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监管挑战和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6期   作者:赖耀东
[导读] 在当今时代,针对金融行业的监管不应当是仅仅针对传统的银
        赖耀东
        国信资本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在当今时代,针对金融行业的监管不应当是仅仅针对传统的银行机构等的监管,还应当继续加大监管范围,针对新兴的金融科技加强监管措施,像对于互联网金融更应当强化监管力度。而目前对于金融科技的监管,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以及面临很多挑战。于是,笔者在此文中针对金融科技的风险因素和面临的监管挑战,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应的监管措施。
        关键词:监管;金融科技;挑战;措施
引言
        金融科技的发展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趋势,与此同时,现阶段的金融科技企业仍然“重金融,轻科技”让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大的金融风险,这也就充分说明对于金融科技加强系统性监管的重要性,而如果一旦监管不力,就会导致金融市场乱象的现象,就比如说随着互联网发展的“p2p”的诞生,给整个金融行业产生了巨大活力的同时,其发展过程中又由于传统的银行监管模式对于p2p的监管明显不力,使得在p2p行业“违规融资”、“违规放贷”的现象剧烈增长,而如果相关企业在扩张庞大了以后,一旦在内部出现问题,将会给整个金融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严重甚至会出现巨大的金融危机,导致诸如2008年发生的那场在美国产生的“次贷危机”一样,会严重损害p2p金融体系中投资人和借贷人的权益,最终就造成了不得不由政府出面,实行对p2p的全面清退这样的局面发生,而且对于金融科技的监管不力,甚至会产生大量的“校园网贷”的产生,一方面会促使青少年产生错误的消费观念,另一方面回让很多大学生深陷“校园贷”而无法自拔,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巨大的债务危机。所以,针对金融科技的监管体系实行全面深化的改革,让监管力量真正强大,让监管措施有效落实,对于促进我国金融科技良性发展来说势在必行。
1.金融科技的风险因素分析
        金融科技自身在发展过程中,会存在一系列的风险因素,像金融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信息披露比较困难,迅速扩张的市场规模容易引发市场危机都是目前存在的比较大的风险因素,这些情况一方面也充分说明了加强对于金融科技的监管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出了风险因素的增加给金融科技的监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难度。于是笔者在此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了一个具体的分析,以求寻找对于金融科技监管体系改革的重点方向,
        1.1单个金融机构的脆弱性
在金融科技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其中的科技性质会使得企业对互联网有些非常强的依赖性,特别是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开展金融业务和提供金融服务必须要依靠互联网技术才能够实现,就比如说现在新兴的线上支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银行的功能,用户会把资金放入像支付宝和微信这些电子钱包里面,同时利用这些线上钱包来完成支付,另外现在很少人会愿意把钱存入银行,都是希望通过把钱放入这些线上钱包里面来获取比银行更多的利息,线上投资,线上金融理财虽然能够带给用户较大的经济收益,但是,由于一些金融机
        构自身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会使得金融机构本身具有很大的脆弱性,一旦遭受到黑客攻击,或者是遭遇比较大的金融危机,这些科技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体系就有可能全面瘫痪,从而就使得金融机构存在难以预料的风险因素,而这些也应该是针对科技金融的监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1.2信息不对称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其提供金融服务和开展金融业务过程中的所有信息,都应该像相关监管机构提供信息披露,然而笔者在调研中发现,金融科技企业对于信息披露这项基本义务履行得非常不到位,特别是很多科技金融企业虽然能够将表面的信息披露工作做好,但是其中核心的信息会通过互联网技术加以掩盖,导致了科技金融机构的交易信息并没有能够全面化地公开透明,缺失的金融信息使得对于金融科技的监管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特别严重,也成为了这些金融科技发展中的另一项市场风险因素。一方面,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会让金融科技企业的发展产生很多的不利因素,严重时甚至有可能加剧科技金融机构面临破产的后果,引起巨大的金融风波,另一方面,信息不对称会使得科技金融机构中的金融交易出现非常大的问题,交易双方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影响金融交易市场的有序进行,严重会产生巨大的债务危机,就比如说科技金融贷款中对于贷款人信息的审核出现问题,会让还款成为一个难题,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贷款放给了很多自身不具有还款能力的用户,给金融科技企业推挤了大量的债务,而且这些债务很多都是来自于银行机构,债务的堆积就不得不使这些金融科技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
