字“621”,让学生进行计算,看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通过计算后回答能,接下来教师让同学们自己想一些数字对教师进行提问,让教师回答学生所提问的数字能否被3整除,教师在不进行计算的情况下迅速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回答,而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总是会想着找出一个比较复杂的数来难倒老师,在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对于教师为何能如此迅速的对学生所提出的数进行计算解答存在疑问。通过合适的情境创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对于即将要开展的新内容进行良好的引导,让学生们能够带着求知的欲望进行新课堂内容的学习。
        再比如,在对“平方差的公式”进行教学时,可以在课堂开始前,让学生进行计算202×97,305×397,看看谁能够最快的计算出来,在学生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再通过类似题型的临场出题并进行计算,能够很快的给出答案,学生们会对教师的计算方式感到疑惑,为什么教师能够通过很快的方式就能将结构计算出来。然后再让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去查阅接下来所要教学的内容,并且观察其规律,从而在课本内容中了解教师的计算方式。为了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课本内容的学习后,再列出一些题,让学生用所学公式进行计算,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对该公式的运用进行深刻的了解认识[1]。
        二、实验演示,导入新课
        数学试验的进行,能够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深刻的了解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能力。在数学实验课堂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手脑并用的过程去对知识点进行探索,激发学生对于新知识点的求知欲,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的过程,将数学内容中抽象的知识点进行形象化,从而更好的对知识点进行掌握。比如,在进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课堂教学之前,先让学生准备好腰长相等的三角形纸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将三角形纸片进行对折,通过对折的过程发现,当等腰三角形的两条相等的腰进行对折的时候,顶角会被平分,而两个底脚会相互重合,在此过程中对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理解学习。
又比如,在进行“认识几分之几”的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准备一些糖果,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当教师将四颗糖果分给两位同学时,每个同学可以分得几块,学生会回答两颗,学生答对的时候发糖果进行奖励,然后再进行提问,当两颗糖果分给两个同学的时候呢?学生也会答得上来;最后,当教师问到将一颗糖果分给两位同学的时候,每个同学分到多少,学生都会回答半颗。然后教师再问学生,这半颗糖果用数字表示的话需要怎么写呢?这个时候就可以将“分数”的概念进行导入,通过实验互动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对新知识点进行学习[2]。
        三、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旧知识的掌握,是对于新知识点进行学习的基础。在对新知识点进行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旧知识点进行复习,并且在复习的过程提出关于新知识点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通过新旧知识点的接个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点的同时更加容易对新知识点进行理解。通过新旧知识的练习进行新课的引入,不仅符合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知规律,还能够为学生对新知识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进行新课内容的教学之前,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制定合适的教学方式,对于教材内容的重难点与之前学过的知识点间的练习,引出新课内容。教师在进行新知识点的引入前,需要将其与旧知识点的联系进行深挖,让学生能够在复习的过程中逐渐的去掌握新知识点。


        并且在引入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旧知识点的回顾中进行思考分析,从而了解所要学习的新内容本质上就是对于之前学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拓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对旧知识点进行复习与巩固的同时,还能消除对于新知识点进行学生的恐惧心理,从而深入了解新旧知识点的练习。
        比如,在“分数的乘法”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对在学习过程中一直用到的乘法进行思考,乘法是学习数学过程中常常用到的计算方法,进而引出“分数的乘法”教学,消除学生由于对于新知识点的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惧心理,然后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分数的乘法”就是之前整数或者小数的乘法基础上,将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进行相乘的过程,而分子分母分别相乘的过程又是在学习乘法以后一直运用的计算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新知识点的学习本质也就是将旧知识点进行延伸拓展的过程。
        比如,在进行“比的意义”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将红领巾例、书本等含有角的事物进行复习,然后教师再通过学习该内容时,有个特别提到的问题,就是将放大镜将角进行放大的时候,角的大小是不便的,变化只是图形的大小,那么将图形进行放大后,它的长宽等等都进行了相应的扩大,扩大后的图形和原来有怎样的关系,进而引入新课“比的意义”。教师在对新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旧知识点的复习,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再进行新知识点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但去对新知识点进行学习,从而提升学生对于新知识点的理解[3]。
        四、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对陌生事物都有着极大的好骑行,这是人的本质,而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来说,对事物的好奇心更为强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去发现学生好奇的点,并能够通过核实的方式将学生的好奇心进行激发,此时,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设置悬念”的方式。“悬念”的设计,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迫于知道答案的心理,对学生有着极强的诱惑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探索欲望。在新课的导入过程中,通过“悬念”的设计,可以充分的体现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意义,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在该过程中主动的去对新知识点进行探索学习。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能力的锻炼;并且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能够让学生产生更大的信息自主学习,从而提升学生对于新知识点的掌握能力。
        例如,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中,对于“商与被除数除数的变化规律”,教师可以先通过几个相关的除法算式进行演示,比如“200÷20=10,将除数进行扩大两倍后,所得的商是多少,与原来的商有什么变化”,教师在实际的数学式子,对学生进行提问,从而给出结论:当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时,商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并且让学生能够自己列出式子加以验证。通过给学生制造“悬念”,并且提出相关数学理论,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计算过程加以验证。在提升学生对于该内容的兴趣以及数学理论的行程原因进行探究解决的过程,对知识点的掌握比死记硬背要更加的稳固[4]。
        五、进行类比,导入新课
        在新课标的要求中,需要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以及分析的过程,对数学的学习过程能够逐渐形成抽象与形象之间的转变,从而为不如初中学习数学奠定稳固的数学基础。并且能够对数学理论进行间接的推理,而类比作为推理的一种方式,需要对数学内容中两个不同的对象进行分析,进而得出二者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例如:在进行“小数的乘法”教学过程中,对之前学过的乘法计算进行复习,从一位数乘法、两位数乘法等进行推理,其计算过程都是从个位其,逐一进行相乘,从而发现不管是几位数的乘法,计算过程实质上都是进行各个位数进行相乘然后相加。然后在引入新课程“小数的乘法”同样的也是数字之间进行相乘的过程,而相比较之前的不同是多来一个小数点[5]。
        六、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将新课进行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上述内容提出的几种导入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进行导入过程,需要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考虑,防止引导过程脱离教学内容;第二、导入内容需要能够有一定的启发效果,从而更好的让学生对新知识点进行了解;第三、导入过程要有一定的趣味,从而给学生创建更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教师在新课导入过程中,语言内容的组织要有足够的吸引力;第五、导入过程不宜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因为导入只是作为新课内容的引导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之前,要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及课程内容,制定合适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于新知识点的学习,为学生制造有利的学习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进行学习,进而有效的提升新课内容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郝玉兵,曾美丽.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策略的研究[C]//2019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19.
[3]徐为民.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导入新课的方法探究[J].中小学电教,2020,No.506(06):36-37.
[3]黄建英.导入快乐课堂——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探讨[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20,000(001):201-202.
[4]杨国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20(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