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2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王思远
[导读] 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现代化和工业化水平也在迅速提高,城市规模也迅速扩大。
        身份证号码:32130219921215xxxx
        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现代化和工业化水平也在迅速提高,城市规模也迅速扩大。这使得城市在高速积累社会财富的同时,人口比重不断提高,城市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对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和危害。简要阐述了生态城市的概念和特点,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水平,营造人文时尚、高效安全、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现代化与可持续生态人居城市。
        关键词:城市污染;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思考
        导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这种精神生活的需求。使环境更具观赏性和观赏性,使环境更具观赏性和观赏性。然而,在城市绿化建设中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对周边城市进行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如下:
        1生态型城市的概念
        1.1生态型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又称生态城市,主要是指尽可能减少人类发展对食物、能源、资源等必需品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减少余热、甲烷、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的新型城市形态。这一概念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计划。其实质是建立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生态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活形态。这也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结果。
        1.2生态型城市的特点
        (1) 区域性。即指生态城市的规划主要基于区域均衡发展的前提,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是区域各方面协调发展。
        (2) 整体性。即指生态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既要保证自身的经济繁荣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又要兼顾经济、社会、环境的平衡统一发展,实现三者的综合效益,促进人、自然、社会的共同繁荣。
        (3) 高效性。即指生态城市的本质是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利用和最大化利用,实现各种资源和能源的不同层次的综合利用,做到“用地上用得好”、“材料用得好”、“人才用得好”、“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从而实现垃圾资源化,从而保证城市各部门、各行业的和谐共生发展。
        (4) 可持续性。即指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可持续发展,即实现资源和能源在不同时空的科学合理的整体配置,确保其资源和能源既能满足当代人的发展要求,又能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着眼于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协调、和谐发展。
        (5) 和谐性。即指生态城市建设不仅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处,而且要促进和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1.3生态型城市的建设要求
        生态文明和生态景观的主要内容是生态建设和生态安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区域景观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基本要求和条件。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各种土地资源、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和空气资源,有效控制和改善城市环境指标,减少噪声污染、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问题。同时,要构建全面、全面、系统的城市生态经济平衡体系,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新兴产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建设“环保”、“集约”、“低碳”、“新能源”产业,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建筑、生态交通等新型生态经济。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弘扬和弘扬“生态文化”,引导人员转变消费方式,促进“生态消费”和“可持续消费”,真正实现全民参与的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态势。
        2生态园林城市的规划建设原则
        2.1以人为本
        至于生态园林城市规划设计的服务对象,其最终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个绿色、绿色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在生存、观赏、游玩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从人民利益的角度出发,最终建设科学合理的生态园林城市。
        2.2自然生态
        从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主体的角度看,其设计规划的对象主要是植被、花卉。不同的城市环境在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上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选择植被和花卉时,应尽可能将其配置为接近生态群落结构的自然结构模式,使其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作用。


        2.3统筹规划
        从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的构成要素来看,它涉及到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工业绿地、城市道路绿地等,每一部分的规划设计都要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全市生态园林规划需要对上述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使这些绿地在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要以牺牲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代价。在实际规划建设中,要充分协调好各要素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最终使城市绿地系统要素达到合理布局和效益最大化的效果。
        2.4可持续性发展
        任何城市的生态绿化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稳步实现,这就要求生态园林城市的规划建设要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能以破坏生态系统或自然资源为补充条件。否则,即使建设生态园林,也无法为人类实现可持续效益,不仅失去一定的经济资源,也不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
        2.5均衡性原则
        在城市居民分布上,其密度和功能分区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生态园林建设的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口分布和功能分区的特点,在总体布局上尽量做到均衡布局、形成多样化,建设生态、福利、商务等多功能的绿色空间系统满足不同区域的不同需求,为提高不同需求水平的市民户外游憩和生活环境质量打下基础。
        3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的优化策略
        3.1优化园林植物景观配置
        通常,在北京市景观规划建设过程中,由于植物苗木选择不规范,导致苗木成活率不高。甚至有园丁认为,北京应该选择更具特色或价格昂贵的树种,这样会增加很多额外费用,降低园林植物的观赏价值。开展植物配置工作,要注意选择价格低廉、成活率高的乡土植物。严格按照“宜地适树”的原则,根据北京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如落叶树、银杏、垂柳等,在植物配置过程中,采用隔离种植,增强植物配置的灵活性,丛生、群栽等。应选择多种乡土植物相结合的方式,包括乔木、灌木、花草等,增强景观设计的魅力。
        3.2加强城市小区的绿色建设
        居住区是公民的活动范围。为了营造和谐的居住环境,有必要对社区进行绿色规划。但是,作为首都,北京的居住区应该保证绿化的统一性,使其有序,规划合理。在小区周边小区绿化带内,可选择观赏性芳香植物作为主要绿化植物,芳香性强,观赏价值高。同时,这些植物也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可在社区内设立专门的卫生保健区,并设置玻璃花房供居民休息、聊天。不同的芳香植物有不同的药用价值。比如米兰的香味有抗癌作用,天竺葵有镇静作用,可以改善人的睡眠;桂花的香气可以起到抗菌、消炎、止咳等作用。利用观赏芳香植物作为社区绿化的重要元素,是人性化的充分体现,同时也起到了绿化的作用。
        4大树进城
        为了尽快实现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一些城市不遗余力地掀起“大树进城”热潮,希望移植大树能迅速“绿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但由于可移植的成树数量有限,许多大树在移植过程中不注重科学、道德,甚至违法违规。正确处理大树与绿化的关系。
        4.1大树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
        观赏树种的选择,特别是高大树种的选择,对改善人居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树不会占用太多的绿地,但它们高大,树冠宽阔,枝繁叶茂。其垂直投影面积明显大于灌木和草坪。除了提高绿地率外,还可以大大提高绿化覆盖率和绿化能见度指数。
        4.2大树进城带来的不利后果
        大肆移植大树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势必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造成一定的自然灾害隐患。树木一旦移植,树体将加速衰老,移植后2-3年内将处于假性生存状态。即使3-5年后能成活,但由于移植树的根和冠部损伤,树木也会逐渐衰弱。“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实质上不是绿化,而是削弱了绿化的环境生态功能,降低了绿化质量。
        4.3正确应对大树进城热
        为适应城市绿化发展的需要,要大力加强城市园林树种规划和苗圃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快速繁育、大面积育苗,有效保护原有树木。同时,在旧城改造和新区扩建中,要充分利用大树资源。
        5结束语
        城市生态园林是城市基础设施和土地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惠及当代、树荫和后人,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通过景观设计的调整,将自然环境与人居环境融为一体,形成和谐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沈贤成.生态园林城市园林植物改造分析[J].城市建筑,2019(18).
        [2]马润泽.体现生态与和谐理念的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8).
        [3]董根西,张华,刘洪峰.耐湿乔木水中建植施工研究[J].花卉,2018(22):11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