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处理中环境监测技术及污染防治探析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22期   作者:胡静
[导读] 提高水处理工作质量,首先要分析水污染状况,查找污染源,利用环境监测技术做好污染防治
        胡静
        武汉市宇驰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提高水处理工作质量,首先要分析水污染状况,查找污染源,利用环境监测技术做好污染防治,避免环境污染范围扩大。工作人员必须强化环境保护概念,理性认识环境监测技术,确保水处理工作的实施意义。加大水污染技术研究力度,为水处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不断提高我国水处理工作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水处理;环境监测;技术;污染防治
        参照水处理工作的实际需求,积极应用环境监测技术,将污染防治工作充分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显著提升水处理的效果,将环境科学保护的需求充分的满足,污染问题发生的概率得以充分降低。因此,在开展实际水处理的过程中,应当深入思考关于环境检测技术的应用,对污染防治的技术进行强化,提升水处理工作的成效。
        1环境监测技术
        1.1遥感技术
        其一,悬浮固体遥感监测。此种检测手段是通过遥感监测技术完成水体中含有悬浮固定物的检测,借助红外光波检测水体存有的固体悬浮物判断水质。若存有诸多的悬浮物,会进一步制约到水体光学特征与浊度,人们依据红外光波加以遥感检测,形成固体悬浮物和特有波段辐射值模型,明确水体污染物的实际浓度;其二,水体富养化遥感监测。人们通过遥感检测,判断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结合红外光波段与可见光波段,思考水体含氧量。通常而言,若水质出现变化,水中会产生浮游植物,造成红外光波段的陡坡反应,促使水体产生富营养化。增加水中浮游植物,会增加叶绿素,对应遥感装置凸显反射光谱特点。
        1.2生物技术的应用
        为了顺利开展水处理工作,充分了解水体污染整体情况,确保水体监测工作技术优势突出,工作人员要对生物技术应用加以重视。首先,水中生物个体的生存情况与水质变化情况息息相关,因此,要提高水环境监测质量,需要结合生物技术,充分了解水中生物情况,为确定水中微生物类型、数量提供可靠数据,保证水处理监测工作的顺利完成。另外,水中生物行为区别差异较大,需要监测人员认真分析,为水污染处理提供更加丰富准确的参考数据,提升生物技术应用价值。
        1.3其他方面的监测技术
        目前,科技发展成熟,为水样监测提供了多种不同的监测技术,监测人员要了解不同监测技术的不同特点,重视新兴信息科技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处理系统在各大领域中应用都非常广泛。在水质监测过程中应用这些技术可以获得更加精准的数据信息,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数据处理,提高水处理工作速率,显著提升工作质量。
        实际分析水质情况时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最终导致分析结果误差比较大。为了减少误差,水处理工作要加大监察力度,完善水处理工作系统,利用网络技术在线分析数据。
        水处理单位可以实施奖惩制度,提高监测人员工作积极性,增强责任心。定期对监测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监测人员了解且能够熟练应用新兴技术,为水处理工作顺利完成提供技术支持。
        2水处理中污染防治措施
        2.1完善工作机制
        能够显著的提升水体污染防治效果,将防治工作的实际作用充分体验出来,其与水处理效果能否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对水处理方式进行优化处理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建立一个完善的工作机制对水处理工作进行不断地完善。加大资金力度到水体污染防治工作中,政府部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要将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清晰地认识到水体污染防治工作能够带来的经济发展效益,充分的肯定环境监测对于水体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作用以及价值。

政府部门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加大关于水体污染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设立污染防治基金,将污染防治相关设施进行完善,面对相关单位水处理手段进行创新要采取支持的态度,对水处理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也要加强,将水体污染防治的实效性提升,进而实现水体污染防治工作质量的提升。随后,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政府层面的优势,创新水体污染防治政策与制度,拓展整个污染防治行业的市场环境以及融资渠道,最大限度的发挥污染防治的价值。
        2.2重视污染防治方式的不断优化
        为了提高水处理工作力度,提升工作质量,工作人员要不断优化污染防治措施,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开展工作:首先,要增加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利用高科技信息网络技术整合可利用到的信息资源,不断优化处理方式,完善防治制度,为水处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其次,要注意结合新兴监测技术以及传统监测技术,对检测设备进行定时检定维护,确保检测设备性能达到使用要求。只有不断优化技术水平,进行技术核心创新,才能确保水处理工作的顺利完成,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2.3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和间歇式延时循环曝气系统。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是按照一定时间和顺序,间歇式操作的污水处理技术;而间歇式延时循环曝气系统是一种连续进水的改进型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在我国当前污水处理中有着独特的优势,针对我国当前人口分布的特点,利用中小规模及分散式分布的特点进行治理,可以更好地提升污水治理的效果。总的来说,其具备治理成本低、运用广泛、污水处理效率高及经济合理等特点。随着我国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改进,国家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提出的要求是需要达到一级A标准。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对管网输送建设以及基础建设没有过高的要求,安装运输也比较简单,同时能够实现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上,需要综合考虑污水处理的规模、水质的特征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全面的技术比较后选择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比如要综合考量处理单位水量投资、电能消耗与成本、运行的性能、管理程度的难易性等。
        2.4反渗透水处理技术
        反渗透技术是高效的水处理技术,其利用半透膜来进行水体内微观世界的调控。该技术在沿海地区的应用较广,反渗透技术在应用时要控制好两侧的渗透压、余氯量、pH值以及二段压差。在污水处理中,反渗透技术适用于电化学生产用水,水中离子浓度较大,有机物较少,利用反渗透技术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
        2.5其他方面的防治措施
        深入研究探讨水处理污染防治工作时,要考虑对以下几项科学防治措施的应用:首先,强化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以及责任心,加强实际工作过程中监督力度,对防治工作内容进行细节处理沟通,定期开设讲座或者专业知识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优化水体防治措施;其次,不断建立健全防治工作制度,将传统技术与新兴科技技术相结合,提高水处理工作技术水平,科学应用高科技设备,使水处理效果更加显著。
        结论
        总而言之,优化环境监测技术、建立健全防治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污染防治措施,且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及高科技设备可以有效提高水处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在实际水处理工作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力度,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逐步提高水处理工作水平,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进一步落实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邹艳敏,吴向阳,仰榴青.水环境中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污染现状及研究进展[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9(06):18-23.
        [2]左金龙,崔福义,孙兴滨.饮用水处理工艺中摇蚊幼虫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19(09):6-10.
        [3]王星星.水污染防治中的问题及控制技术优化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02):31.
        [4]世明.水污染防治的对策思考[J].水利天地,2018(05):2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