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巧用魔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8期   作者:赵慧 程铭星 谭荐芳
[导读] 魔术往往颠覆人们的日常认知,能够迅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激发人们探索奥秘的兴趣。
        赵慧  程铭星  谭荐芳
        重庆市巴蜀渝东中学 重庆 404600
        摘要:魔术往往颠覆人们的日常认知,能够迅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激发人们探索奥秘的兴趣。事实上很多魔术背后的原理,都与物理知识紧密相关。本文对生活中的魔术进行整理和改进,将其引入物理教学中,以此来增强物理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物理教学;魔术;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物理教学而言,实验是激发其兴趣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将各种魔术巧妙的引入物理实验教学中来,可以有效的增强物理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魔术中来,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巧妙设置悬念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新课教学之初,可通过魔术来展开引入环节,从而迅速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弹力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丝巾变棍、魔棒变花等魔术,这一类的魔术都利用了弹力材料在受力后还能恢复原状的特性。丝巾变棍魔术,其实是采用了一种弹力较强的塑料纸片,像弹簧一样绕成空心棍子,丝巾就藏身于棍子中间,开始时将弹力棍压缩至大拇指长度,露出其中的丝巾,将棍子藏身于手掌中,利用丝巾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放开弹力棍,弹力棍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会将丝巾带回棍子中间,最终呈现的效果就是丝巾变成了棍子。魔棒变花魔术中的弹力材料,是藏身于魔棒中间的花,开始时花被压缩成一小束,隐藏在魔棒中,变魔术的过成中,将花束底端的磁铁,对准辅助的帽子道具中的磁铁,利用磁铁间的吸引将花束抽离魔棒,花束迅速恢复原来的形状,最终实现魔棒变出花束。对于学生而言,这两个魔术都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魔术,但是知道其中原理的学生却寥寥无几,教师通过在课堂上演示此类魔术,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处处皆有物理。
        二、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将魔术引进中学物理课堂,除了可以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震撼,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前文中的的两个魔术,教师在演示之后,并未急于公布其中的奥秘,而是邀请学生自己来探索其中的原理,发现棍子和花束都是弹力材料,失去外力的束缚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即为弹性形变,此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丝巾和魔棒能否发生弹性形变,如果不能,两者发生的又是什么形变,自然而然的引出塑性形变。相比于传统教学中,通过海绵、直尺、橡皮泥等的形变,引出弹力概念的教学方法,魔术让课堂变得充满悬念,这对物理核心素养的落实,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除了让学生自己来揭秘魔术的原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手边现有的物体,来一起完成一些简单的魔术。例如在重力这一节,可以引入小魔术——会爬坡的双锥体,这一个魔术学生完全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来共同完成,斜坡可以利用笔芯和书本来搭建,双锥体可以用硬纸片折成两个等大的圆锥体,在用胶布粘在一起,教师再每组提供一个玻璃球,置于圆锥体内部,会爬坡的双锥体就这样由学生动手完成了。

学生自己参与了整个魔术由准备到完成的过程,所以对其原理的分析,也完全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进行梳理。通过这一个小魔术,教师让重心这一个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索,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必然也会对该魔术到的原理印象深刻。
        三、改进现有的物理实验,为其穿上魔术的外衣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许多物理实验稍加改进,即可成为一个有趣的物理小魔术。例如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中学物理教材中采用的方法,多是让重物以不同的面积挤压海绵来观察其形变。对于这一个实验,我们可以结合中国民间表演睡钉板床来加以改进。实验时将海绵换成密集的钉板,将重物换成气球,学生会惊奇的发现,就算在气球上面再加上一本较重的书,气球也不会被扎破,此时部分学生可能会怀疑,钉子被教师动了手脚,教师便让学生从钉板床中随机抽取一枚钉子来扎破气球,验证钉子的尖锐程度,接下来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一枚钉子和钉板床的区别,从而总结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充分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初中电学部分在探究导体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现有的实验多主要探究了长度与横截面积对电阻的影响,温度这一因素多被弱化处理。教师多方收集资料,发现利用身边的简单材料,也可将其以魔术实验的方式介绍给学生。2该魔术主要是利用了铅笔芯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这一特性,实验时调节电路中铅笔芯的长度,使小灯泡刚好处于不发光状态,接下来用火柴加热笔芯,可以发现小灯泡逐渐亮了起来,随着火柴的熄灭,小灯泡又再次暗下去,通过火柴点亮电灯的魔术,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对导体电阻的影响,相比与通过口头介绍一些生活现象,来告知学生温度也会对电阻造成影响,该魔术的教学效果更为显著,对学生记忆的刺激也更加持久。
        四、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魔术效果达到最优化
  目前中国的学校教学主要以班级授课的形式为主,一个教室往往容纳了五、六十名学生,因此物理教师在引进魔术实验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魔术的演示效果,能否有效的传递给教室的每一位学生。例如光学魔术硬币再现,这一魔术的最佳观察距离有限,教室后排的学生往往难以观察到魔术的现象,这让魔术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但是该魔术如果结合投影仪,将魔术过程放大到屏幕上,既能现场真实操作,又能让教室内的每一位学生观察到魔术现象,其教学效果明显更佳。同时部分魔术由于条件限制,难以在教室现场演示,教师也可以通过投影仪播放相关视频,间接的让学生观察现象总结规律,其教学效果也要优于仅仅通过文字和口头介绍来展开教学。
         五、小结
        将物理实验引入中学课堂,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魔术是为教学服务的,而非简单的活跃一下课堂气氛,甚至是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因此教师在选择魔术时,首先应当具有科学性,魔术的原理必须紧扣该节的教学内容;2其次这些魔术应当尽量简单易于操作,一方面保证魔术的成功率,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自行破密,总结其中的物理原理;最后,教师还要注意在适当的时间,自然而然的引出魔术实验,而非生硬的强加到教学环节中来。总之,魔术实验是为了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获取物理知识,并通过这些魔术现象,对该知识形成长久深刻的记忆。
        
参考文献
[1]袁铃,尹钊.利用魔术创设物理教学情境[J].高师理科学刊,2010,30(05):18.
[2]孙成生.快乐物理,趣味学习——魔术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04):160-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