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9月第25期   作者:刘甜甜 张晓凌
[导读] 小学是学生步入学习阶段的开端,为之后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刘甜甜   张晓凌
        安丘市新安街道关王小学
        摘要:小学是学生步入学习阶段的开端,为之后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在这个时候,教师要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小学班主任,要了解学生当下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身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教师,我在自身的班级管理活动中就有意识地研究了当前小学阶段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结合具体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旨在通过本次研究引发更多班主任的共鸣,促使他们意识到班级管理实践中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工作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从而推动学生身心、知识与能力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进步与发展。
一、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一个优秀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心理教育作为德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小学阶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从小就不断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次对于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人对事不偏激,用平和理智的态度处理问题,面对困难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一味逃避,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二、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改进德育教育管理和教育方式
        在德育工作中,提高班主任德育水平也要依托现代科技手段。针对于学校教师难以形成教研氛围等问题,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定期组织跨校教研工作,为教师提供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对于德育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提供平台让教师互相沟通,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远程的观摩学习,极大地节约了时间和空间,对于好的教育方式方法互相参考。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试听外校的课程,实现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的竞争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校长应加强学校之间的管理交流,提高领导的能力,增强管理者发展动力,提升对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充分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双向的交流过程,需要交流的双方彼此敞开心扉,这也是班主任工作过程中需要实现的一个目标。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其中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状况,还包括学生的生活状况以及学生内心的需求,只有知道了这些东西,班主任老师才能分析如何避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同时,这样也可以加强班主任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密切联系,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愿意去向班主任倾诉,分享自己的秘密,这样有利于提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
        (三)班主任应当掌握科学的心理疏导方法
        要想更好地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还应当掌握科学的心理疏导方法。例如,小学班主任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制作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网页或视频资料,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将实际发生的故事以趣味、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不断观看和欣赏中,树立正确的心理价值导向。此外,还可以设置一些互动小功能,如心理测评、心理论坛、心理知识等内容,让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借鉴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发展的能力。另外,班主任还可以尝试着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数字化档案,以此帮助自己全面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趋势,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变化,从而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和谐发展提供及时而必要的帮助。


        (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坚持全面发展是小学生德育工作的核心理念之一。全面发展是指不仅使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培养一定的技能,还要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使学生全方位得到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强调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起始阶段,正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期,抓好这一时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特点,制订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方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心理健康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和系统性,以促进学生整体发展,使每个个体都能受益,收获丰硕的成长果实。
        (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
        除了学生在校园的日常学习生活之外,还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之中,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因此,小学班主任可以在教学之余给学生中布置一些生活中的正能量小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在学校日常的班会中进行分享,告诉大家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碰到了什么困难,自己又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如此,可以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挫折时,保持正确积极的心理状态,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六)丰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在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通过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可以创新德育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参与程度。但在教育实践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展开并不顺利,由于局限于各种客观和主观条件,导致许多小学生不能有效参与到学校的德育活动中,缺少参与的积极性,无法顺利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这样的德育工作是低效的、失败的,这严重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班主任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建立科学有效的德育工作体系,采用多元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和方法,丰富教育资源素材,从生活实际出发,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和德育知识的兴趣,活跃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动力,让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更加卓有成效。班主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切不可墨守成规、固守传统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而应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打破各种局限,为学生创建一个新颖、有趣、全面、高效、现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学生的心智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助力学生成就完美人生。
        (七)积极进行家校合育策略的实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发挥的重要意义逐渐得到了教育管理者的关注,家校合育的教育策略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实施。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积极的进行家校合育策略的实施,使学生在家长与教师共同的引导中,实现自身身心的健康成长。首先,教师应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家长会、QQ群、微信群等方式,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意义的宣传,使学生家长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与教师保持一致的教学理念,从而共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其次,教师还应在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心理动态及学校表现、在家表现进行交流,并对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共同的分析,及时的进行学生心理不良倾向的发现、分析及解决,共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班主任老师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克勤.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J].才智,2019(32):175.
[2]杜葵.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126.
[3]魏永萍.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92-93.
[4]李筱婧.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C]..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67.
[5]汪力强.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方法探讨[C]..教育理论研究(第九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