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宇
宿迁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宿迁 223800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在不断进步,而且这些年来的建筑工程都在向着规模越来越大、精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推进。所以在建筑建设的过程之中,对于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基于此,本文对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深入探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如今,建筑行业正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施工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主体结构施工作为建筑工程建设重点环节,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对此,工程建设中必须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应用合理可行的施工技术,并把控好相应的施工要点。
1建筑主体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
建筑主体结构在施工过程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因为随着近些年来建筑规模越来越大,而且很多建筑与传统建筑都有一定的差别,建筑的多样性也越来越强。这也就使得在建筑建设的过程之中,对于整体的稳定性有更高的要求。所以要不断利用先进的技术融入到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之中,为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保驾护航。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就是地基方面。由于当下的建筑工程整体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所以地基的打造也变得尤为重要,地基的稳定性也直接影响了上层建筑的建设。所以在地基的建设过程之中一定要严格遵照原本的设计要求,另外还需要注意地基的施工质量。其次在上层建筑进行前期架构的过程之中也需要注意建筑整体的科学和合理性。
2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2.1钢筋施工技术要点
2.1.1钢筋加工制作技术
在制作和加工的时候,需要按照料单提出的尺寸或形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在半成品呈现时,需要保持平直的状态,检查是否存在局部弯曲的问题,误差也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钢筋焊接相关人员需要达到资格之后,先试焊,再抽样检测,合格后再大面积焊接。
2.1.2钢筋绑扎技术
在半成品钢筋验收确认合格之后,就可以绑扎。之前需要按照图纸,严格规范绑扎钢筋流程。预留保护层的时候厚度需要按照设计的需求进行,不可以出现不可控的误差。在留设保护层的过程中,梁底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和混凝土配合比一样的砂浆或者是细石混凝土制作垫块。其中,成品垫块是柱与梁的侧面部分。垫块的主要目的是将钢筋垫起来,可以使用铁钉固定。绑扎的过程中,铅丝与模板之间不可以出现接触的行为。为了解决钢筋在模板出现偏移的问题,此时,需要在模板上口,使用专业的卡子对钢筋进行有效的固定,卡子之间的距离需要把持在500mm以下。
2.1.3钢筋的链接技术
钢筋连接主要使用的技术方式就是搭接接头技术与对焊接头技术。在进行局部施工的时候,主要使用的是搭接焊接头的方式。钢筋焊接的过程中,需要先根据施工条件,试焊合格后,才可以大面积焊接。接头形式与焊接工艺技术都需要按照设计的需求实施。
2.2模板施工技术要点
在构建放样弹线技术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结合图纸的设计需求,还需要对楼板两侧进行检查,以保证墙、柱、梁的尺寸等全部都在相关的规范技术范围中。模板施工之前,需要检查场地是否保持整洁的需求,模板下口边接的位置需要边角和表面都保持整齐和平直。下层结构和墙底之间会存在一个缝隙,此时就需要在缝隙之间设施海绵条,主要是为了避免漏浆的问题出现。模板与支撑体系之间需要保持完整性,竖向需要在模板中,构建剪刀撑和斜向撑。模板支设的时候,塔架需要在水平的方向上实施拉结,并保持模板的稳定性。另外,模板在每一次使用之前,都需要刷一层隔离剂,并保持涂抹的均匀性。跨度大于4m之后,梁板的模需要根据全长跨度严格控制并起拱。
竖向和斜向支撑的底部在进行铺设的时候,宽度需要保持300mm。拆模之前需要先检查好混凝土的强度是不是达到了标准,在楼板处的模提前拆除之后,才可以确定。接下来,悬挑梁的模板的部分只有在混凝土强度达到了100%以后,才可以实施拆除计划。
2.3混凝土作业技术要点
2.3.1混凝土浇筑
该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输送方式为泵送。在浇筑开始前,应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并对机具设备和材料的实际准备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水电供应良好,并掌握天气变化。浇筑时,不同专业都应安排专人做好质量检查,经常对模板、钢筋与预留预埋情况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变形或移位,应立即暂停浇筑施工,并采取有效措施修整。浇筑梁、板结构的混凝土时,不允许在相同的出料点连续布料;对柱结构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布料杆出口应始终居中,同时要用木挡板确保浇筑的混凝土顺利进入柱模中。为防止混凝土离析,从高处向下倾落混凝土时,应将高度严格控制在2m以下,若达到2m以上,应采用串筒浇筑。
2.3.2垫层与防水层浇筑
垫层采用C15混凝土浇筑,在浇筑过程中,按照从西到东的顺序,在基土表面按照2m的间隔距离设置钢筋,对垫层表面的标高控制点进行抄测。在浇筑的同时应找平,使表面保持平整。完成对垫层的浇筑后,需使用刮杠将其刮平,并用木抹子轻拍,最后使用铁抹子将其压实。对于集水井与电梯井坑,需将其阴阳角做成圆弧状,以为之后的防水施工奠定良好基础。完成对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后应及时养护。
2.3.3混凝土养护
为避免混凝土硬化时产生过多水化热,导致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自身抗拉极限而引起裂缝,必须做好养护。将混凝土的表面抹平并压光之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避免水分蒸发,并在塑料薄的基础上再盖上一层草袋用于保温。在混凝土的水化热产生高峰过去后,且内部温度开始不断下降时,方可将保温材料撤除。
3提高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3.1提高建筑工作者的质量意识
建筑物的安全性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想在根本上提高主体结构的质量,首先要在思想方面对建筑工程工作者以及管理人员进行改良,只有这样才会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有更加深远的影响,企业也要树立质量安全第一的方针,在企业日常的工作中要不断强调这个的重要性,培养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只有他们的思想上有了质量意识,才能在工作中更加注重这个问题,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也才能提高,由于质量差导致的事故也会相对减少很多,并且在施工之前,应该反复确认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只有整个团队不断强调工程质量,并且对于工作细心的人还要有奖惩措施,工人才能在施工的时候时刻注意安全,并投入最大精力去做好自己的工作。
3.2形成科学有效的监管体系
在经济以及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对于建筑物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我们发现生活中的质量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成果的验收,要有专业人员对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详细检查,这样也能对施工现场的资源合理利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当下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的复杂性不断提升。所以这为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提出了新要求。我国建筑行业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旧在具体的施工技术以及管理体系方面具有一定的落后性,所以我国相应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仍旧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为我国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国山.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10(15):184-185.
[2]卞伟.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4):41-42
[3]王义红.浅谈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J].中国建材科技,2019,28(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