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宿慧
河北天和咨询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21
摘要: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领域研究资料和实践经验愈加丰富。由于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对社会发展存在积极意义,我国大力支持该项工程。目前正在积极地研究信息技术,增强信息技术性能,确保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对于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来说,需要完善自身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体系,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技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该领域的价值。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
1信息技术分析
1.1 GIS技术描述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其主要通过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全面地搜集、存储、分析地理信息数据。由于地理信息系统具备自动输入数据的功能,相关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也会有所提高。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服务水平逐渐提高。因此,我国愈加注重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1.2 RS技术描述
RS技术为遥感技术,主要通过航空技术,测量、监测远距离的目标,达到获知目标信息的目的。技术的具体运作方式包括以下要点,在测量、监测的过程中,目标将会发射出电磁波。这时RS技术把电磁波整合成图像,形成地理信息。而相关人员就可以依据地理信息做出关于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的判断。在新的发展阶段下,RS技术愈加成熟。如今,RS技术可以24h全面地监测目标信息。未来,RS技术的自动化、智慧化发展水平将会不断提升。
1.3 GPS技术描述
GPS被称为全球定位系统。由于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的应用率逐步提高,大多数人对全球定位系统并不陌生。全球定位系统是由3种要素所构成的,包括卫星系统、地面控制系统以及用户接收机。当前,全球定位系统的覆盖率逐渐扩大,其定位的精准性逐渐提高。因此,相关人士可以更好地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所形成的信息开展相关工作。
1.4 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
RS技术主要通过动态性地获取信息以及把信息形成图像,提高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领域研究水平。与此同时,RS技术可以增强GIS技术整合信息数据的能力,RS技术所获取信息可以丰富GIS数据库。由于GIS技术能够有效分析数据,RS技术在GIS技术的作用下将会提高自身自动分类数据的水平。GPS技术将会定位物体所在的经纬度,确保相关人士获得精确的水文与水资源数据。
1.5信息技术对于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由于信息技术集中了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优势,其实际应用价值逐渐提高。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士会主动地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研究之中,体现其应用价值。一是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搜集速度将会加快,地理信息搜集量将会增加;二是信息技术抗干扰能力比较强,所搜集的地理信息准确性比较高;三是由于信息技术把抽象的地理信息技术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在研究人员面前,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根据图像,指导下一阶段的工作。
2进行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质性原因
2.1以往单一的管理方式显然已经无法和现代化社会要求相一致
从当前情况来看,以往单一的管理方式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通过分析来看,大体上表现为:无法有效的对水资源进行监督和管理,增加了水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人们对于水资源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假设仍然使用以往单一的管理方式,是无法满足人们提出的高要求的,针对于此种现象,就需要引进合理的管理方式,借助该项方式来满足节省资源的现象,使用信息化管理方式来划分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以此缓解干旱区域存在的缺水现象。另外,水利部门还需要做好城市水利工作的监督工作,了解和掌握水资源利用的有关要点,对其进行统一性监督和管理。
2.2是经济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阶段,虽然在水资源管理期间加大了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力度,不过在具体使用期间,依旧面临着诸多的不足,其中大体上表现为水资源管理期间的信息化建设不到位,区域之间分布不具备均匀性,和以往水土保持以及防汛抗旱等信息化建设工作相比较来看,水资源信息建设水平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再加上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水平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就使得大多数区域尚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再加上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构建规范性的开发建设平台,各个区域之间无法有效的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融合信息化管理的环节中,其他类型的业务和水资源监管系统完全无法沟通,并且也增加了系统集成的难度,所以,就需要开展相关的业务,根据业务来制定完善的监测和管理系统,从而实现资源共享。
3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要点
3.1水资源管理系统的组成结构
在现有的水资源管理系统运行期间,无论是包含到的环节还是涉及到的各项知识点,都是非常多的,其中主要表现为仿真模型、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数字化模型等,借助各种新型的技术可以自主化收集以及整合各方面的信息要点,然后动态化的监督和控制各个灌溉区域水利工程的实际开展现象,从而为管理人员制定正确的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在优化水资源的基础上确保水资源得到合理使用。
3.2应用水质和旱情监测系统
当前,将监测断面设置于灌溉区域内,可以对断面中包含的水质现象进行有效的监督,其次,建设规范性的监测数据库,在发现水资源存在着污染现象的情况下,可以借助该项系统进行探究,在提前判断河流水质变化现象的基础上落实有关的解决对策,以此降低水资源污染问题出现的概率。最后,对于旱情信息来讲,可以根据土壤、降水以及气温等有效的体现出来,水文站能够根据新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掌握该项区域的各方面要点,基于此种信息明确旱情所在,进而解决。
3.3信息技术运用于水文与水资源的水土保护中
水土流失将会影响地区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水土保护,应用信息技术搜集地区水土流失数据。比如,水土流失分布情况、水土流失严重程度等。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可以动态地监控水土信息。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对治理水土流失提供了重要依据。
3.4信息技术运用在水环境污染监测中
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但是由于经济发展诱发的水污染,影响了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基于此,我国着力采取措施,降低水污染,以此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如今,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科学地治理水污染。具体方式如下:应用RS技术,勘测水污染,并形成相应的图像,了解水污染详细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根据图像所显示的内容,构建相应的水污染解决措施,提高水污染治理水平。
3.5生态环境与生态用水计算
全面性地搜集数据信息,并做好数据信息筛选工作,根据土地覆盖实际情况,科学地调整遥感图像,确定信息专题。比如,搜集农作物信息、土建信息等。之后,需要依据这些信息做好计算生态用水,提高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为提高工作质量,需要积极地运用GIS技术开展生态管理工作。
4结语
以上所述,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产生的效果是极高的,其既可以提升水资源的管理效率,同时还能够合理的应用水资源。在本文中,重点探究了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质性原因,并且提出了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期间包含的各项要点,希望以此能够达到水资源规范化应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杜光坤.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要点探讨[J].低碳世界,2019,9(04):78-79.
[2]张丽.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08):185-186.
[3]胡春祥.简析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