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霞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前卫镇后卫中学 652600
摘要:新课改的开展对当代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一堂好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道德和法治知识,更是要充分发挥其在课堂外的作用,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和法治观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利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际生活实践,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由于经济发展、教育设施和教育观念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当前的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呈现低效性。本文对当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许,并在此基础上对提高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高效性提出了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策略
初中生还未建立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处在信息技术大发展的时代,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纷繁复杂,对其理想信念的建立有着很大的影响。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学生德育的主要阵地,在帮助学生辨别生活中良莠不齐的信息,促进学生是非观念和法治观念的建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保障其课堂的高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农村的教育教学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农村学生接触的知识也比较狭隘,学习和生活习惯上表现较差,道德和法治观念落后,因此农村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积极改进传统的道德和法治课堂模式,采用合理的策略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当前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基础差,道德感和法治观薄弱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很多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尽管很多教师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创新了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但是很多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依然比较困难,很多农村孩子特别难教,以上现象的产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首先,很多农村家庭对学生的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学生产生错误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在课堂学习中故意不配合教师教学,拖慢教学进程;其次,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相对城市学生来说,农村学生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够宽阔,对新课改下的的很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要求不能及时接受,学习能力较差,课堂表现不足,从而导致学习信心下降,产生厌学情绪。最后,很多农村父母为了维持家庭外出打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增多,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缺少必要的管教,导致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自控力差,在课堂教学中不服从教师指导,产生叛逆心理。
(二)教师重视度不够,教育观和教学方法落后
当代教育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成了教育的总目标,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在部份农村学校中,对学生的教育依然以语数外三科为重点教学课程,教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集中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上来,忽视道德教育对学生发展成长的重要性;部分教师还存在无法严格按照新课标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依然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强行将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很可能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很多教师在教授此课程时,重视课本知识讲解,忽视对学生内心感受的关注,无法引导学生对课内知识点进行课外延伸,阻碍学生的学习创造性和学习思维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引入极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在农村中学,很多教师不会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学无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严重阻碍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高效性。
二、打造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有效策略
以上主要分析了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加强教师培养,提高专业素质
部分农村地区教育发展落后,教师对新课改的最新要求和教学方向不明确,因此无法更好地按照新课改提倡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因此在农村教育中,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对教师的培养迫在眉睫。很多教师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方面积极响应新课改的新模式、新思想,一方面又无法完美地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是由于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不够深刻,无法落实到行动上。因此学校要组织教师多多参加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培训活动,加深教师对最新教学方针政策的理解,在教学中更得心应手;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也应主动开展道德法治教学研讨会,采用说课、评课以及听课的形式,一起交流分享学习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平时生活中,教师也要进行积极的自我学习,树立只能终身学习的观念,可以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阅读思想道德与法治方面的书籍,时刻关注国家大事,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正所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身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观合法治素养,掌握最新政治发展动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实现自身的快速成长,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打造高效课堂。
(二)改进教育方法,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改下的教学课堂一改传统教学课堂单调的讲授教学模式,创新引进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作为课堂的实施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该熟练地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以先进的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打造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在教学中引用多媒体,不仅增强了道德法治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丰富了教学手段,更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了解外面世界,进行时事学习的渠道。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组内成员对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自主的探讨,进而完成问题的解决,整个过程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各组员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取长补短,不断进步,促进了道德和法治思维的发展;同时合作学习充分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新型的教学方法的引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的实效性,促使道德与法治课程高效展开。
三、总结
综上可以看到,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情况不容乐观,需要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冯立功.太岳山区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内涵与理论基础——以W中学为例[J].农家参谋,2020(17):195.
[2]陕彪.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211.
[3]苏璀.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