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建工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省 710054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来自世界和内部的多重竞争,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企业若想占领更多市场份额,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转变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模式,通过更加科学的企业内部控制措施,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是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1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联系
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实际上目标是一致的,主要是为了保证企业内部的资产安全完整,有效推进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企业通过内部控制可以严格管控日常经营管理,保证企业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风险管理则是对企业内外的风险进行预警、识别、评估和解决,由于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企业的各个经营环节都有可能产生风险,企业通过风险管理能够最大程度地控制风险,降低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总而言之,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企业只有加强内部控制,提升内部控制水平,才能够提升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
2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问题
2.1企业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企业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多重竞争压力,随着不可控因素的增加,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传统模式下的管理方法与现代化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但仍有很多企业缺少风险管理意识,不能真正地、全面地认识到风险管理对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缺少专门的风险防控部门,对企业潜在的风险预估不准确,一旦企业出现一些经营风险,没有应对措施。也有一部分企业对风险管理认识不够科学,片面认为风险意识主要是应对财务方面面临的风险,加大对资金运作方面的风险管控,忽视了来自政府政策、营商环境、经济法规等方面的风险预估,风险管理不科学。很多企业在培训员工时,缺少对员工风险意识的培养,很多员工认为自己只负责完成自己的任务,缺少与企业荣辱与共的决心和认识,在企业面临风险时会选择临阵脱逃,而不是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2.2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监督工作不到位
内部控制主要针对的是公司各部门中层管理者以及员工的内部经营活动监督,并且内部控制监督机构,是受高层管理者的委托,以内部控制相关管理制度为依托开展内部控制监督活动。基于内部控制产生这一特征,通常内部控制对于高层管理者,缺乏监督以及制约能力,导致内部控制权力的行使受到制约,一旦高层管理者做出对企业可持续性经营产生风险隐患的决策,而内部控制相关部门却因为权力的制约,而无法帮助企业杜绝和减少风险隐患,就会对企业的可持续性经营在日后产生一定的影响。简而言之,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对高层管理者的有效监督,从而无法完全杜绝企业内部产生的风险隐患。
3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相关举措
3.1强化企业与员工风险意识,建立科学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的健康发展,首先应当提升管理者的风险管理意识,企业的风险管理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包括监督管理、信息沟通、控制活动、目标制定、风险评估等内容,工作专业性较强,需要企业设置单独的风险管理部门,对企业综合评估,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应当对员工进行风险意识的培训和模拟,使员工风险识别能力不断提升,在面临风险能够做到临危不惧,从容应对。此外,管理者应当结合企业实际,根据风险管理工作及时对企业内部政策进行调整,让企业内部控制更有针对性,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3.2加强目标管理,优化风险管理环境
一方面要围绕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等加强战略规划,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市场发展环境、政策的变化以及企业面临的内外部机遇和挑战等,以此为基础做好目标的科学编制,形成具有指导性的科学的目标战略规划。围绕形成的目标等建立与相协同的风险管理体系,把握基本的原则,完善内部结构,优化工作流程,从而确保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活动规范开展。另一方面要对自身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具体而言一是要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内部控制专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素养,针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等,全面系统地开展相关方面的培训,既要做好政策的解读,同时又需要联系企业实际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等加强研究探索,集思广益,围绕企业的发展等进行头脑风暴,形成更多的意见和措施,保证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活动的持续开展。二是要加强全员风险管理意识的培育,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的岗位实际等不断提出更多的内控及风险管理的方式方法和理念等,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全员加强风险的排查与整改监督,助力企业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3.3强化全过程风险监督
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需要坚持动态化的原则,要考虑长远,又需要立足当下,形势不断发生变化,企业的内控风险管理机制也需要不断结合形势的变化等动态调整,为此企业要加强风险的识别、排查、监督整改等全过程的工作。对企业人员以及风险管理全过程都要通过制度来明确具体的管控要求,对风险管理操作的要点等进行确定,从而保证风险管理机制有效落地。同时还要树立全过程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监督管理要贯穿始终、全面精准开展,可以在常规风险排查与监督整改的基础上围绕关键点位和业务领域等进行等级的细分,依靠专家的力量等完善具体环节的风险管控机制和要求。利用现代化互联网技术等,对企业风险管理全过程的信息等进行采集、整理和共享,建立现代化风险管理平台,强化信息沟通。在信息平台的建立方面要充分引入大数据技术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以及生产业务等方面的情况等全面加强业财融合体系的建设,从综合防控的角度来建立现代化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密切关注信息的变化,要做好信息的动态分析和深度研究,针对发现的问题等及时进行整改,提高信息成果的转化应用能力。
3.4完善内部控制评价制度
内部控制的成果需要一定的检验,检验的方式可以通过开展内部控制评定来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可以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评价机制可以增强内部控制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责任感,并且评价机制可以帮助内部控制相关工作人员认识到在工作中的不足,进行及时的改进,从而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职能。可以说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对内部控制制度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在评价机制的建立过程中,要对其内容进行充分地思考。思考具体应该怎样评价流程以及评价的相关问题,评价结果的如何界定等。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科学的,并符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的评价制度,才可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科学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实现平稳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而风险管理则是企业规避风险,减少损失的必须途径,二者相辅相成,在企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企业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根据企业发展规划与风险评估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机制,才能够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确保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西民.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分析[J].会计师,2018(13):56–57.
[2]吕永山.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8,493(20):60.
[3]赵睿.以全面风险管理推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创新[J].财会学习,2016(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