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转炉脱硫效率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6期   作者:黄耀宁
[导读] 本文主要阐述影响脱硫效率的因素并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
        黄耀宁
        陕钢集团龙钢公司炼钢厂  陕西 韩城  715400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影响脱硫效率的因素并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转炉   脱硫率   碱度   MgO含量
        1.前言:
        随着溅渣护炉工艺在全国最大、中、小型转炉的推广,龙钢在1999年10月对原有顶吹转炉采用了改造。采用溅渣护炉工艺,保证了通过溅渣前进行调整炉渣成份,留渣数量、溅渣效果,平均炉龄由5000炉提高到25000炉。同时,在转炉操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脱硫效率显著下降,由30%~40%下降到20%以下,对硫含量大于0.050%的铁水,脱硫困难。尤其是给冶炼优质钢(45#钢)带来极大困难,增加了钢铁料的消耗。为解决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与试验分析。
        2.转炉工艺参数介绍
        转炉采用分阶段定量装入制度,熔池深度 700 ~  900mm。氧枪喷头为4孔拉瓦尔喷头,氧气工作压力为0.75~0.93Mpa,平均耗氧48m3/t,供氧时间11~12min,冶炼周期23min。石灰采用分批、少量、勤加的方式加入。
        试验方案按常规工艺进行,转炉实施溅渣护炉工艺前后各取样50炉,钢种HPB300、HRB400,化验终点渣样成份:CaO、SiO2、MgO、TFe、Feo等。
        3.分析与讨论
        3.1硫对钢的危害及钢中硫含量要求
        硫在钢中是以FeS形式存在。硫高引起钢的“热脆”现象、高温龟裂、磁滞损失增加,焊接性能降低。
非合金钢中普通质量级钢[S]≤0.045%,优质级[S]≤0.035%,特殊质量级钢[S]≤0.025%。
        3.2脱硫反应
        在氧气顶吹转炉炼钢中,脱硫主要是将在钢液中的硫转化为不溶于钢液的硫化物,使其进入炉渣或经炉渣再溢出至炉气中。在炼钢过程中,去硫主要通过炉渣进行。

3.2.1脱硫反应式
        硫在炉渣中的存在形式有三种,一般认为[1]其主要反应式有:硫由钢液向炉渣转移
                                [FeS]=(FeS)    (1)
在炉渣中与碱性氧化物作用,转变成稳定的硫化物:
[FeS]+(CaO)=(CaS)+(FeO)  (2)
[FeS]+(MnO)=(MnS)+(FeO)  (3)
        3.2.2气化脱硫
         3(Fe2O3)+(CaS)=(CaO)+6(FeO)+{SO2}   (4)
          2CaS+3O2=3CaO+2{SO2}     (5)
        3.2.3脱硫的基本条件是:
        高碱度、低氧化铁、大渣量、高温、炉渣流动性好。
        (1)碱度影响。在炉渣碱度较低时,随着碱度的增加,脱硫效率也提高,在碱度达到2.5左右时炉渣中的硫分配额系数达到最大值,但随着碱度的继续增加,炉渣中的硫分配系数反而下降。
        (2)氧化铁含量影响。适量的氧化铁既能提高炉渣的流动性,又利于加速石灰的熔化,增加渣中的自由氧化钙的含量,这些又利于脱硫反应的进行。
        (3)渣中其它成分影响。
        渣中的(MnO)有直接的脱硫作用。另外,生成的MnS还可减少钢产生的热脆的倾向,改善夹杂的性质。
        渣中的(MgO)从理论上讲有一定的脱硫能力,当炉渣中的氧化镁含量大于8%时,炉渣将失去流动性,这明显不利于脱硫反应的。
        渣中的酸性氧化物(SiO2等)的存在会使自由的CaO含量降低,不利于脱硫,但少量酸性氧化物的存在可起到调节炉渣硫动性的作用。
        渣中的CaF2能提高炉渣的流动性又不降低炉渣的碱度,可促进钢渣反应的进行,对脱硫有利。
        (4)温度影响。脱硫反应是吸热反应,提高温度可以促使脱硫反应的进行。
        (5)炉料含硫量影响。
        钢液中含硫量与炉料中的硫含量成正比,与渣量成反比,因此,降低炉料中的含硫量是控制钢中的含硫量的有效手段,而增加渣量可破坏硫的分配平衡,有利于硫向炉渣中转移。在实际操作中,渣量一般不超过金属量的10%,如果=10,则
        脱磷的基本条件是:碱度高、氧化铁含量高、渣量大、炉温低、炉渣流动性。因此,转炉炼钢选性能良好的炉渣对有效去除硫、磷是是很重要的。
        龙钢转炉要求终渣碱度控制范围3.0~3.5。可以看出,转炉实施溅渣护炉前,终渣碱度平均3.18;溅渣护炉后,终渣碱度平均2.81。转炉实施溅渣护炉工艺前后终渣TFe%、Feo%无明显变化,MgO%含量比溅渣前提高了1.56%,基本在溅渣合理范围内。



