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施工的技术管理与后期养护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22期   作者: 方亚南
[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社会经济持续提升,在人们日常生活需求得到基本满足的同时
        方亚南
        宿迁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宿迁2238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社会经济持续提升,在人们日常生活需求得到基本满足的同时,对精神享受和生活品质提出了较强要求。在城市建设进程中,园林作为生态发展的重要体现,其工程数量与日俱增,做好园林施工及养护措施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对园林施工的技术管理与后期养护进行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施工;技术管理;后期养护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也更加重视。园林工程作为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需要积极发现和了解园林工程施工所面临的技术与管理问题,提出合理而且高效的解决方式,为园林工程施工的发展提供管理建议。与此同时,需要创新园林养护的方式,着力优化园林养护的技术体系,根据园林的实地状况创新园林养护的方法,进一步采用科学的园林养护工作的路径。
        1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难点
        1.1施工方案的选择
        园林绿化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其建设环节中涉及到的可能影响最终方案的因素也很多,不仅包括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方针以及技术流程,而且关于施工现场的调查分析也至关重要。但是,在具体工作施展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部分施工人员因为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有时候不能真正领会绿化工程的设计初衷,不能够严格按照执行标准操作,在施工过程中不免会出现类似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不仅会加重工程的成本,而且使后续工程质量以及景观效果得不到保证。因此,在前期的施工图纸审核工作以及施工现场的调查分析过程中,都需严格按照施工计划进行,而且必须确保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
        1.2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众所周知,绿化植物的生长与环境或病虫害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园林工程的进行过程中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环境管理也是技术管理中一个难题,包括施工过程中的气候变化、工程场地的地貌形态等,这些因素都是不断变化的,必须在开始工作前对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预判管理,将项目本身可能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将各种因素相互协调,选择因地制宜的方法来控制某些影响因素。此外,在园林工程建设中,工程材料是管理的基础,但许多单位都不能很好地保证材料的质量检验工作,园林的建设是为了促进城市与环境的共同发展,但由于不同地理位置或城市在绿化需求程度参差不齐,很多单位对工程材料的选择往往达不到要求。
        2提高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2.1优化设计图纸,完善设计交底环节
        园林建设的基础是设计,设计过程中既要突出基本的使用功能,还要满足美的体验与感受,也就是突出艺术感特征。设计图纸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多次技术交底,通过施工人员与设计人员交底,可以在完善图纸的基础上,对后期施工技术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添加,提升成本控制水平,满足绿化效果与整体质量控制的要求。在技术交底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施工细节,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进程控制要求进行落实,如果出现施工人员不熟悉设计内容的情况,则需要进行研讨,或者调整施工队伍,避免交叉施工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发挥设计图纸的优势与价值。
        2.2平整场地和品种选择
        园林施工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是平整场地,处理场地内部的杂草、工程垃圾、生活垃圾等等,在植物种植的部分应当进行深挖深翻工作,保证植物种植之后能够健康成长。同时,在平整场地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植物灌溉需求和水资源供给现象。另外需要在整地之后选择适合与当地种植的林木优良品种进行种植,结合品种的不同差异来做出针对性的种植措施,保证这些品种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气候和各种生态因素,促进景观工程顺利实施。


        2.3重视施工材料质量
        作为绿化项目,材料的选择显得尤其关键。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兼顾绿化与施工技巧的关系;另外一方面,需要特别关注材料的质量以及寿命。通过协调材料与施工技术,能够有效控制成本,取得良好的建设成果,而改善材料的质量,则可以在满足基本绿化要求。
        2.4提高施工人员专业素质
        园林施工过程中,树木的栽种过程以工程承包方式为主,这就要求各施工工种和班组有较强的技术管理能力,但许多承包方的施工人员由当地农民或外地民工组成,由于他们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很少能够按照技术管理人员的指导展开工作,这就要求各施工工种和班组加强其技术管理的工作。例如,在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之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专业培训,使他们能够充分理解设计意图,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通过加强素质教育和专业度进一步提升绿化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项目负责人需要对施工团队、所需物料进行提前置办和定期检查,尽力做好施工前后的工作,以便让园林工程顺利进行且准时完成。除此之外,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支持也至关重要,技术人员需要及时学习最新的相关技术知识,掌握不同区域、不同树种以及不同地理条件下各种栽培模式的栽植技术。
        3园林施工后期养护措施
        3.1做好防风措施
        在园林中,植物种类多样,有些植物抗风抗灾能力较强,但有些能力则较差,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抵御自然灾害。通常,刚移栽的植物抗风抗灾能力较差,可以使用三角支架进行固定。在大风后,要及时扶正损坏的树木,并清理残枝落叶,尽可能减轻大风所带来的损害,保持园林景观的美观性。
        3.2合理补植
        园林植被长期处于暴露环境,因此,极易受外界客观因素和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在此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提升园林植物存活率,让植物能够健康生长,需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和实际情况合理补植。及时有效的补植不仅是保持园林美观的重要举措,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土壤的肥力,从而提高植物对外界侵扰的抵抗力。
        3.3浇水及病虫害防控
        新栽种苗木在浇水前,要提前做好支撑,浇水频率应控制在每周3次,并浇透。如果在浇水过程中植物出现倾斜应及时培土扶正,避免根系出现损伤,导致植物死亡。浇水的水流量不能过大,避免破坏植物裸露的根系。此外,加强树木的日常管理,如除杂草、采取化学方法防治害虫。在树木移植前,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检查,避免所栽植的树种存在病虫害。在后期管理中一旦发现病虫害,则必须要立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控制其蔓延趋势。只有作业人员加强病虫害的排查力度,形成综合的管控养护机制,才能能达到有效控制病虫害的目标,进一步防止各种病虫害对园林影响,降低园林养护成本。
        3.4施肥
        园林景观施工时,种植苗木要对种植穴中添加一定量的肥料,帮助促进植物的成活,当植物根系已经养护好,进入正常的生长期之后,要定期对植物进行施肥,生长旺盛期可添加肥质淡薄的肥料,同时要设置专人观察植物的生长,当出现症状时,应有针对性地施肥,帮助苗木成长。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逐渐开展,园林景观工程的工程量逐渐增多,要保证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就要做好施工技术管理和植被后期养护管理。这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质量管理应贯穿于园林景观工程的全过程,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合理安排物资供应,优化资源配置,后期养护过程中重点做好植物的浇水、施肥、病虫害的防治,确保园林景观工程项目的质量。这样才能够提升园林的效果,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项玉振.风景园林施工技术及养护措施探讨[J].科技风,2018(22):210-211.
        [2]高迎春.风景园林水景工程的施工技术解析[J].居舍,2020(14):94-95.
        [3]黄婷婷.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的常见问题[J].四川水泥,2020(5):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