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8期   作者:包红梅
[导读] 小学数学作为学生正式开始接触数学学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了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侧重点
        包红梅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李庄镇第二小学 251712)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学生正式开始接触数学学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了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侧重点。通过在小学数学中养成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运算能力等学科素养,为形成数学思维、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提高辅助作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为课堂主导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课下“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本文探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运用对策。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引言
        现代化教育的推广和深入下,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新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通过知识讲解和应用题解析,将教材中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这种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渐渐不再适应新时代下全方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需求。新课改以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和改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团队协作意识以及探究精神。
        一、“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将学习变成学生自身的事情,教师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沿着正确的步骤和方向进行探究。自主学习下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会得到有效的提高,避免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确,通过被动的接收知识导致学习效果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合作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精神都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对不同问题的多种解法,能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灵活的应用所学习到的知识,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在探究中需要运用到数感、运算能力、符号意识等学科素养的各种能力去完成目标,因此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学科的核心素养[1]。
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一)提高学生自主性的有效对策
小学生的还处于低年龄的阶段,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逻辑思维尚未形成等特点。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到如何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自主学习作为这个教学模式的关键,而数学由于学科具有强烈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不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特性,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了教学的关键,在小学中帮助学生增加对于数学的好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开展数学学习,对学生成绩、综合素养、教学效果以及今后的数学学习都有巨大的帮助。
通过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享受数学课的过程。

教师在设计情境时要考虑到是否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结合小学生的特性以及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情况创设情境,满足学生对于情境的兴趣。通过将单调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将抽象的问题带入具体的情境中,在问题和情境的设计中要尽可能的生活化、普遍化,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产生对于数学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的优势,通过PPT课件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教学资源创设出形象生动的情境,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课堂的教学中。预习作为自主学习的关键方式之一,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探究式的预习方式让学生进行课前准备。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包或者互联网上的社交软件联系学生家长,督促学生按照具体的预习任务进行学习,通过预习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遇到的疑难问题,将疑难问题作为课堂中的重点内容去解决学生的疑惑,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2]。
例如在《克和千克》这节课前,教师可以用“5千克等于多少克”作为问题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在上课前提问几位学生检验预习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简笔画或者漫画去创设日常生活中学生和父母一起去超市购物的情境,将学生带入进情境中,用“买了5个梨子,一共重1千克”这种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千克的概念,准备一角的硬币让学生亲自掂一掂,感受一克的重量。用“一千克的盐重还是两包五百克的白砂糖重?”这类结合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去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并且能灵活地运用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认同并自主去学习数学,以此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分组合作式的课堂学习模式
    小组式的学习作为比较常见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发挥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有被动变成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谈论、教师指点等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要在分组合作中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任务,确保合作学习的效率,避免出现混乱以及浪费时间的情况。
(三)探究式学习在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探究式的学习需要通过问题为导向,运用游戏式或比赛式的实践活动开展。在探究式的课堂中需要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基础,教师应该要鼓励学生主动的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分组讨论进行探究解答,培养学生的思维散发能力和求知欲[3]。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等优秀的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开展教学工作中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的变通,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邓芳.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文渊(小学版), 2020, 000(007):544.
[2]刘海燕.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新课程(教研版), 2020, 000(001):143.
[3]王忠喜.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000(52):125-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