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胡方刚
[导读] 摘要:为改善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环境污染与破环问题,我国大多数城市均已开始提起对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视,并将此类工程列为市政工程项目的重点工作之一。
        身份证号码:32132219870826xxxx
        摘要:为改善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环境污染与破环问题,我国大多数城市均已开始提起对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视,并将此类工程列为市政工程项目的重点工作之一。而为提升城市园林建设质量,则有必要对建设过程中的多方面问题进行分析。基于此,本文就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园林植物;保护对策
        1城市园林绿化设计
        1.1设计人性化
        园林景观设计中必须要体现出以人为本,因此,需要深入了解这一理念,并在设计中充分体现,以提高园林的可观赏性和使用价值。人性化不能只是一个口号,判断一处园林及其设计是否做到了这一点,通过观察开放后的人气就可以得到结果。人性化并不意味着纯粹的感官享受,而是人们是否愿意能从中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一个充分人性化设计的小公园远胜过一个华丽无趣的大广场。要做到设计人性化,就需要设计人员将人性与自然环境相统一,学习并了解美学、人体工程学、空间学、群众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做到满足人性、满足受众需要,从而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7]。
        1.2实现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在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考虑现代都市发展的客观情况,加以考察城市的环境和性能,整合建造区域的生态资源,在此基础上,美化城市形象,让园林景观起到美化环境和保护生态的双重作用。此外,要让园林具备可持续发展性,除了设计和建造期的前期工作外,还要让城市居民积极参维护园林整体,增加使用寿命和影响力。
        1.3实现低碳化、经济化
        园林景观设计不仅有美学的要求,经济方面也有低碳化、经济化的需求。后者在设计和建造中会影响最终建成效果,因此。在前期通过试验运作来观察大致的建造成效是否经济可行,而应当考虑重复利用已有资源,加以优化与改善,充分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的产生和排放。此外,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使改造可以尽善尽美。
        1.4做好园林植物的选择与搭配
        为了美观与生态需求,园林植物具备多元化的特点,在具体选择与搭配植物种类时,多加了解本地植物的特性,规划设计出适合整体园林的绿化空间。同时还要注意规划和协调的统一性,确保绿化的层次设计和整体结构的科学性。如果条件符合,可以适当考虑引入外来植物,因地制宜选择能适应园林建设所在区域且不会破坏生态平衡的植物,让园林植物更具层次性、多样性、稳定性。
        2城市园林植物保护优化策略
        2.1合理规划植物配置
        合理的植物配置策略能够大幅度降低园林植物保护难度。在此方面,要合理选择植物类型,如上文所述,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不尽相同,所适合的植物种类也不相同,因此要根据当地自然特点进行合理选择,如西北干旱地区可选择抗旱性强的植物、东南多水地区则要选择耐水性强的植物等,且要以本地树种为优先考虑对象,在引进外来树种时也要充分考虑其成活率;要合理设置种植密度,种植密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种植间距可以有效避免土壤养分不足,病虫害扩散速度较快等现象发生,因此要根据植物特性不同分别计算种植间距;要合理安排种植空间,乔木、灌木、藤本、草本等不同植物种类间可搭配种植,合理利用规划空间,实现绿化系统间的层次性,不仅能够提升绿化总量,而且能够保证植物对空气、光照及氧气的分配。


        以广东省深圳市深南大道新洲立交改造工程为例,该工程结合城市降水充沛、绿化量低、噪音大等特点,将城市道路间原本草坪改种为乔木,不仅提升了绿地吸纳雨水的海绵效益,而且增加了城市绿量,仅在改造后第1年内便取得了节水0.23m3•m-2、人工农药等管理成本降低70%、绿量增加26倍、噪音平均降低37dB的优异成效。
        2.2强化政府管理职能
        政府管理是强化园林植物保护效果的最有力措施之一。对此,相关政府部门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扩大投资,明确各分管责任,使相关部门的职责得到充分发挥,建立有效协同机制,使各部门强强联手,更好地进行园林植物保护;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指导相关人员科学管理,统一进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加强相关检疫工作,积极有效地防治外来物种,并制定应急机制,设置应急预案,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避免其对园林植物造成危害。
        以近年来北京、上海、武汉等地推出的增加道路树荫覆盖的林荫道标准为例,该标准增加了对快车道的林荫覆盖标准要求,如上海要求四车道以下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四车道以上的要求覆盖30%以上;武汉要求机动车道林荫覆盖率要高于40%;2020年初江苏省南昌市也创新性提出道路绿化“503020”模式,即快速路两侧50m、主干道两侧30m、次干道两侧20m建设带状公园绿地,并将其纳入管理条例,以上地区通过地方性法规从硬性规定园林建设面积角度实现对园林植物的数量保护。
        2.3宣传园林保护意识
        园林植物的服务目标为城市居民,因此对园林植物实施保护的主题不应只包含政府及园林负责人员,而是要由全体城市居民共同保护,而为达到全体居民共同保护园林植物的目的,则要加强对园林保护意识的宣传工作。对此,要通过公益广告投放的方式于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及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公益宣传,提升城市居民的保护意识;要在园林实地树立起公益广告牌,如“人美、街美、城市美,靠你、靠我、靠大家”、“芳草依依,大家怜惜”等标语时刻提醒居民进行园林保护;要加强对园林的巡查工作,发现严重破环园林现象则要进行一定数额罚款,并将其用于园林修复工作,起到警示作用[3]。
        2.4实现病虫害综合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园林植物生长健康的最直接杀手,因此要通过多种手段实现园林绿化的现代化综合防治,摒弃传统的仅依靠农药的单一防治方式。具体而言,加强植物检疫工作,将“以防为主,综合治理”始终作为园林植物保护的原则,增设植物检疫点并缩短检疫周期,及时发现植物中潜藏的病虫害,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中,避免扩散;要引进先进植物保护机械,利用机械作用在保障实际效果的前提下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使用效率,同时需要注意对此类机械的及时更新换代;要采用生物制剂农药,该类型农药药效强劲、针对性强、对人畜安全、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是理想的传统化学农药替代品;要大力发展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前者是指通过适当养护提高植物的免疫能力,并采取诱杀法、捕杀法、温度处理以及超声波等物理方式实现病虫害防治,后者则是指利用害虫天敌克制虫害,如利用花绒寄甲防治各类型天牛等。
        3结束语
        通过对城市园林设计要点的梳理,有助于园林建设团队相关人员重新审视自身建设模式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并结合园林植物保护优化策略实现园林建设后的优质维护与保养,使城市园林的调节气温、美化环境等功能得以实现,促进城市与生态园林相融合,以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陈丹丹.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与艺术手法[J].现代园艺,2019(16):99.
        [2]谭福娣.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及艺术手法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6(3):78.
        [3]刘钰.浅谈城市园林的景观设计[J].中国科技投资,2017(6):72.
        [4]刘艳平.园林景观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讨[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3):122.
        [5]靳春燕.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策略探究[J].现代园艺,2020(6):95-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