        1.3市场规模急速扩张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科技、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金融科技企业跟着技术发展的趋势,科技发展的力量,迅速扩张自己哦哦金融市场,使得现目前金融科技的市场规模非常庞大,这让金融科技企业给整个金融服务行业带来了新鲜的活力和巨大的发展机会,但是同时不可避免的是,急剧扩张的金融科技企业给金融市场带来了非常大的风险因素,很多庞大的金融科技有着巨大的资金吸引活力,就比如说近期的蚂蚁金服上市计划,可以说给整个金融科技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样的金融科技企业一经上市,能够带来巨大的融资活力的同时,将会对整个金融体系带来巨大的变化,而在这样迅速扩张的庞大金融科技企业本身就是一套非常全面的金融服务体系,一旦对于这样的金融服务体系监管不到位,将会产生巨大的风险,这也是为什么最近银监会通过对蚂蚁金服高管进行谈话,使其调整自己的上市计划,让其在监管下上市的原因所在。
2.金融科技给金融监管带来的挑战
金融科技企业在各种新兴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加快了发展的脚步,强化了扩张的规模,这给对于金融科技企业和机构的有效金融监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是由于传统的金融监管体系已经不能够满足现阶段针对金融科技的监管需求,另一方面是因为金融科技自身的风险在监管体系下很难把控,以及由于金融科技的融合发展模式使得金融市场更加复杂多变,

        让监管的方向很难把控,使得监管的力度难以适应金融科技企发展的脚步。
        2.1金融监管理念过于传统化
        伴随着金融科技迅速扩张,金融市场的发展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融交易形式也得到了进一步创新,但是,目前的金融管理理念依然是保持着传统的对于银行的监管理念,并不能够适用于新型的金融科技监管,因此,金融监管理念过于传统化是现目前针对金融科技的监管面临的一个首要挑战。首先,对于金融监管的危机意识明显不够,也就是说伴随着金融科技企业发展过程中,技术的变革,金融交易模式的变化这些方面,金融监管还没能及时更得上这些变化,经常性出现问题后再监管,使得监管并不能形成具体的成效;其次,金融监管措施缺乏针对性,在针对金融科技的监管中缺乏灵活性,现目前的监管还比较统一化,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针对性监管理念,同时很多监管还阻碍了金融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经常性为了监管而监管,在监管中并没有让监管给金融科技带来任何成效。


        2.2金融科技增加了金融风险
        随着金融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身的风险因素非常大,经常性出现一些始料不及的风险,很多金融科技企业本身实力并不强,还在依赖互联网对金融业务进行盲目扩张,形成了一系列的风险因素,因此,金融风险的增加也是现目前金融科技监管体系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首先是金融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遭遇金融危机的风险因素,很多金融科技企业在面临金融危机时有着“卷款跑路”的风险,这就会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很多投资人的权益受到了侵害,其次,金融科技的放贷规模增多,所导致的回笼资金困难的现象也在加重,形成了整个互联网金融科技乱象,严重甚至会让很多金融科技面临倒闭的风险,这两个方面就给金融科技监管工作的开展带去了很大的难度。
        2.3跨界融合发展对传统的监管模式形成了挑战
        金融科技的发展形成了非常大的跨界融合,新兴的金融科技企业或互联网金融机构到底是隶属金融行业,还是隶属科技行业一直以来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用金融的手段去监管有可能会影响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而用科技的角度来加强对于金融科技的监管作用往往又不能使得金融监管有很大的力度,所以,金融科技企业的跨界发展给传统的金融监管模式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在金融科技中的应用,金融科技企业的科技化和数字化也越来越明显,很多互联网金融机构也注重于对这些新兴技术的开发,因此,“重技术,轻金融”的金融科技让金融监管的“手”不知道往哪里放,金融监管缺乏明确的方向;另一方面,现在很多金融科技企业注重对于各种金融产品的融合,特别是互联网科技公司同时具备投资理财、移动支付、线上钱包等互联网金融服务,就比如说微信支付同时具备了理财、支付、存款的金融服务,这就使得传统的金融监管模式并不能顾得上对于金融科技企业每一项金融产品的有效监管到位。
        2.4监管规则趋于静态而导致监管实时性不足
金融科技的发展过程中运用科技的手段,来开展相关金融业务和提供金融服务,在推动
        了整个金融行业创新化发展的同时,也催生出了具有互联网特色的金融产品,比如说虚拟货币、数字货币这些互联网金融产品就是在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中被催发出来的,今年来炒得非常火热的“比特币”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这些新兴的互联网数字化金融产品让金融科技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监管规则能够灵活变化才能让金融监管变得时效化。但是,目前的监管规则显得比较统一化和静态化,基本上还是针对传统银行的金融监管规则,监管规则缺乏灵活的变化,这与处于不断创新和变化发展的金融科技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导致了传统静态化的监管规则并不能对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变化形成有效的识别。
