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239000
摘要:区块链本质上是由集中、分散、区块形式组成的数据库。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取决于密码学、共识机制和对等网络(P2P)三个核心技术。因此,区块链形成了不可变更、灾难恢复能力、交易追踪等特点。本文基于国际贸易中区块链应用的场景与法律分析展开论述。
关键词:国际贸易;区块链应用;场景与法律分析
引言
目前,由于全球贸易紧缩和数字经济发展不足等问题,国际贸易的变化和升级面临一系列障碍和困境。随着中国区块链产业的形成和完善,区块链将更多地适用于国际贸易,帮助国际贸易转型升级。本文分析了区块链的演进过程和特点,分析了通过区块链推进国际贸易转换的作用机制,如加强单一窗口能力、推进信用证升级、跨境交易模式升级等,并对区块链在国际贸易中的具体应用实例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区块链+数字技术”完善数字贸易基础设施,通过“区块链+金融监管”推动贸易局金融质量的提高。通过“区块链+创新技术”为国际贸易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1全球贸易治理体系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主导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的签署为标志,全球贸易治理的制度体系开始形成,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取代关贸总协定,成为全球贸易治理体系的核心。作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柱,WTO在推动全球贸易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目前这一多边贸易治理体系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推动建立新的国际贸易规则已成为各方共识。全球贸易治理体系难以化解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的利益冲突,这是其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全球贸易的规则设计早期主要掌握在主要发达国家手中,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很难得到保证。以“特殊与差别待遇”为例,发展中国家加入关贸总协定的重要原因就是为了争取“特殊与差别待遇”,但一直到1965年协定中才增加了关于发展中国家贸易和发展的第四部分,发展中国家才在规则中争取到“特殊与差别待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生冲突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技术领域,例如《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即以保护知识产权为主要目的。尽管发达国家在制定知识产权规则时通过设置过渡性条款和例外条款来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基本技术需要,但是对于最顶尖的技术仍然进行层层限制。实践中,发展中国家在这样的制度设计下获取技术的难度反而增大,知识产权委员会(CIPR)的报告显示,知识产权政策的拓展并不可能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带来收益。21世纪以来,新兴经济体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2018年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随着实力的增长,新兴经济体希望改变原有的贸易规则和利益分配格局,要求WTO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2区块链技术
在区块链中,权威或官方机构不作为中介。交易直接发生在交易者之间,并在整个系统中广泛传播,因此被称为点对点网络。交易的信息不是由单个第三方管理的,而是由网络上的每个节点记录的,因此集中和分散。也就是说,存储在区块链中的信息记录在每个节点上,要操作信息,必须侵入系统的大部分节点。在计算机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区块链中存储的信息不可篡改,灾难恢复能力强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外,数据库的数据可靠性和完整性由网络上的许多节点共同维护。各节点收到相关信息后,参与竞争获得会计权,由获得会计权的节点记录数据,拥有会计权的节点记录数据后,其他节点验证并更新记录的信息。此过程允许系统向外部提供合并信息记录,即“帐簿”。密码学在区块链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确认用户信息和保护个人用户数据的隐私。区块链中的数据由多个网络节点记录,帐簿数据实际上是公开透明的。这可能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将加密相关技术应用于区块链可以解决此问题。密码学在区块链中的应用主要是数字签名技术,数字签名技术依赖于哈希函数和不对称加密技术。哈希函数的应用主要是为了生成账本数据的数字指纹(fingerprint),有三个特性:单向、弱冲突性和强冲突性。
3构建基于区块链的海关程序,提升海关的数据驱动力
将区块链技术纳入海关流程,运输人员可以将供应链数字化,消除导致昂贵延误和腐败的许多中介。数字分布式帐簿的设计是安全的,只有在其他处理节点同意的情况下,每个交易才会上传到链中。没有网络上其他用户的批准,几乎不可能编辑欺诈性索赔或过去的交易。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海关程序后,海关将更加驱动数据。
