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军工科研院所专业管理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王仲耀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科研与技术改进工作不断推进,科研院所也在改革大潮中纷纷改制,为了提升科研院所学术研究的管理效力必须积极做好专业管理,本文就目前军工科研院所专业管理当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而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北京市  100095
        摘要:近年来我国科研与技术改进工作不断推进,科研院所也在改革大潮中纷纷改制,为了提升科研院所学术研究的管理效力必须积极做好专业管理,本文就目前军工科研院所专业管理当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而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军工科研院所;专业管理;学术研究
        军工科研院所发展过程中进行高效率的专业管理能够提升科研单位的行业竞争力,为军工科研院所争取更大的行业影响。但是当前由于部分科研单位存在对学术建设不重视等问题,人才管理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导致军工科研单位在学术方面的地位受到影响,必须积极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探索优化对策,为军工科研单位进行专业管理提供更加合理的路径。
        一、当前军工科研院专业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
        (1)学术权力的价值体现不足,军工科研单位学术研究氛围不够浓厚
        在当前军工科研单位的学术研究氛围建设中,学术权力价值的充分体现能促进军工科研单位的内部创新和勇于探索的学术精神,对于专业科研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很多军工科研机构中,学术委员会的职责功能缺失非常普遍,学术委员会本身存在的意义是实现科学决策和专家治学,然而在某些军工科研机构的学术委员会的职责已经仅剩下咨询团体的作用,这非常严重地影响了军工科研机构的发展。
        (2)军工科研机构的人才流失情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逐渐成为市场上的热门职业,人才流动开始逐渐朝着互联网或者信息技术相关的企业,这些企业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广,薪资水平高。也因此,军工科研机构同样受到了人才流动不均衡的影响,军工科研院所对于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也在逐年下降。人才的流失主要体现在高级管理人才以及专业技术较高的科研技术人才两个大的方面,这对军工科研院所的专业程度影响很大。这不光是市场造成的原因,也是军工科研院所对于人才市场的趋势了解不足造成的,军工科研院所应当具备多维度的人才需求标准和考核选拔机制才扭转这一颓势。
        二、提升军工科研院所专业管理效果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科研与学术管理制度
        要保证军工科研院所的学术权力价值得到发挥,必须通过制度建设来完成这一举措,对于学术权力的制度建设需要建立合理的保障制度,而这种制度又体现在学术与行政的合力作用。完善的制度会加强军工科研院所的学术氛围,对于各个专业研究的能力提升也会提供源动力。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军工科研院所学术委员会的组织章程,并在日常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加以优化。对于学术委员会的工作内容,职责以及权力等等事项进行明确的说明。对于日常的学会委员会的运转流程要制度化,提升军工科研院所的权威专业性,并提升科研院所的创造革新能力。
        (2)提升军工科研院所的人才管理效果
        人才是任何一个科研院所的根本所在,军工科研院所更加不能例外,引入先进科学的人才管理理念是提升人才管理的重要前提。人才是科技院所的基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源动力,要制度化地完善吸引人才并固定人才的方针政策。只有科学的人才管理理念才能实现这一目标。要转变传统的人事管理部门思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发挥专业人才的创造能力,突出专业价值的核心功能,形成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提升人才的创造能力的多种角度于一身的人才管理制度。

以人才创新为优化学术氛围作为吸引力,使人才得到高于以往旧观念的重视程度,有了这个先决条件,人才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地以科研院所的浓厚学术氛围加上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积极地投入到科研创造的轨道当中。
        军工科研院所相比较其他的学术机构,因关系着国家安全,因此受到国家的重视程度是高于其他科研机构的,要将这一优势转化为军工科研院所对于研究成果的追求当中来。在追求国际领先学术水平的同时,要提高军工科研院所参与国防建设工作的意识,军工科研院所的价值包含对国防事业的实质性贡献和积极追赶国际军工科技水平的双重目标。应凸显军工企业在行政和市场层面的科研价值,建立规范合理的奖励机制,鼓励各个军工科研院所和其中的科研人员不断研究新技术以及以新技术为基础的军工产品概念。要在日常工作中对科研人员进行考核评测,不仅要对学术水平有所要求,对于个人品德,业务技能进行综合性的评测并依据结果对优秀的科研人员实行激励政策。对于人才管理的具体方针,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选拔筛选,进入研究院所的科技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考核,保证科研人员的专业水准和思想意识,提升军工科研院所的学术研究氛围和创新能力。
        (3)将重大国防科技成果的总结学习作为研究动力
        重大的国防科技成果对于军工科研院所不仅是一种激励,而且还能够通过学术角度的分析提升当前科研院所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方向的调整能力。无论是国防科技类还是国家科学类的奖项评委对于我国当前的科研技术水平或是国际上的科研技术成果都有比较客观清晰的认识,各类奖项也说明了各个军工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是否符合我国的国防建设需求的。例如某研究院的超音速机动飞行器技术以及飞行试验获得了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这项研究成果体现了在高科技局部战争中超音速飞行器的重要性。另外还有弹道导弹红外,可见光精确制导以及依托“北斗”卫星的载弹侦察技术获得了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这项研究成果体现了弹道导弹精确制导能力的国防需求。这些获奖研究成果都指出了我国科研院所当前科技研究和产品概念的风向标。这使得各个军工科研院所对于科技人才的方向以及研发方向具备了清晰的目标,在科研工作的开展上更容易获得方向和目标。有了这个目标,军工科研院所便能够引入人才,分配人才及资源,开展研究工作。专业管理将成为军工科研院所的核心建设方向。为各级军工科研院所提供目标方向,对他们能否快速地适应市场,实现国防科技源动力的能力提供保障。
        (4)积极进行军民两用技术研发推进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工作,但更多的是倾向于“民参军”政策研究与支持,对于军转民,特别是特殊传统行业,如民爆、石油等行业,军工单位资质办理困难,即使通过军用技术转化而来的成果产品性能优异,也可能无法实现落地。建议加强行业资质顶层设计,对于适用于军民两用技术的行业,打破资质壁垒,统一资质类别,研究实施资质分级制度。例如,在涉及火工品的民爆和军用火炸药行业,实施统一资质,不同分级制度,达到相应等级的可以从事相对应的业务。高等级可从事低等级相关业务,无需另行申报。
        结束语
        总之,在我国军工科研院所专业管理过程中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在当前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下,军工科研院所必然能够转变专业管理思路,积极吸纳学术与科研人才,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进而通过优良的学术环境为本单位争取更大的人才吸引力,从而达到专业管理的良性循环效果,为军工科研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徽,杨杨.新形势下军工央企所属科研院所企业化改革路径浅析[J].经济师,2018(09):42-46+51.
        [2]王锐,唐晓波.对军工科研院所科研资源开放共享的思考[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5(17):15-17.
        [3]杜人淮,汪琳.军工科研院所建立合作科研体制的构想[J].军事经济研究,2000(01):14-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