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家校合作模式下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8期   作者:楼冬芳
[导读] 班级管理作为小学教育教学中班主任的主要任务之一,
        楼冬芳  
        浙江省东阳市城东街道罗屏小学  322100
        摘要:班级管理作为小学教育教学中班主任的主要任务之一,具有多样化、系统化等特点。在家校合作模式下,探究小学班级管理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准的把握现阶段教育实践的重点,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成效的基础上,有效增强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与科学性,为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成长与发展提供可靠性的保障与引导,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本文对家校合作模式下探究小学班级管理有效性的必要性展开论述,结合具体现状总结了增强小学班级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家校合作模式;小学教学;班级管理;有效性
前言:
        家校合作模式下,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所采取的管理办法与管理模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方式与作业习惯养成。在此过程中,班主任要着手狠抓班级日常管理的工作效率与质量,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还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家长,在家校多元互动的前提下,有效增强家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以实现素质教育的共同教育目标。因此,班主任如何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与策略增强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尤为重要。
一、家校合作模式下探究小学班级管理有效性的必要性
        家校合作模式下探讨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是时代发展的必要趋势。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尤其是近些年来,学生家长的学历水平比教师的学历水平还要高,因此,学生家长对教育教学成效的期盼值与教学过程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种教育背景下,如果小学的学校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家长会严重缺失对班级管理中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一定程度上会加深学生家长的焦虑心理,影响班级管理的最终效果。另外,素质教育背景下所提倡的是培养全能型、应用型、综合性的人才,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发生改变,学生的学习范围从单一的教室转向多元化的家庭、校园与外界环境,一部分学生会从家庭活动、家长所从事的职业等方方面面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与见识,学生的知识面与眼界随着阅历的增长也在持续增加。从中不难看出,只有家长与学校工作合作与努力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家校合作模式下小学班级管理增强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班主任作为小学班集体的学习与生活中的引领者与组织者,对学生的学生与成长发展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与生理情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个性化差异明显,在管理的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困难。比如,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课上注意力不集中等。就这种问题,提出几点有效措施:
(一)增进家长与教师的感情交流,达成共同教育的目标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实施者,可以通过选择家长作为学生管理的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首先,班主任需要对家长有一定的了解,包括职业、学历水平、生活背景、子女情况、社会交往等内容,通过问卷调查、询问学生或者直接接触家长本人等方式获取以上资源信息。

并以此为基础,针对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日常生活状态、存在问题等与家长之间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与交流,尽最大努力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其次,班主任与家长沟通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语气与科学的方法与技巧增强家校合作的有序开展。在此过程中,班主任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基础文化涵养以及思想道德品质,让学生与家长能够对其产生敬畏之心,在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中真诚相待、相互尊重,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与成长发展;再次,在与家长增进合作关系的同时,班主任需要及时的将学生的在校学习与日常生活情况全面、系统、充分的与家长交流,共同探究与分析学生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就学生作业养成习惯而言,班主任与家长之间就可以充分合作,实现对学生的成长与学习目标的认知高度统一化。这样,在进行班级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学生家长与班主任教师才能拧成一股绳。比如,对于班级中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学生,教师在学生在校期间要做好思想工作,耐心的引导学生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形成不拖拉、无惰性的意识,与家长进行沟通后,在学生写作业的过程中让家长进行监督,还可以采用让学生在放学回家之前完成家庭作业的前几项,回家后再完成其他几项。此外,教师还可以制定人性化的奖惩制度,对于能够按照教师要求完成作业的学生给予鼓励支持与嘉奖,对于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通报批评等形式,有效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二)创建多元化教学与管理模式,以科学的沟通技巧增强管理互动
        家园合作背景下,班主任要积极创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与管理模式,借助于信息化的现代教育手段,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与学识眼界。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可以定期开展家长会、座谈会、学生家访等传统的互动形式,让学生、家长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提高互动效率;还可以借助于信息化的沟通方式进行在线交流,比如家长群、电话、邮件的形式。在进行数学知识《统计调查》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问题引导式”、“情景教学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教学形式展开教学活动,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自主讨论与探讨主要的教学内容,学会用饼状图、条形图以及统计表格的形式学会对各种数据的直观形象表述,掌握学习技巧。课后,教师可针对学生喜爱的电视节目类型为主要课题让学生展开调研,作为课后习题作业。这就需要与家长做好有效沟通,通过微信群、qq群等与家长建立互动关系,让家长观察、监督与引导学生完成此次课程内容调研。此外,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养成及时主动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教师与班主任还可以采用作业竞赛的形式,实行课上实题、课下巩固的形式,通过下载学习做题APP,完成在线同步速算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再加上行之有效的激励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让学生感受到及时完成作业的好处。
结语: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对于学生而言是其主要的生活与学习重心,不论是班主任、教师,还是家长与学生都需要通力合作,加强沟通,以提升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主要教学目标,运用多元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模式有效提升班级管理的工作效率与工作成效,让学生在家校合作的成长背景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郭丽薇.家校携手,助力成长 ——关于小学班级管理中家校合作的思考[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4):107-108.
[2]周成霞.关于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家校合作策略的分析与研究[J].教师,2019,(21):11-12.
[3] 马林花.小学阶段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家校合作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9,(91):15,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