3.针对传统的金融监管模式和金融科技风险因素的应对性金融监管措施
        金融科技同时隶属于金融行业和科技行业,对金融科技的有效监管应当从多个角度去开展,从不同方面去实施,要满足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同时,强化监管力度,用金融监管的手段避免互联网金融的乱象,同时,针对金融科技的监管模式需要得到进一步改革,从而能够科技的手段,完善一套针对性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让金融科技的监管能够具有时效性,让金融监管的手段能够体现灵活性。
        3.1更新金融监管理念,做到与时俱进
        做好对于金融科技的有力监管措施,首当其冲就要从金融监管的理念着手,改变传统的金融监管理念,让针对金融科技的监管理念能够与时俱进,全面满足对于金融科技的监管需求,实现监管的可持续,达到监管的有效性。针对金融科技的监督要体现出监督的主动性,当金融市场出现任何波动,以及出现新的金融产品时,金融监督应当要对这些变化及时监管、主动监管,要主动商讨关于应对新兴的金融变化的监管法规,确保监管工作的时效性,与此同时,对于这些新兴的金融产品也要形成一个主动的追踪监督,让这些新生的金融产品,特别是互联网金融产品在发展过程中能够被监督所约束,从而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发展。
        3.2认清金融科技本质,整合金融监管资源
        在当今时代,各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体现了对于金融的融合,泛金融化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行业发展的一个标志特征,这一方面体现了互联网等新技术对各行业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各个行业逐渐整合了金融科技的资源,迈向了金融化的发展历程,因此做好对于金融科技的监管,还应当要认清金融科技的本质,整个不同的金融监管资源,从全方位的角度来采取对于金融科技监管的有效措施。首先,要能够认清楚科技对于传统金融行业的加持,掌握科技发展的趋势,把金融科技发展的本质充分了解和运用,让整个科技业态下的金融科技能够在成熟的监管体系下得到监管;其次,要能够改变单一化的监管,充分整个各个金融监管机构的资源,还可以整合各个行业的监管资源,确保针对金融科技的监管措施能够全方位开展。
        3.3实施适应性监督,提升金融监管的灵活性
当前的金融监管体系不能够满足和适应金融科技的变化趋势,成为了金融监管的最大壁垒,因此,针对金融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变革,对于它的监管机制还要能够实现对于金融科技
        发展的适应性监督,从而全面强化金融监管的灵活性,促进金融科技在得到有效监督的同时能够稳步创新发展。首先,相关立法机构应该要掌握好金融科技的基本框架,针对金融科技的特征,制定针对性地监管法律法规,从而提升监管的灵活性;其次,对于金融监管机构提出的监管要求,在监督过程中要确保金融科技企业能够坚持执行,让监督有力。让监督有效。
        3.4借助科技手段,建立金融监管科技化系统
        金融科技本身就带有非常浓厚的科技化和数字化色彩,特别是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更是让金融科技的科技色彩越来越浓厚,这就充分说明了针对金融科技的金融监管,也要利用好科技化手段,用技术支撑金融监管,建立一套完善的金融监管科技化系统,提升金融监管的监管效率的同时,还能够促进金融监管措施的系统化发展。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这些数字化手段,全面掌控金融交易市场的各项数据,用科技的手段解决传统的金融科技监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数据等相关信息来监督和管控好金融业务的合规性以及金融服务的合理化;另一方面,要制定出相对应的金融监管标准和规则,让数据、技术等方面的科技化监督能够有一个标准规则去执行监督,同时也要确保监管过程中对于数据隐私的保护,避免监管中的一些机密信息被泄露,保证金融监管科技化系统保险性。
参考文献
[1]钟成林,胡雪萍.科技金融数字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影响研究——基于异质性实现形式视角[J/OL].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3[2020-11-3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023.c.20201116.1350.002.html.
[2]何宏庆.区块链驱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优势、困境与进路[J/OL].兰州学刊:1-13[2020-11-3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2.1015.C.20201123.1651.004.html.
[3]柴洪峰,王帅,涂晓军,孙权,马小峰,吴杰,才华,郑晓龙,王飞跃.智能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理念、平台框架和展望[J].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2020,2(03):214-226.
[4]范云朋,尹振涛.FinTech背景下的金融监管变革——基于监管科技的分析维度[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09):63-69.
[5]耿宇宁,燕志鹏,史敏.数字科技进步对中国金融生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