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下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8期   作者:文书霞
[导读] 把灾难当教材,把社会当课堂。
        文书霞
        河南省开封市集英中学
        [摘 要]:把灾难当教材,把社会当课堂。为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文章结合疫情中的感人故事,让学生认识中国制度、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坚定四个自信,落实立德树人,弘扬爱党爱国主旋律,唱响时代最强音。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爱国主义教育;新冠肺炎疫情
        
        近年来,关系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的突发公共事件接连发生,非典型肺炎、汶川地震、也门暴乱危机侨胞生命安全、天津特大爆炸事故、香港黑衣青年事件、新冠病毒肺炎。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多样化的形势下,针对这些突发公共事件,各种思想言论、价值观念并存,国际上对中国的评价言论不一,既有客观的赞誉,也有对我国的污名化。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有时难以明辨是非。作为德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政课老师,面对学生思想上的迷茫和困惑,应该及时进行正确的疏导,使其坚定社会主义立场,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探讨突发公共事件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做法。面对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疫情,我通过收集大量权威媒体资料,向学生摆明事实、讲清道理、讲好政策、做到明理、循情、导行。把灾难当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一个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经过认真思考,我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 硬核抗疫 彰显制度优越
        疫情发生之后,中国政府果断决策、全力出击。一声令下,一个人口超千万的城市一夜封城;停工、停学、全民居家隔离;陆海空三军驰援武汉;疫情期间防控不力的干部被严厉问责;哄抬物价被天价罚款。中国政府在最短的时间内,以其卓越的领导力,用最快的速度编织出一张覆盖全国14亿人的疫情防控网。联合国世卫组织总干事赞叹道:“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效率之高,世所罕见,展现中国政府卓越的领导力和社会治理能力,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
        面对疫情,中国政府始终坚持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当其他国家公民在为检测而苦苦等待的时候,我们的抗疫队伍上门免费为患者检测。当其他国家公民在为没有买保险而为无助担忧的时候,而中国政府告诉我们:除医保报销,其余费用政府兜底!这是在中国,一个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医疗费用,总共719575元,都是国家买单。没有大国强盛,哪来小民安康!
        我们一直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总觉得看不清,说不明。通过这次疫情,我们看清了:国家财政支出给人民看病,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和政府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百姓生命重于泰山,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亿万中国人民,万众一心赴国难,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连世卫专家爱尔沃德都说:“如果我感染了,我希望我在中国治疗。”疫情之下,中国成了全世界人民向往的诺亚方舟。
二 八方支援 汇聚人民力量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武汉人民的安危牵动着十四亿中国人的心。疫情当前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除夕夜,37家医疗队逆行武汉,把万家灯火留在身后,用血肉之躯,铸成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上百台挖掘机连夜开往武汉,7000名建筑工人,昼夜鏖战,十天内建成一所医院。国内口罩紧缺,身处世界各地的中华儿女从国外自费购买口罩想方设法捐给国家。疫情从武汉蔓延至全国,而爱心和力量从全国汇聚至武汉。特别武汉人民,为了防止疫情对外输出,对内扩散,硬是把自己隔绝成一座孤岛。
        世卫专家艾尔沃德的发言,让翻译几度哽咽:“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奉献,极大延缓了疫情的传播。世界欠你们的,当这场疫情过去,希望有机会代表世界再一次感谢武汉人民。”“最让我震撼的是,每一位中国人都有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愿意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

”感谢这场疫情,让世界见证了14亿中国普通百姓的伟岸!
        这就是中国人民,越是危难,愈显坚强。每当国家遭遇危难,他们就会紧紧的团结在一起,用血肉之躯铸成国之铠甲,以赤子之情凝聚成磅礴力量。这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家国情怀,这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这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赤子之心,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生生不息、亘古绵延精神力量。
三 国际救援 彰显大国担当
        经历了全国上下死扛硬战,在中国疫情向好的时候,仿佛在一夜间,疫情席卷全球,意大利、伊朗、韩国、日本等国相继大爆发。在世界至暗时刻,大疫未愈的中国再一次彰显了大国的风范和担当——救援!已经数不清是中国的第多少次的国际救援了。这次是出大招。以前,是一个省包湖北一个市。现在,是一个省援救一个国家!江苏——巴基斯坦、上海——伊朗、广东——伊拉克 四川——意大利。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截止3月25日,中国已经宣布向82个国家提供援助。
        3月13日,中国派往意大利的第二批医疗队抵达, 跨越山水,一同前来的,除了30多吨的救援物资,还有中国康复者的血浆。患者康复后,体内含有大量综合抗体,能够抵抗病毒。在重患参与的“康复者血浆疗法”临床中,全部患者在7天内,由阳转阴。这对于目前意大利的大量重症患者而言,无疑是重生的希望。中国人的血,重新点亮着意大利人生的希望。
        万里送血浆,中国再一次让世界震惊。意大利居民小区的上空想起了义勇军进行曲,窗口挂起了五星红旗。这是一位意大利小姑娘画的漫画.......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每一次的人类灾难,中国都毅然扛起,每一次国际救援,中国从未缺席.翻开中华文明的词典,我们看到“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不难理解,是中国几千年的优秀文化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集体人格,支撑起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同学们,作为这个国家的一份子,你是不是觉得特别庆幸?你是不是倍感自豪?难道你不想为她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吗?
        
四 青春力量  托起中国梦想
        青少年是历史传承中接棒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疫情中,90后医生甘如意,独自一人骑行4天3晚,辗转300多公里,拼了命也要回到自己的工作一线。年轻爱美的护士小姐姐,为了轻装战“疫”,果断的减掉了长发。还有那个瞒着父母报名抗疫的00后护士姜冰。“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裳,学着前辈的样子,和死神抢人。”我们看到曾经撒娇、卖萌的90后、00后,面对国家危难他们一夜长大,在逆行中一路成长,他们与病魔搏斗,与死神比肩,经历生死的考验,破茧成蝶,淬炼成钢。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每天走一个小时山路到崖壁上收听网课的四川女孩,每天早早起床爬上屋顶借邻居家网上课的高三男孩,在大山里搭起临时帐篷刻苦读书的湖北女孩,在方舱医院里备战高考的高三女孩,他们在做什么?他们都在努力用读书积蓄力量,用奋斗成就梦想,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他们身上的接续,是不负家国亲己的责任担当。他们将以这势不可挡的青春力量托起中国的梦想。同学们,这个假期宅在家里的你们又在做什么呢?“宅”并不意味着休闲、放松、无所事事,它应该是一种奔跑的姿态!九年级的同学要冲刺,八年级的同学要逆袭,七年级同学要赶超。
        这次疫情是一本极其鲜活又极其丰富的教材,深入挖掘疫情中的感人事迹,有太多可歌可泣的面孔。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思政课教师应把灾难当教材,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通过一系列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思政课只有立足社会生活,建立在真实鲜活的事实基础之上,才更有说服力。只有老师用心动情,有感而发,学生才能入脑入心,才能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注: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突发公共事件下基于疫情提升初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研究 》 (JCJYB20260240)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