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开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8期   作者:吴亚帝
[导读] 人工智能促使产业经营模式转变,进而导致人才需求转变
        吴亚帝
        广东岭南现代技师学院
        摘? 要:人工智能促使产业经营模式转变,进而导致人才需求转变,反向影响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与人工智能尚未融合、培养目标与岗位能力要求不匹配、教与学脱节、忽视实验课的作用、缺乏数据处理课程是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通病,但技工院校多年办学历史积累的大量数据、制度改革压力、客观评价教师水平的呼声、积极有效的学生管理为专业改革引入人工智能思想提供了现实基础。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技工院校开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技工院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Abstract]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omot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management mode, which leads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alent demand, and reversely affects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technical colleges. Talent train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ve not been integrated,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post ability requirements do not match, teaching and learning are separated, the role of experimental courses is ignored, and the lack of data processing courses is a common fault of talent training in technical colleges. However, a large number of data accumulated in the history of running technical colleges for many years, pressure of system reform, voice of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teachers' level, active and effective student management for professional reform The introduc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ovides a practical basi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the training mode of innovative talent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application major in technical colleges,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the industry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is paper.

[Key Words]Technical College; AI technology application major;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引言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技术科学。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革命性发展,作为国家战略,进一步推动产业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已深入到我们生活各个方面,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如何培养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技工院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优质技工院校建设中需要把握的重要机遇。
        1技工院校开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
        其一,让学校占据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发展的先机;其二,学校建设创新型高水平技师学院的目标;其三,让学生跟上人工智能发展步伐,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2人工智能发展对技工院校教育的深刻影响
        首先是冲击技工院校教育的岗位基础。当前,人工智能主要是应用于没有特殊技能要求的各种行业的服务人员、流水线工人、高危岗位等,这也是应对各行业日渐增高的劳动力成本问题而进行的行业劳动力取代的必然选择。对于长期以技能教育为基本定位的技工院校教育来说,其所培养的人员大多也是面向此类岗位,可以说两者在岗位方向上有着很高的重合度。相对于人工,低成本、高效率、程序简单等特点的机器人显然在这些岗位上有更多的竞争优势。岗位就业受阻意味着人工智能现实中冲击了技工院校教育所依附的岗位基础,使技工院校教育不得不面临着新的生存发展定位。其次是推动技工院校教育提高技能培养层级。人工智能的推广实际上意味着社会各行业的运作已经发展到了以现代技术为支撑的更高层面,这意味着其在相关方面的教育需求也有所提升。技工院校教育主要是应对行业发展的劳动力需求而展开的技工院校教育,在行业运作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时,技工院校教育自然不能原地踏步,必须要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提高技能培养层级,才能适应新的社会劳务需求。


        3技工院校开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3.1将人工智能引入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教学中,提高人才专业技能
        首先,调整课程模式。根据不同层次人才对课程的要求,对现有的教育课程进行改革,纳入慕课(MOOCs)、翻转课堂、微课堂等基于大数据的授课方式;同时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建立共享教育云平台,将数字图书馆、教学资源库、试题库等独立的共享资源融合在一起,对现有的教育模式进行辅助,构建顺应时代需求的多元混合式网络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线上线下资源,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其次,加强行业企业兄弟院校交流。利用人工智能搭建国内外先进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整合专业数据库及精品研究成果,为生增加前沿专业数据与信息的透明性及易获取性,弱化专业交流的屏障;利用基于行业循证证据数据库和专家共识发展的知识数据库,为学习过程中即时提供精准、可信并及时更新的知识,培养适应大数据时代模式的专业人才。最后,丰富实践手段。通过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手段,全息定量化地虚拟还原现实,在虚拟空间里,进行技术的操作与讲解,提供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技能训练新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2办学积累的数据为专业改革引入人工智能思想提供了数据基础
        很多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经验丰富,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料,且涵盖学校各个规模方面:各种职称的专任教师、教辅人员、行政人员、工勤人员、辐射机构人员数目及性别、出生地、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婚姻状况、家庭状况等数据;本科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数目;固定资产总额、校舍面积、图书资料规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格;各种制度文件;学生数据:生源地、高考分数、奖学金、就业范围等。技工院校积累的宏观数据与微观数据是学校进行办学改革、专业改革、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科学决策的数据基础和动力。
        3.3建立数据部门,数据驱动教学管理
        人工智能思想引入专业改革是建立在院校大量连续数据基础上的,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专业改革上的应用优势,需要学校层面新建一个“数据中心”部门专门收集信息、进行数据分析、服务学校行政部门和各学院。数据中心部门隶属学校,与网络中心、各行政部门、各学院同等级别。网络中心、各行政部门、各学院增加向数据中心传送数据的工作职责,数据中心在汇总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数据分析服务各行政部门和各学院。数据部门的职责:(1)与学校网络中心协作,推广生活、学习智能化网络,引入指纹识别、图像识别系统采集信息,布局人工智能平台,展开人工智能研究;(2)数据采集:汇总智能化收集的信息和各部门报送的数据;建立本院校的数据库系统、规范数据格式;(3)提供决策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平台进行数据分析,提供各部门、各学院所需的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制度管理的全方位数据结果,为学校、学院发展、专业改革服务;(4)数据发布:构建院校发展核心指标,定期发布;形成统一的院校各种信息数据文件集;发布院校年鉴。(5)其它。如对外合作,与本省其他高校信息收集、处理、发布进行比较研究。
        3.4专业培养过程人工智能化专业培养设置
        人工智能通识课和专业特色数据处理技术课程后,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更需要引入人工智能思想,通过吸收数据中心各种报告的合理建议,教师及时变换教学方式,学生及时转变学习方法,共同协作,达成人才培养目标。教师课程教学改革在满足学生真实需求的基础上,逐步把课程理论实验化,通过实验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和熟悉基本理论,提升学习的兴趣和效果。通过本校就业数据分析结果调整学生管理模式和授课模式,提升学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科学决策的应用能力。培养过程的动态化和效果会反促教学改革、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学生通过人工智能分析结果认清自身不足,以效果评价师生,教学改革就会持续下去,最终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就业单位等各方共赢的目标。
        3.5建立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工作室
        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是大数据、云计算基础的应用层面,它的建设必将推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专业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工作室建设可起到专业群建设引领作用。通过工作室建设,汇集专业骨干教师、教学大家、企业高管和企业技术人才,引领专业群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将企业与专业更好的融合,更好促进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建设。
        3.6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共育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人才
        作为技工院校要主动谋求与企业合作,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谋求与人工智能知名企业的合作重点是人工智能产品、智能装备、服务机器人、广州地铁智能服务产品、高端智能产业等,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好企业资源平台,一是与智能服务产品生产链上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二是鼓励学生双证毕业,毕业时同时具备学校毕业证书和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学生就业层次和质量。加强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与本地企业的深度合作。
        结语
        新技术新时代,各技工院校人工智能专业都处在差不多的起跑线上,只有抢抓机遇,快速起步,通过思维转变、平台搭建、机制创新、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体系优化、师资建设、校企合作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系统谋划,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业群建设才可能异军突起,才能更有力支撑“优质技工院校”建设。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DB/OL].[2017-07-20].
[2]隋文涛,金亚军,张洪波,等.新工科背景下的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59):161-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