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淑霞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新站镇中心校,黑龙江 166516)
摘要: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养成与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阶段。音乐课程作为该阶段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主要学科,能够全面推动学生综合发展。而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小学音乐教学更加丰富多元。因此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融入多元文化,从而使音乐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本文将从多元文化特点出发,探讨其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关键词:多元文化;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作为一种生动丰富的艺术形式,能够引起人们精神上的共鸣。而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本身思想较为单纯,因此音乐更能引起学生共鸣。而多元文化本身包含多种艺术知识,具备丰富多样的特点,其相对于单一文化内容而言更加生动活泼。而为充分发挥音乐对于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教师积极探讨多元文化的积极作用并将其引入到教学中,实现音乐教学资源的丰富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资源匮乏,课堂教学受限
音乐教学作为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课程,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并且,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育其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但同时,有效的音乐教学还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作支撑,才能够真正发挥音乐教学优势。就当前小学音乐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在教学中还存在部分教师局限于教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忽略多彩教学资源的重要作用,仅根据教材歌曲带领学生进行欣赏学习。同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只注重教材内容,不注重教学资源的丰富,导致实际教学资源匮乏。不仅影响到课堂教学有效星期,同时也会间接影响课堂氛围与学生理解情况。
(二)音乐知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音乐作为当代社会的主要艺术形式之一,主要通过听觉给人们带来美得享受。但同时,音乐作为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对于理解能力与艺术素养较低的小学生而言理解较为困难。并且,就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状况而言,多数教师难以认识到学生实际理解水平,忽略其它教学模式的辅助作用,不具备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的思维,导致实际教学内容难以被学生所理解。音乐教学自然也难以发挥本身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作用。
(三)课堂教学枯燥,学生缺乏兴趣
音乐课程与其它以基础知识教学为主的科目不同,本身具有丰富的趣味性,更能够吸引学生投入到学习中。但即使音乐本身具备趣味性属性,仍然需要教师选择合理教学手段才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就目前音乐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存在忽略音乐课程属性、教学态度不认真等情况,课堂教学以过度单一的音乐欣赏组成,既没有安排合理教学活动,也不符合学生实际精神需要,实际教学效率不高。
二、将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际作用
(一)借助多元文化特点,实现教学资源丰富
小学阶段,学生尚不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与良好的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进行知识教学,同时还需要教师借助丰富教学资源进行常识引导,从而推动学生综合学习水平的提升[1]。在开展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大多数情况下并非是教师本身不具备带领学生体味艺术的能力,而是由于教学资源匮乏造成课堂教学内容体系单薄。而多元文化本身作为一种服务于社会复杂精神文明需求的文化体系,本身具有独特、丰富、新颖的特点,因此教师应当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推动教学资源丰富。
例如,在进行“小小音乐家”在一年级上册的部分内容教学时,如果仅仅是根据教材教学内容令学生自主进行乐队组建或者乐曲欣赏,学生或许难以理解音乐家本身以及其内在的音乐精神。
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多元文化,通过组织学生举办与音乐家相关的音乐活动或者与学生一同欣赏世界著名乐队的相关视频资料,使学生感受到更加生动具体的音乐并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知识学习中。在进行多元音乐家文化引入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音乐家并非仅包括贝多芬、莫扎特等已经故去的音乐家,同时还包括当代的音乐家等。而多元的音乐家文化就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从课堂本身内容出发,在帮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内容之外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感受世界音乐与多种音乐的美妙之处,解决由于课堂教学资源匮乏而产生的教学问题。(二)发挥多元辅助作用,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音乐课程作为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课程,对学生未来综合发展具有重要影响[2]。目前,伴随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音乐教学。但就当前音乐教学实际情况而言,目前许多学生仍然存在不理解音乐内容、难以产生实在感受的情况,不能真正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此时,教师应当将多元文化引入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文化辅助教学,带领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从而实现音乐教学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难忘的歌”在二年级下册第二课的部分知识内容教学的过程中,该部分内容具有浓厚的爱国气息,对学生精神文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在学习过程中虽然能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活泼、忧伤等氛围,但却不能真正理解音乐内容。此时,教师就可以将多元文化引入到实际教学工作中。比如,在进行“儿童团放哨歌”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在不了解音乐背景的情况下很难真正理解音乐内涵。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先初步介绍文化背景,之后再进行具体的欣赏教学,最后由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自主总结音乐内容与自身实际音乐感受,从而实现学生音乐理解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多元文化实际内容引入其它相关的音乐作品与相关故事,辅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实在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教学内容。
(三)引入多元文化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不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制力,如果其本身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那么教学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3]。对于音乐教学而言,大多数学生对于音乐不具备清楚的概念,其学习兴趣完全取决于教师教学方式,如果教师不能打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学生就不能饱含热情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而多元文化本身作为为复杂社会需要服务的文化类型,其多元丰富的内容能够有效满足学生实际学习需要,同时也可以推动课堂生动性的提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爱劳动”在一年级上册第五课的部分内容教学的过程中,目前我国农用土地面积正在不断减少,学生接触农业活动的机会也在不断减少,对歌曲内容的陌生感容易导致学生在进行音乐知识学习过程中丧失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将多元文化引入到课堂中。比如,教师在进行“劳动最光荣”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中播放与劳动有关的影片,使学生对于各类劳动行为具备初步了解。之后,教师在可以课本音乐内容的基础上令学生发挥自身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结合劳动动作或者与学生共同学习与劳动相关的歌曲,将多元文化引入到实际课堂中,吸引大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最终借助多元文化的优势作用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实现教学生动性的提生,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推动实际教学效率的提升,以艺术熏陶学生。
结束语:
多元文化本身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生动性的特点,而音乐课程作为小学阶段主要的艺术课程,为真正做到在知识教学中熏陶学生,引入多元文化能够推动教学进步。同时,通过在教学中借助多元文化特点、发挥其辅助作用,并借助其内在资源实现艺术魅力的发散,能够有效推动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理解能力与学习兴趣的提升。终使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最终充分发挥音乐教学作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伟.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9:24.
[2]李云云.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北方音乐,2018: 168-168.
[3]赵丹凤.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8:93.
个人简介:盛淑霞(1967-9-16),专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