海关通过参与区块链,可以准确及时地收集所需数据(卖方、买方、价格、数量、承运人、金融、保险、商品状态、位置等与商品相关的所有数据)。海关可以成为区块链的一部分,更多地包含在贸易过程中。发送到区块链的数据将自动集成到海关系统中,并与贸易商和承运人提交的数据进行对比。在更集成的版本中,海关还可以自动删除商品,包括区块链本身。另外,区块链还可以帮助海关更好地打击金融犯罪。海关和有关当局将定期更新银行系统内被滥用,可能隐藏非法资金流动的事件。运营商提交的贸易数据和金融机构记录的资本转移之间的反复比较将能够调查金融犯罪。
4“区块链+”金融监管,提升贸易国监管科技水平,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
数字化给全球金融带来了急剧的变化,国际贸易的运营方式越来越丰富,运营效率越来越高,但新技术的出现使金融犯罪、洗钱和恐怖主义在行为中越来越难以检测和阻止,金融监管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区块链成为我国登上数字最高峰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新底层技术,区块链技术开发也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因此,有必要对区块链的金融体系发挥监管作用。金融领域的监管体系要随着区块链的发展,不断探索新的监管技术、监管体系,以区块链底层技术在金融领域构建“区块链监管方案”,弥补现有金融监管的信息确定性、产权保护、交易共识等不足。金融体系完善,金融秩序稳定。同时,一个国家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不仅有助于改善各国国内金融贸易制度,还将减少国际贸易中产业链上下失衡的现象,加快各国金融开放进程。总之,一个国家完善的金融体系也将对越来越密切的国际贸易产生反作用,促进国际贸易的变化和升级。通过对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对传统的金融领域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不对当前的金融监管制度和法律进行改善,无法促进区块链技术在新型金融模式中的应用,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和法律问题的研究,通过对应用的分析以及法律的完善,提升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效率。
5加强法学领域的产学研多方沟通协作,引导区块链良性发展
虽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领域由数字资产向供应链管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版权保护等更多领域延伸拓展,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目前总体尚处于不断探索的初级阶段。需要产业、教学机构、研究机构多方共同努力,以推动区块链核心技术进步和技术应用落地,促进区块链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结合2019年从事区块链企业的服务类型、发展定位来看,多数企业在区块链项目的开发上,多以底层技术的研究、信息数据的处理、解决方案的提供、公共链、平台链等为主,整体上呈现同质化现象,极易导致行业恶性竞争。而这现象产生根源在于“闭门造车”。区块链产业掌握的更多的是实践条件,但缺乏先进理论的供给;而高校或各研究学界拥有国内外先进理论,却无充足的可实践的物质条件,因此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加强沟通与理解,才能促使区块链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建议加强产学研多方理论交流与沟通,共同推进技术的实际应用,才能不断迸发出区块链的科技智慧,为实体经济赋能。
结束语
在区块链技术日益发展的背景下,跨境交易的本质为区块链技术提供了很多交易促进潜力。本文探索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缓解贸易融资、改善海关程序、追踪商品来源等国际贸易领域的可能性。如果成功创造有利于区块链广泛发展的生态系统,国际贸易在未来可能会完全不同。目前,区块链技术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面临技术、互操作性、法律问题等诸多挑战,应在充分发挥技术潜力之前解决。今后,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各国政策的逐步支持,我相信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栗祥.区块链技术对国际贸易单证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02):112-113.
[2]李亮.区块链技术在国际结算业务的应用与创新[J].纳税,2019,13(35):182-183.
[3]张世恩.区块链正在改变国际贸易[J].发展,2019(12):14-15.
[4]上海:用区块链技术保障企业国际贸易便利性[J].检察风云,2019(23):7.
[5]田雪晴,张晓玉,雷珂.区块链技术在国际金融与贸易上的应用和影响[J].时代金融,2019(16):81-83.
作者简介:
赵光,安徽滁州人,1985年生,现为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滁州供电公司法律顾问、公司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