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阳红梅杏”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6期   作者:雷丽萍
[导读] 彭阳县依托独特的气候和土地资源条件,栽培红梅杏历史悠久,
        雷丽萍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自然资源局    
        
        彭阳县依托独特的气候和土地资源条件,栽培红梅杏历史悠久,村村有红梅杏林,家家有红梅杏树,是彭阳最美丽的生态景观。每年阳春四月,杏花娇姿艳态,成为全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截止目前,全县红梅杏挂果面积达到5万亩,年产量5000吨,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2016年,“彭阳红梅杏”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荣获2019年北京世园会优质果品大赛银奖,“彭阳杏子”被中国国际农产品组委会评为全国名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彭阳县先后荣获“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国家园林县城”以及“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仁用杏之乡”等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常抓不懈,不断壮大产业发展规模。
        历届县委、政府立足生态及光热水资源优势,着眼农民持续增收,按照建设“大花园、大果园” 的目标要求,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因势利导,大力调整林业产业结构,认真实施“特色产业富民”战略,把做大做强林果产业列入全县四大特色产业之首,着力推动生态型林业向生态经济型林业转变。大力培育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制定了《彭阳县林果产业发展规划》,采取流域生态经济沟、庭院经济、设施栽培和嫁接改良提升“四种模式”,大力发展以杏子为主的特色经济林,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以杏子为主的生态经济林53.2万亩。通过良种选优和嫁接换优,扩大发展规模,建成长城塬、麦子塬等流域集中连片优质高效红梅杏经济林10万亩,嫁接改良低产山杏8万亩;杏子产业已初具规模,年鲜杏总产量达2.24万吨,杏干、杏仁产量达到0.6万吨,杏产业总产值达到1.72亿元,年户均经济收入达到3400元,其中红梅杏今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电商销售突破500万元。县内两家果品加工企业年均生产能力1000吨,产值达2500万元。
        二、科技引领,有效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紧紧围绕红梅杏产业开发,从良种选育、标准化栽培、防霜避害、高接换优、节水抗旱、病虫防治及贮藏营销等方面总结栽培技术规程、良种选育等科技成果,制订出台地方标准,同时,培育推广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红梅杏优良品种,做好良种认定和推广。以示范园建设为抓手,培育典型,提升层次,以点带面,扩大规模,不断推进林果产业优化升级。先后建立红河上王、长城塬金岔、白阳阳洼等10个科技示范点,长城塬、麦子塬2个科技示范区。实施“科技入户”和“科技培训”工程,近三年累计培训果农1万人次,培养技术能手1000名,扶持林业科技示范户500户,切实提高了果农素质。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林栽培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了群众科技水平,使农户都能够熟练掌握红梅杏栽培管理技术,为红梅杏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走“科技兴林”的路子,加强与北京林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院校的科研合作,加大林业技术人员和果农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科技素质,培养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专业化技术队伍,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拓宽渠道,全力打造产业优质品牌。
        彭阳红梅杏具有甘甜爽口、清香怡人、天然健康、绿色原生态等优点。近年来市场销售旺盛,每年都供不应求,远销往全国大中城市,赢得客户的好评,每公斤红梅杏可销售20-30元,产值逐年增加,彭阳红梅杏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豆豆”。

为此,我县特别重视红梅杏宣传策划、市场营销、包装设计和品牌保护。鼓励和引导建立彭阳红梅杏交易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健全营销网络,发展连锁店、直营店、配送中心和电子商务;支持企业、合作社参加各种形式的展示展销活动,促进了产销有效对接。建立质量安全追塑体系,示范区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农资、统一技术规范,统一包装,统一品牌销售,形成生产、销售、贮藏、运输、加工、包装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同时,制定标准化管理方案,指导果园配方施肥、丰产树形培养,无公害防治病虫害,提升“彭阳红梅杏”专用标志注册使用率,实行有效保护。对合格的红梅杏全部实行标志出售和优质优价,杜绝不合格产品及其它地区类似产品以次充优或冒充“彭阳红梅杏”品牌的行为。已先后成立红梅杏协会1个,发展红梅杏专业合作社50家。同时,采取“国有苗圃+农户”的形式,每年培育优质红梅杏种苗450多万株,建立红梅杏良种采穗圃2000亩,骨干苗圃450亩,实现年均生产优质红梅杏穗条33.6万根,在满足全县红梅杏基地建设用苗外,还可向周边县市提供部分专业繁育的苗木和穗条。随着红梅杏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现已建成包装、贮藏、营销龙头企业2家,营销能手20多名,建立储藏库5处,冷藏保鲜25吨,红梅杏产业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和脱贫致富新的增长点。
        四、政策驱动,大力推动产业发展链条。
        彭阳县以“大花园、大果园”建设为蓝图,明确了红梅杏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总体目标和政策措施,建立了以政府为投资主体,吸引民间资本,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加大对红梅杏地理标志产品、新技术推广、红梅杏产业建设等方面的投资,激发基地建设发展活力和后劲,考虑红梅杏产业建设的前三年几乎没有经济效益,农民收入和生活受到影响,县财政每年每亩给予100元的土地补偿费,连续补助3年。一方面,大力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鼓励、支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农村乡土人才及农村致富能人领办和开发建设红梅杏基地,让他们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引导农民通过反租倒包等形式,合理进行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经营能手转包。另一方面,培育一批从事红梅杏种植、产品加工、市场流通的龙头企业,按照“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市场导向”的原则,建立“龙头企业+科技部门+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形成企业与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联结体和利益分配长效机制。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帮助种植户与加工销售企业、科研院所之间加强横向联合,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开拓市场,增强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与此同时,结合全县精准扶贫整体规划,帮助贫困户每户发展2亩以上红梅杏,无偿提供苗木补助。着力推动122个贫困村4.48万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红梅杏产业彻底脱贫。
        五、多措并举,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后劲。
        近年来,县委、政府立足地理资源优势,把发展彭阳红梅杏产业作为支柱产业。通过杏花杏果旅游文化节、红梅杏休闲观光采摘园等形式,扩大了外界对产品品质和彭阳独特的杏文化的认知,提升了彭阳红梅杏品牌知名度,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每年四月山花节,大批区内外游客来彭阳欣赏漫山遍野的杏花;每年七月杏子成熟季节,游客又远道而来品尝酸甜可口的杏果;走进红梅杏休闲观光采摘园,享受采摘乐趣。红梅杏已成为彭阳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的主渠道。2016年第五届杏花杏果旅游文化节,已累计接待各类游客38.2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收入达2.86亿元,有效拉动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增长。
        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彭阳红梅杏多年的发展历程,主要经验来自于“五个依靠”:一靠行政推动。若要富,栽果树。强有力的行政推动是我县林果产业发展的关键。二靠科技支撑。多年来,我们把技术队伍建设和果园建设同安排、共部署,组建了一批技术过硬、责任性强的专业队伍,长期在田间地头巡回指导,为林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三靠示范带动。几十年如一日,建立了各种科技示范样板园,一园带十园,十园带一片,片片用线串,线线聚成面。四靠典型引路。采取建名园、务名果、育能人的方法,注重培育典型,推广典型,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五靠龙头企业带动。通过龙头企业和合作社,逐步规范果园标准化管理,帮助农户订单营销,延伸了链条,提高了效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