        根据以上统计,实施溅渣护炉工艺后,炼钢工有意识地减少了石灰加入量,但因很难把握,造成石灰加入量过少,引起炉渣碱度降低,脱硫率有所下降。但是脱磷率却无明显变化。另外,在试验过程中发现,即使有些终渣碱度达到3.0以上,脱硫率仍然下降。可见,仅仅通过终渣分析是不全面的。无论脱硫还是脱磷,在转炉炼钢条件下,满足脱硫、磷的热力学条件是不能同时具备的。对脱磷而言,前期脱磷靠低温、高FeO渣,后期靠高碱度、高FeO渣。因此,转炉炼钢的脱磷条件远优于脱硫 。 钢渣间磷的分配比较高,很快即可达到平衡;脱硫的分配比较低,一般(S)/[S]为6~15,脱硫速度很慢,整个吹炼过程一般达不到平衡。
3.3.前期渣分析


        有关资料[1]表明:转炉前期渣的碱度控制太低对脱磷、硫不利,控制太高,由于此时炉温不高,势必影响炉渣的流动性,一般控制在R=2.0左右为宜。由表3可以看出,转炉前期渣的碱度控制在1.26~1.78有些偏低。
        用白云石代替部分石灰造渣,提高渣中MgO含量,对促进石灰熔解,提高炉渣碱度具有显著作用。
        资料[2]表明:影响脱硫率的主要原因是冶炼前期渣中MgO含量控制较高,造成炉渣粘度增大,熔池传质条件变差,影响了钢渣界面的脱硫反应;其次是冶炼前期炉渣碱度,终期炉渣碱度不足。
        转炉采用溅渣护炉工艺后,将含有9.0%左右MgO的炉渣的冷却并溅到转炉炉衬上。如果白云石在开吹时一次加入的话,势必使渣中的MgO含量在前期很快达到饱和,造成炉渣粘度增大,影响脱硫率。
4.对策及效果
        根据以上解析,采取以下措施:
(1)采用分批轻烧白云石加料操作,使渣中MgO含量在冶炼前、中、后期均衡提高。
(2)适当增加石灰加入量,使前期炉渣碱度达到2.0左右,终渣碱度达到3.0~3.5,同时第一批渣配加50kg左右萤石化渣。
        经过多次试验,脱硫率提高到25%~40%,喷溅减少,达到未溅渣前的水平。
5.结论
(1)转炉脱硫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冶炼前期渣中MgO含量控制过高,造成炉渣粘度增大,熔池传质条件变差,影响了钢渣界面的脱硫反应,其次是冶炼前期、终期炉渣碱度不足。
        (2)采用轻烧白云石(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分批加料操作和增加石灰加入量等措施,使脱硫效率提高到25%~40%,喷溅有所减少,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勉华   转炉炼钢500问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2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