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审(北京)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71
摘要:现今,人们逐渐提高的生活水平使得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美观度、舒适度等方面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但这也会带来工程建设过程中信息大量增加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大量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因为参与建设的单位数量较多,且建设周期的进一步延长,使得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在与造价相关的信息方面很容易出现缺失、错误等各种问题。而BIM技术诞生发展则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故此,本文探讨了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中如何有效使用BIM技术。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造价管理;应用
1、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主要内容
在一般情况下,工程项目的建设共计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八个步骤,涉及造价管理工作中的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合同承包价、竣工结算和项目决算几大内容。实施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就是以先进的理念作为支撑,做到合理精准的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在保障每一个阶段造价管理工作精细化的同时,将整个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的关联性做出全面的考虑,以便更为有效的控制工程决策带来的实际成果。在这个过程中,结算不超预算,预算不超概算,概算不超估算才是投资有效控制的目标。项目投资估算是整个项目建设造价限额的最大值,至于设计概算,不但在精准度上有着较高的要求,并且还要直接受到投资估算的控制,为此需要将初设图纸及资料作为基础,进一步优化和细化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作为项目实施具体且精准的造价体现,必须全面反映施工图内容不得出现错漏、多计、少计,清单预算单价应与建设期间市场价相符。而在管理合同承包价格的时候,处理投标价格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旦经过招投标形成中标价并且签订合同,则合同价具有法律约束力。至于工程后期的竣工结算和项目决算不仅仅是汇总全部的费用,还需要将目光放到全部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中去评价。
2、当前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模式滞后于市场发展
我国工程建设中所用的造价管理模式由于受到之前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绝大部分都采用的定额或者清单计价的方式开展造价管理工作,导致在确认工程项目投资数额的时候,普遍将定额作为参考根据,并且相关人员从先期标准出发进行材料单价额度的判断,同时工程定额过分侧重于统一、综合及指令性,却忽略了市场经济发展、变化与造价精细化管理的标准要求维持一致。如此一来,在落实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计算结果和实际情况偏差较大问题,最终为投资单位及建筑企业都会带来较大的损失。除此之外,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则是在当地相关统一编制之后,以市场动态价格作为基础进行核算。这里提到的统一编制的预算定额是以当地社会生产力的平均水平进行核算的,这也就意味着定额指标的更新带有显著的时间及阶段性特征,但社会真实生产力水平却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状态下,导致定额指标滞后于市场发展,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
2.2信息化水平不高
现如今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追求的是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动态化管理,确保各项工程基础数据能够在及时更新的前提下,实现各部门的数据共享,这也是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来,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系统并未得到统一、标准化发展,导致在有关工程造价管理的数据更新上出现了滞后的问题。当前,国内的工程建设造价仍旧有部分企业是通过二维平面图纸执行工程预算,很容易由于工程造价人员自身专业素质不足带来漏算、错算、多计、少计工程量的问题,并且最终得到的造价结果及信息正确与否还需要进行二次的核算。
3、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中的BIM技术的应用分析
3.1数据计算中的应用
基于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使用,是工程建筑BIM模型中的任何构件都可以将构建的类型、规格、时间、品牌或厂家和材料价格等诸多信息整合其中。
在工程决策的初期阶段中,工程计价需要全面考虑对应阶段的定额和实时的市场价格等诸多信息,而通过BIM技术的使用,可以将全部的定额信息和市场价格储存其中,并能够将既存的类似工程数据导入或者是通过人工创建直接输入到相应的工程模型中,从而更好地将全部的计算成本计划和市场价格信息进行储存,随后可以将整个的工程计价结构储存在对应的建筑工程BIM模型中。除此之外,在BIM模型中的任意构件的属性信息均可以进行实时的修改,从而真正意义上做到工程相关信息的动态更新。尽管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参与主体数量较多的情况下,数据会出现一种频繁更新的情况,但项目前期形成的BIM管理平台的有效数据不会得到更改,也并不会在未经其他合作方允许的情况下私自篡改数据,这也就意味着整个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的精准性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3.2信息传递中的应用
现如今建筑工程使用寿命周期相对较长,并且还是在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开展工作的主体也不相同,这也就导致数据信息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主体沟通障碍,意味着在工程主体之间相互传递数据信息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信息流失和信息不共享的问题。但以BIM技术为基础建立工程建筑模型,能够做到将全部的项目数据信息整合到统一化的工程数据模型中,并且可以在各个阶段使用BIM技术有效融合多方信息来源之后,将不同阶段的信息完整快速的传递到各个部门的手中,极大的降低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信息流失和不对称问题的发生概率。比如在工程的施工阶段中,因为设计和施工单位是为工程建设单位提供服务的,并且彼此之间存在较大的工程障碍,使得信息沟通不畅。在BIM工程建筑模型之后,可以确保整个设计阶段有关建筑工程的数据信息资料进行详实的传递。一旦发生了工程变更或者是价格调整的问题,建设单位也可以通过数据之间的对比确定工程变更的合理与否,使得整体的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处于实时的监控下。除此之外,BIM工程建筑模型的建立对于资金使用计划的编制和投资偏差的分析也有着十分显著的帮助,以BIM技术作为基础的造价软件可以在有效整合建筑工程模型、时间、价格等诸多内容的基础上,直接汇聚整个施工过程的成本信息,并将整个的资金动态投入做出直观化的体现(所见即所得)。
3.3信息表达中的应用
以BIM技术作为基础的工程建筑模型本身具备较为显著的可视化和参数化的特征,以BIM技术作为基础的工程建筑施工模型,可以将之前类似的工程项目进行改造而得到全新的工程建筑模型,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空间设计精准度提高的目的,同时实现施工过程的全过程虚拟施工的目标。这类工程建筑模型带有的3D、4D(3D+时间)、5D(3D+时间+成本)效果可以有效的帮助工程设计单位将整个设计内容做出立体化的展示,并将部分的设计产品属性、实施进度、实施阶段成本进行有效的计算。也正是因为BIM技术下的工程建筑模型直观性较高,这也就意味着工程建设对审图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素质要求也会相应的有所降低。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因为BIM工程建筑模型自身所带有的空间化特征,可以很好的通过虚拟施工及时的发现工程施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不合理的构件,以便在有效调整工程施工建设问题的同时,对其中存在不合理的构件进行及时调整,极大的降低了工程量漏算、错算、多计、少计问题的发生概率。
4、总结
BIM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为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撑,而在投资业主、建筑企业落实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借助BIM技术可以很好地实现动态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同时,使用BIM技术所搭建的工程建筑模型,可以在有效汇聚工程项目相关数据信息的前提下,为各个阶段工程量计算结果的精准性提供保障,从而为建设、施工主体之间做到及时精准的的信息传递,保障整个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有效发挥在控制建设、施工成本中的重要作用,BIM技术的持续更新和发展,也必然在我国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娅.基于BIM技术的安装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21):120+122.
[2]柳旭辉.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造价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7):26.
[3]董志华.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集体经济,2020(15):62-63.
作者简介:梁松超(1967年-);男;汉族;四川乐山人;经济师,华审(北京)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项目管理/造价;